[ 李穎 ]——(2006-6-8) / 已閱31574次
1、比較分析法:是通過某一指標的實際數與各種比較標準進行對比,揭示差異、分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7>
(1)橫向比:本單位的實際指標與同行單位的先進指標進行同期比較,尋找差距。
(2)縱向比:本單位的實際指標與以前(上年或歷史最好水平)的實際指標進行比較,考察成本的變動趨勢。
2、比率分析法:指利用兩個指標的相互關系,通過計算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8>
(1)趨勢比率分析法:將不同時期的成本指標進行比較,求出比率。
作用:分析該指標的增減速度和發展趨勢,從中發現管理優勢和不足。根據對比標準的不同,趨勢比率又可分為定基比率和環比比率,公式如下:
定基比率=分析期指標值÷固定期指標值×100%
環比比率=分析期指標值÷前一期指標值×100%
(2)構成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某個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率。
作用:考察其結構與變化,明確降低成本的著重點。
構成比率=某組成部分數值÷總體數值
進行比率分析時,應注意:
a、計算比率的項目間要有關聯性,計算口徑要一致。
b、不同單位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時,要排除不可比因素的影響。
3、因素分析法:根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按照一定程序和要求,從數值上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戒毒工作的影響因素很多,尤其是可變因素的影響,如若對各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數值測定,使之量化,便能準確把握成本變動的原因及規律,為成本處理策略的出臺提供科學參照,避免了成本干預的盲目性。
最常用的方法是連環替代法。計算程序如下:
(1) 確定某一分析指標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際數和基數(如計劃數、上期實際數)
(2) 以該分析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的差額作為分析對象,并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排列順序。
(3) 以基數為計算基礎,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順序,逐次以各因素的實際數替代其基數,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每一次替換后,實際數就被保留下來,并計算出該因素變動后分析指標的數值。
(4) 將各因素替換后分析指標的數值與因素替換前分析指標的數值進行比較,兩者的差額就是這一因素對分析指標差額的影響值。
(5) 將各個因素的影響值相加,其代數和就是該分析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間的差額。
分析樣式:設某一指標N是由相互聯系的X、Y、Z三個因素組成。其計劃指標N。是X。、Y。、Z。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實際指標N1是X1、Y1、Z1三因素相乘的結果。
分析對象:該指標計劃與實際的差額N1-N。
各因素變動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如下:
計劃指標:N。=X。×Y。×Z。 ①
第一次替換:N2 =X1 ×Y。×Z。 ②
第二次替換:N3 =X1 × Y1 ×Z。 ③
第三次替換:N1 =X1 × Y1 × Z1 ④
據此測定的結果:
②-①=N2-N。此為X。被X1替代的影響。
③-②=N3-N2 此為Y。被Y1替代的影響。
④-③=N1-N3 此為Z。被Z1替代的影響。
綜合各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為:
(N1-N3)+(N3-N2)+(N2-N。)=N1-N。
分析實例:假設戒毒治療中的某種藥水的原料費用由藥水產量、單位藥水的原料消耗量和原料單價三個影響因素組合而成。該藥水原料費用的有關資料如下:
(1)藥水產量(箱):計劃數=100,實際數=150。
(2)單位藥水的原料消耗量(千克/箱):計劃數=10,實際數=9。
(3)原料單價(元/千克):計劃數=6,實際數=8。
(4)原料費用總額(元):計劃數=6000,實際數=10800。
要求:分析各因素變動對原料費用的影響。
分析對象:10800-6000=4800(元)
計算各因素變動對其差額的影響程度:
計劃指標: 100×10×6=6000(元) ①
第一次替代:150×10×6=9000(元)②
第二次替代:150×9×6=8100 (元)③
第三次替代:150×9×8=10800(元)④
②-①=9000-6000=3000 (元)藥水產量增加產生的影響。
③-②=8100-9000=-900 (元)藥水原料節約產生的影響。
④-③=10800-8100=2700(元)藥水價格提高產生的影響。
總共4頁 [1] 2 [3] [4]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