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政法學院課題組 ]——(2006-11-14) / 已閱64875次
我們所創建的實訓課程及開展的實訓教學活動,從總體上來說是成功的,但是,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和實踐,我們認為,法律實訓課程建設在許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
(一)加強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以模擬法庭實訓教學為主的實訓教學模式涉及的學科面廣,實踐性強,對指導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在司法實踐中,要真正辦好一個刑事案件,不僅要掌握刑法、刑事訴訟法、司法文書方面的知識,而且要掌握其它方面的理論知識,如刑事偵查、辯論口才等方面的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而我們的指導教師往往只精通某個或某兩個學科,并且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有的教師從學校畢業后就只從事法學理論方面的教學,很少有實踐的機會,如果這些教師沒有參加過司法實踐,他們實訓教學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實訓能力的提高無疑將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年青教師的司法實踐能力。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下列幾種方式進行:一是讓這些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模擬法庭的訓練,其他實踐經驗相對豐富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們從中得到一定的鍛煉。二是讓他們親自辦理一些法律援助方面的案件,從中積累經驗。三是讓教師到司法部門進行一定期限的實習,讓他們熟悉政法各部門的工作程序,學習具體的辦案方法,學到各個環節的辦案技巧,使他們逐步適應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二)加強刑事法實訓的課堂教學特色的研究
由于學生已學過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實訓教學課堂里,教師應該具體講哪些內容,應該采取何種方法講授,這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由于學生社會閱歷不同,素質參差不齊,對學習的態度千差萬別,講授什么內容,采取何種方法,各教學小組做法不一,主觀隨意性較大。在教學中,由于每個教學班的情況不同,我們不能搞“一刀切”,但是,教學又不能沒有規范,因此,我們既要規范教學行為,又要能夠適應各種教學對象的需要,使我們的教學具有自己的特色。刑事法實訓課是一門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課程,在教學中,我們認為應重點處理好下列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動手實訓的關系,既要使學生得到鍛煉,又要使他們得到適當的指導,學到新知識。二是處理好刑事法理論知識的溫習和實踐知識的學習之間的關系,對于刑法、刑事訴訟法方面的知識的講授,既要適當講授一般的理論知識,又要兼顧到某些已學過而在實訓中要用到的理論知識。三是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要既能夠使所有的同學得到鍛煉,又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某些同學的具體問題。四是在課堂教學的安排上,既要能夠使擔任某種實訓角色的同學得到指導,又要注意兼顧未擔任實訓角色的同學的學習指導。五是既要讓基礎好的同學發揮實訓的主導作用,又要注意帶動基礎差的同學,讓他們在實訓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今后我們要圍繞上述問題來進行研究,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獨具特色。
(三)進一步實現刑事模擬法庭實訓教學與法律診所教學的有機結合
由于每學期參加實訓活動的學生達幾百名之多,因此,在實訓教學中,大多數指導老師僅開展了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方式的優點是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實訓,每位學生都能在模擬庭中擔任不同的角色,其實訓的內容相對來說也具有完整性,同時,模擬法庭實訓具有可駕馭性。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不足,首先,模擬法庭案例取材具有階段性,使得法律規定的某些程序無法體現,導致某些程序實訓的缺失,學生的實訓缺乏完整性。例如,偵查階段的調查取證、核實偵查階段的證據、重新鑒定、檢察官或律師到監所提訊或會見在押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檢察人員進行死刑臨場監督等訴訟行為,在模擬法庭教學中無法模擬,學生在該方面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實訓。其次,案件當事人、證人、鑒定人的扮演者的非親歷性與案件“審理者”思維的能動性的矛盾,限制了有關角色扮演者適用法律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刑事模擬法庭教學中,案件事實涉及的人員是由學生扮演,他們缺乏親歷案件發生的過程,證人對所要作證的事實非親身感知,鑒定人也非親自對有關專門性問題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鑒定,因此,如果他們原來的供述、陳述或鑒定無法滿足案件審理人員認定案件事實的需要時,案件審理人員就有可能對原來不清楚的地方進行核實或者重新調查,而在調查中,案件當事人、證人、鑒定人的扮演者有可能作出與原來陳述相矛盾的陳述,也有可能無法回答,還有可能是答非所問,案件的審理者將無所適從,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限制了他們審查核實證據和認定案件事實能力的發揮,從而影響了他們運用實體法能力的發揮。再次,模擬法庭教學具有表演性,學生在心理上無法感受到真實案件開庭審理的實戰氣氛,學生在心理方面的訓練還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法律診所實訓教學就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真實的法庭氣氛,使他們在實際的辦案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雖然開展法律診所實訓教學存在種種難題,但是,我們還是應當想方設法適當地開展法律診所實訓活動,以彌補模擬法庭實訓所存在的不足。
(四)加強對刑事法律職業能力和實訓成績具體量化考核的研究
在對刑事法實訓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時,應重在實際操作能力的考察,而該能力的考察不可能通過命題考試的方式統一進行,因此,只能著重對學生的實訓表現進行考察,并以此為依據來評定學生的實訓成績。目前,我們對學生實訓成績的考察主要綜合其實訓態度、儀表、舉止和紀律、法律專業知識、法律技能、法律文書和材料的寫作等方面來評定。從總體上看,從上述幾方面去考察應該是科學的,因為我們進行實訓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刑事方面的法律專業能力、法律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但是,我們目前僅能做到的,只是從該三個方面進行粗線條的考察,還未能進行細化,更還未能做到各環節的具體量化。因此,按照實訓教學目的要求,應科學地計算和分配上述幾個方面的分值比例,并科學地分配每一個環節所占的具體分值。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考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克服隨意性。
(五)制定完善的刑事法實訓教學規章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園,在刑事實訓教學中也是一樣,要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目前,我們在實訓中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了具體的規章制度,但是,它們還不能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刑事法實訓涉及的環節較多,從總體上看,應該包括下列方面的規章制度:一是實訓卷宗的保管和領用制度,其包括卷宗的來源、保管、領用和有關案卷的保密制度;二是實訓教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指導教師的職責和學生應遵守的有關規章制度;三是模擬法庭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模擬法庭人員和場地的管理,模擬法庭教學實驗規程,模擬法庭指導要求,模擬法庭參與人員操作規程等;四是法律診所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法律診所教學指導教師管理與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的管理制度;五是實訓設施、設備、物品的保管和領用制度,其主要是實訓道具的保管和領用;六是實訓教學的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其主要包括指導教師質量的考察評估和學生實訓能力的考察。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是實訓教學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其內容也還有待我們進一步進行研究和細化。
(六)加強刑事模擬法庭實驗室的建設
刑事模擬法庭是刑事法綜合實訓課的重要實訓場所。目前,我們在實訓中所使用的模擬法庭及其相關物品、器材都分由不同部門管理,如實訓場地由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等分別管理,實訓道具、電教器材則由電教中心管理,實訓所用的卷宗及教學資料則由教研室管理。實訓的各種制度也分由不同的部門制定,這些制度比較分散,有的可能出現矛盾。分散管理往往容易導致對上述物品利用的沖突,而且各部門的關系也不好協調。因此,應將模擬法庭作為實驗室來加強管理。首先,應加強實驗室的硬件方面的建設和管理。既然法律實訓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設置,學校就應建設一定數量的、用于模擬法庭的場所,購置必要的教學設備,如攝像、音像設備等,由實驗室統一管理。其次,建立實訓案件卷宗庫,購置相應的教學資料,由實驗室統一管理。為保證模擬法庭教學的需要,保證教學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緊貼司法實踐,在保證建立教學所需案件卷宗的基礎上,根據形勢的發展,應適時、適當地添加有關的案件卷宗,并購置司法實際部門錄制的典型案件的庭審音像資料,交由實驗室統一管理,供模擬法庭使用。再次,落實專門的實驗室管理人員。既然模擬法庭教學已成為我們教學實訓的主要方式,它不僅包括刑事法方面的實訓,而且還可能包括其它方面法律的實訓,模擬法庭的利用率將不斷增加,因此,落實專門的實驗室管理人員對上述有關物品實行統一管理也是必要的。最后,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管理。例如,我們可以制定《模擬法庭實驗室管理辦法》、《模擬法庭實驗室卷宗管理規定》等。
(七)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設
目前,我們開展刑事法律診所式教學的案件一般來源于指導教師所執業的律師事務所,由于指導教師所接的案件在數量上是不平衡的,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基本上在一定時期內不接案,甚至有的還未取得律師執業資格,難以保證該種實訓教學的開展,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在我院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工作站”,加強法律工作站的建設,讓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實訓基地。為了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實訓教學中的作用,法律援助工作站應與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保持經常性的聯系,爭取盡可能多的、適合實訓教學用的案件,供診所式教學使用。
參考文獻:
1.吳春香:《高校法學教學引入法律“診所”模式的思考》 ,《中國高校研究》,2003年5期.
2.甄貞:《診所法律教育在中國》,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
3.盧學實、張穎:《診所法律教育現狀與展望》,《株洲工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4.蔡彥敏、黃巧燕、趙彤:《法學教育模式改革探索------來自中山大學法律診所的經驗》,《學術研究》,2002年第10期。
5.潘志學、石賢平:《法律專業實施診所式實踐教學的條件和步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第15期。
6.郭連恒:《論模擬法庭教學》,《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4年第3期。
7.彭云業:《運用模擬法庭教學 提高法律人才素質》,《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8.張毅輝、曲升霞、顧龍濤:《模擬法庭在法學教學中的的實踐和應用》,《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1年第2期。
9.張曉燕:《談模擬法庭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11期。
10.初北平、陳奉翔:《模擬法庭教學的優勢及其操作程式研究》,《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1期。
11.劉越:《高職教育的課程開發與建設》,《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2.歐錦雄、覃祖文主編《刑事法綜合實訓教程》,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3.劉彬讓:《試論高等學校的課程評價與精品課程建設》,《中國農業教育》,2005年第3期。
14.杜楊:《開設電子綜合實訓課程的嘗試與體會》,《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5.歐錦雄、覃祖文主編《刑事案件卷宗匯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總共5頁 [1] [2] [3] [4] 5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