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7-4-23) / 已閱8734次
知識產權更是一種商業手段
盡管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宣傳如火如荼,政府給予了相當的重視,但是顯然普通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是一片混沌,甚至有記者問我,知識產權是不是就是專利?人們簡單地認為知識產權是法律上的內容,其實知識產權早就演化成一種商業手段,甚至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手段,我們更應該從商務的角度來審視和運用知識產權。
當知識成為財產
知識產權是由“知識的(intellectual)”與“財產(property)”兩個詞組合構成。當知識成為了財產,也就意味著擁有知識與擁有房子、汽車、土地相同,意味著知識的價值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哈利·波特》小說作者羅琳幾年之內變成富翁,是因為版稅的收入。象微軟等國外很多公司知識產權資產占到公司總資產的90%以上,已經遠遠超出公司有形資產的總量,知識已經開始成為企業實力的最重要的象征,擁有知識多的一方就有可能占據市場的優勢地位,而少的一方則會千方百計地改變弱勢,知識競爭的出現也就會導致利益的沖突。當知識成為了財產,就會大大提高知識的價值,激勵知識競爭和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已成為商業手段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一種商業手段,被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嫻熟地使用在商業競爭中,他們早已經把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其中。中國馳名商標“海信”在德國遭到博世—西門子公司搶注。知名節能燈具制造商東林電子一直使用的中英文“螢火蟲(Firefly)”商標,被西門子旗下公司歐司朗搶注……當我們的著名企業正豪言國際化時,卻發現自己的產品無法進入國際市場,他們的商標已經被搶注;當我們DVD制造業為占到世界分額多少百分額而喜悅時,突然有人找上門來收錢,說我們侵犯了他們的專利,結果我們的企業卻在為他人做嫁衣裳。將你的商標注而不用,微小的注冊費用,卻可以將你阻止在這個市場之外,輕而易舉地排斥了你這個競爭對手。先讓你使用他們的專利技術,等你長大了,再來收拾你,這種“放水養魚”的策略,正大肆將我國的企業依靠低廉的人工費而辛苦積攢的利潤收為其囊中……
知識產權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一度輸給日本,并陷入了經濟蕭條。而真正打破這一局面的正是知識產權政策,進入80年代,由于實施了重視知識產權的政策,美國順利地擺脫了經濟困境。2002年日本政府在知識產權戰略會議上發表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將“知識產權立國”列為國家戰略并成立知識產權戰略總部,首相小泉純一郎任部長,由副部長級的干部擔任政府審議會秘書處秘書長。知識產權戰略總部規格如此之高,充分說明日本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視。當我們的國家還在激烈討論如何“移植”知識產權理念時,發達國家早已在我們國家急需要得到的知識打上了所有權的印記。我們必須懂得尊重知識產權的重要意義,并努力學習、引進新的技術和知識,必須面對發達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鐵壁銅墻。
我們該做什么
在資本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時,知識產權是企業立足之本,也是我們立國之本。我們不僅要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更要把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和國家發展的方略。然而我們卻連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都沒有,怎么能奢談知識產權方略?怎么去應對國外知識產權的壁壘?現在我們最為迫切的是學習知識產權知識,提高知識產權意識。
作者:王律師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
電話:010-51662214,電子信箱:lawyerwy@263.net
個人網站:http://www.rjl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