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7-9-5) / 已閱25728次
(二)事中,將侵權趕出展會
事中就是指展會過程中,展會過程中發現侵權,主要是取證、投訴等,具體操作上面介紹過。
(三)事后,將維權進行到底
展會的時間短暫一般只有幾天,侵權案件一般不能在幾天之內就全部解決完畢。而且侵權案件包括賠償、對侵權產品的處理等并不能在展會期間得到的解決。那么展會完畢后還要繼續進行維權,繼續對侵權企業進行起訴要求賠償。相對于我國的知識產權人,國外的公司更注重侵權跟蹤和展會后采取相應的法律行為。
五、展會知識產權維權新形式
(一)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
在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較弱的情況下,行業協會在解決知識產權爭端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單個企業與侵權者進行斗爭,不如以行業協會為組織團結起來,以集體的力量對付侵權者。
1.發揮行業協會保護知識產權的自律組織作用。目前,有些地區的行業協會已經組織企業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公約,以此對行業內部的知識產權進行規范,并進行監督檢查。
2.發揮行業協會在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作用。知識產權侵權大多數發生的行業內部,行業協會本身可以作為裁判者對行業內容的侵權行為進行調解和裁判。我國正在試行行業內部仲裁機制,將一些發生在行業內部,爭議不大的糾紛直接由行業協會處理。
3.發揮行業協會在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和爭端中的作用。
我國企業的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常常是行業性的集體事件,行業協會出面更有利。如,行業協會在DVD、彩電、溫州的打火機事件的解決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發揮行業協會在溝通政府和企業之間關系的橋梁作用。協會可以建立與主管部門的溝通機制,取得主管部門的指導,增加專家參與程度,提高協會的水平。企業需要借助于行業協會集中表達意見,政府通過協會轉達政策信息。
(二)共同行動,團結就是力量
國外參展商組成聯盟保護知識產權,從2003年秋季廣交會開始,西方七大機電技術開發商結成專利保護聯盟進駐廣交會,專事進行侵權調查,在當屆廣交會上,他們發現10家涉嫌侵權企業。在深圳舉辦的國際禮品展上,眾多深圳企業組建的深圳工藝禮品知識產權維權委員會,打響了集體維權第一槍,最后13家參展企業被依法處理。參與的企業誓將維權到底。除了要求參展的仿冒產品下架,封存有關資料外,對特別惡劣的侵權行為還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同時,還會與一些仿制企業較聚集的地區的當地政府部門交涉。引起當地部門的重視。
(三)降低費用,聘請專業機構
知識產權是非常專業的東西,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單位來做。而聘請專業的律師來處理費用非常比較高。如果由協會統一聘請律師,那么費用對每個企業來說就顯得很低了。深圳工藝禮品知識產權維權委員會幾乎所有禮品企業是下定了決心,籌集了一大筆資金。
第五部分 國外參展如何注意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首要問題之一,國內企業去國外參展時應從以下個方面積極應對。
一、充分準備,避免糾紛
(一)咨詢先行
為了避免在國際展會上遇到知識產權糾紛,中國企業非常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參展國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在參展前進行必要的法律咨詢。展覽公司應當有義務提供必要咨詢服務,參展商還可以向參展國的法律咨詢機構咨詢,參展商還可以利用利用互聯網進行檢索,了解參展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和知識產權法的執法機構和執法程序,盡可能降低知識產權糾紛,減少損失。
(二)證件齊備
赴國外參展時,一定要帶好企業營業執照、產品的有關書面材料、產品專利證書、商標證書等文件。如果展品在以前發生過產權糾紛而被法院或權威機構證實沒有產生侵權行為的相關證明,務必攜帶,如果再次發生知識產權糾紛,這些文件就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二、直面指控,積極應訴
(一)積極應對
不少國內公司在國外參展時受到知識產權侵權指控時,對于指控不予理會,有的撤掉展品溜之大吉,或者采取“鴕鳥政策”,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奉勸企業界的老總們“絕對不要抱著‘餓死不討飯,冤死不打官司’的陳腐觀念,要敢于去打官司……”。在某國際展會開展第一天,圣戈班(德國)公司就我國參展商安泰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壓花玻璃侵權糾紛,拍照取證,并向安泰公司提出立即撤下侵權展品,中止參展,并收取補償金等訴求。面對此突發事件,我國參展企業在協會的幫助下積極、果斷應對,較好地解決了糾紛,使該公司順利全程參展。
(二)冷靜處理
在大型的國際展會上,國外企業如果發現知識產權侵權,一般有兩種做法:由律師出具警告信或者由法院發出臨時禁令。律師出具的警告信內容包括對具體侵權行為的描述,要求對方限期停止侵權的聲明,懲罰條款等。同時,常常附律師費用帳單。中國展商如果接到此類警告信,首先要做兩點判斷,第一,是否存在展品侵權;第二,標的值定得是否過高,如果認為警告有理,標的值合適,可以簽署警告信。被執行臨時禁令的企業可以立刻委托律師前往法院,提出異議。對沒收的侵權展品要求開具清單,并查看是否與被侵權展品吻合,以便作為今后提出訴訟的依據。
(三)避免沖突
2000年德國科隆五金展期間,參展中國企業與當地警察發生嚴重沖突,起因就源于一家中國企業的樣本圖片侵權。如果我們沒有因為侵權而被處罰,卻因為與警察發生沖突被抓,就非常不值當了,所以盡量避免與執法人員發生沖突,避免人員被拘留。
三、積極尋求,圓滿解決
(一)聘請當地律師代理
國外的法律與國內不同,而且國外比國內更注重法律,需要必須要懂得國外法律的專業人士來處理。本所在德國慕尼黑有家合作律師事務所,該所主要做中國業務,慕尼黑一開展會該所就非常的忙碌,我國很多參展企業出現知識產權問題,就找到該所代理。
(二)選擇和解方案
2005年4月在德國漢諾威設備展上,德國SEW認為杭州減速機廠等四家中國企業的參展產品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向當地有關部門提起臨時禁令,撤銷了中方四企業的展位,并扣壓了參展產品。德國為歐盟成員,臨時禁令申請人的權利將延伸至歐盟各成員國,被提起臨時禁令的企業將有可能與歐洲市場絕緣。該案引起了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的高度重視,在其牽頭下,德方SEW與中方四企業坐上了和解的談判席。經過多次的協商、溝通,對協議每一條款進行反復探討和修改,最終歷時長達一年的時間,德方SEW與我國企業達成滿意的和解條款,并正式簽定了和解協議。
(三)將損失降到最低
人是經濟的動物,做任何事情都要從經濟上考量成本是否大于收益以此權衡是否去做。企業更是以經濟利益為主,對于在國外參展出現知識產權問題也應該好好權衡利與弊。如果我們不應對,意味著我們可能失去國外市場,應對的話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從眼前看來是得不償失。從長遠來講我們必須積極應對知識產權侵權指控,聘請當地律師為我們分析各種解決方案,各種方案都有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選擇對我們損害最少的方案,以便我們將損失降到最低。
四、保護自己,避免遭受侵權
(一)自己的知識產權更要保護
中國企業到國外參展屢遭投訴,不排除國外勢力打壓我國企業的產品出口,甚至限制我國企業參加國際展會的參展面積的初衷。一些發達國家把知識產權做為維護本國利益和經濟安全的一項戰略資源,一些企業將知識產權視為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手段,這充分表現在他們強烈的保護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實際行動上。所以我國的企業要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前提下,自己不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
(二)尋找侵權線索
尋找侵權線索實際上是尋找國外公司侵犯我們知識產權的證據,在國外取證一定要符合國外的法律規定,每個國家的法律規定都有不同,在中國是合法的取證手段,在國外可能被看成是非法,其證據被認定無效,有的證據形式是合法的,但是我們取證的手段不符合國外的法律規定,同樣該證據無效。關于取證最好還是委托國外的律師來全權處理。
(三)積極進行投訴
在國際展會上,我國參展企業的知識產權同樣面臨被其他國家的企業侵權的情形。洛陽名特玻璃技術有限公司在一次國際展會上發現奧地利一家公司完全照抄自己的鋼化爐生產線宣傳材料,名特公司立即在律師的陪同下對其提出警告,并勒令其糾正錯誤,經我方據理力爭和強烈要求下,外方改正其作法,并承認錯誤。
※:本文為在北京京慕國際展覽公司主辦的在展會培訓上的講稿內容。
作者:王律師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
電話:010-51662214,電子信箱:lawyerwy@263.net
法律博客:http://zscqls.blog.hexun.com/。
總共5頁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