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8-3-10) / 已閱6069次
如何架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基本體系之二 運營體系
IBM公司2000年81億美元的總利潤中,專利轉讓就占了17億美元,占總利潤的20%以上。英國電信13000多專利項只有1/4應用到了自己的產品中,其他的通過出售在6個月內就創造了1400萬美元的收入。知識產權運營可以為企業開辟新的財源,謀取豐厚的利潤,從而促進開發進入良性循環。跨國公司使知識產權運營成為其商務策略的核心部分,相比我國企業盡管也擁有不少專利,要么自己使用,要么束之高閣,甚至以不繳納費用的形式放棄權利,忽略了知識產權財產價值,更沒有運營的理念。
運營知識產權最簡單的可以從轉讓與許可開始,我國大型企業都有大量的商標因為各種原因被遺棄不用,在技術開發中會產生大量的不是自己所需的副產品專利,這些知識產權與其成為沉淀資本,不如通過轉讓來盤活,獲取直接的收益。商標許可在特許經營中較為普遍,對專利許可卻普遍存在“小農思想”,認為許可給他人使用將會搶奪自己的市場份額。許可給他人使用可以共同將市場做大,獲得更大的收益,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固定的使用費,我國企業還需要轉變思維。大型企業通過交叉許可方式,免費獲得他人專利,降低自行開發成本。知識產權運營還可以使用在稅務籌劃上,利用知識產權改變交易形式,從而獲得稅收的優惠。知識產權運營的最高境界是運營“標準”,“三流企業賣力氣,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標準”。當自己的專利技術被嵌入強制性的標準中,其他企業就面臨兩難的選擇,不按標準生產的產品為不合格產品,按標準生產意味著侵犯了專利權,唯一的選擇只有支付許可費,這樣僅靠知識產權規則就獲得高額的收益。跨國公司正利用標準將我國企業微薄的加工費收入囊中,我國DVD行業就是個慘痛的教訓,6C、3C將其知識產權打包成行業標準,就可以從每臺DVD拿走20美元,而我們辛辛苦苦去制造獲得收益只有一個美元。經營標準并沒有想象那樣高不可及,我國海爾公司的防電墻技術就成為國際標準。標準有很多的層面,可以先從國家標準開始,甚至可以先制定省級標準,逐漸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我們也能像6C、3C那樣坐收專利費。我國對知識產權非常重視,政府給予多方面的激勵措施,對于馳名商標(含著名商標)及特定的專利給予高額的現金獎勵,對專利的實施也有相當金額的資助。國家積極出臺政策促成企業可以使用知識產權獲得貸款,知識產權許可的收益還可以獲得稅收上的優惠,知識產權通過證券化融資也成為可能。政府的優惠政策能給企業經濟上的實惠,企業也應該將其納入知識產權運營體系中。
知識產權運營的目的就是通過商務上的手段,使企業通過知識產權獲得最大的收益。當知識產權運營日益成為跨國商務戰略手段時,我們再也不能漠視知識產權的財產屬性,無法沿襲粗放的管理模式。大型企業必須建立強大而集中的管理體系,將分散在各子、分公司的知識產權統一收歸在集團,由專門的部門集中管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進行統籌運營。
作者:王律師,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
電話:010-51662214,電郵:51662214@sohu.com, 網站:www.516622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