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震煒 ]——(2008-5-9) / 已閱21029次
論勞動教養制度中對吸毒勞教人員課堂化教育的創新
朱震煒
論文正文
【內容提要】我國在冊吸毒人員有130萬之多,浙江省在冊吸毒人員就占據了5萬余人,我國的實際吸毒人數正日益增,復吸毒的情勢更十分嚴峻。目前應該改革戒毒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勞教戒毒,重視對勞教人員的心理、行為矯正,確立以課堂化教育為主導地位的我國勞教戒毒新模式,創新對吸毒人員再教育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勞動教養 吸毒 戒毒矯治 課堂化教育 創新
正 文
一、我國勞動教養制度的發展和我國吸毒人員的現狀 。
(一)勞教制度的發展
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建立于1955年肅反運動期間,發展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2年1月21日,國務院轉發了公安部《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其中規定:“勞動教養,是對勞動教養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種方法。”①
勞動教養,就其性質來說,是對被勞教的人員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種行政措施,這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不同于罪犯的勞動改造。②
1991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禁毒的決定》,③明確規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并處二千元以下罰款,并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強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并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除。由此,所謂的“毒品復吸,復用人員”開始成為勞動教養的適用對象。
(二)我國吸毒的情勢和吸毒人員的現狀
我國當前實際吸毒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鴉片戰爭前夕的吸毒人數,吸毒的危害盛于瘟疫,吸毒問題已經“涉及中華民族的興亡”(江澤民語)。據有關資料統計,截至2004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超過130萬人,其中濫用海洛因人員為84萬。浙江省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超過5萬人。④其中濫用搖頭丸、氯胺酮及其他麻醉藥品、精神藥物的實際人數繼續呈上升趨勢。國內少數歌舞娛樂場所存在著容留販賣、吸食海洛因、搖頭丸的問題,新疆及部分沿海大中城市存在濫用大麻的問題。目前,登記在冊吸毒人員中,青少年已成為沾染毒品的主要人群,占總數的72%。
毒品泛濫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以每個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計算,僅全國登記在冊的逾百萬海洛因濫用者每年至少消耗270億人民幣。毒品問題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穩定,誘發大量違法犯罪活動。一些地區的搶劫、搶奪和盜竊案件中有60%甚至80%是吸毒人員所為。毒品導致疾病(特別是傳染病),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1990年以來,吸毒死亡人數累計達3.9萬。據衛生部測算,目前全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約為84萬,在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約有55.3%是因靜脈注射毒品而感染的。⑤毒癮的頑固性等原因,使中國國內吸食冰毒等新型化學合成毒品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因此,中國的禁毒形勢依然嚴峻。
(三) 吸毒人員的特征
絕大多數吸毒者染毒的起因是好奇、趕時髦、擺闊、治病、賭氣等,少有危害國家興衰、禍及民族安危或者破壞社會秩序等加害動因。一項對426例吸毒成癮人員的調查表明:吸毒的原因僅為好奇心驅使(65%)和他人影響趕時髦(19%)的,即占了84%的大多數。吸毒在理論上被視為一種無被害人犯罪,吸毒者本身也是毒品的受害者,有些吸毒者還是被引誘、教唆、欺騙或強迫而染上毒癮。可以說絕大多數吸毒者都是欲罷不能。
對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長期反復吸毒的人員進行研究,從近年來勞教機關收容教育改造吸毒勞教人員的實踐觀察,吸毒勞教人員作為勞教人員中的一個新類型,他們的違法原因、思想表現、年齡結構、文化程度以及個性特征等方面與普通勞教人員有較大區別,尤其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為上與普通人員明顯不同。⑥因為長期、反復吸毒,吸毒勞教人員大都食欲不振、體質很弱、抵抗力差。心理問題上存在較多的猜疑、嫉恨,報復社會的心理,易怒。改造中表現虛偽。勞教戒毒工作的這些新特點,要求采取相應的,當然也是不同于普通勞動教養工作的管教工作模式。
二、對吸毒勞教人員進行課堂化教育的創新
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集體教育形式,在我國已具有悠久的歷史,其間經歷了各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在勞教所早期的課堂化教育中,已有開展。由于條件簡陋,往往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單憑老師“一張嘴、一本書。” 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員填鴨式地被動接受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今,司法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勞教辦特色推進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見》(2004.12.13)中明確提出了“以課堂化教育為主導,提升教育工作整體水平”和“確立課堂化教育的主導地位。不斷充實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教育挽救質量”的要求。對吸毒人員的課堂教育水平要和社會接軌,方式方法更要有所創新。戒毒勞教所緊緊圍繞這個中心, 更新了教育理念,進行了改革創新。從教師為主的授受式課堂教育,發展到以學員為主體的主動式課堂教學形式.更加注重教師的教與學員的學之間的互動與互通,激發勞教人員的學習興趣和改造內動力。
教育作為一種手段,注重的是對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響,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決定性地影響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夠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為。課堂化教育作為改造勞教人員的一種方式,就是指通過授課,有目的、有系統的進行教學與訓練,讓勞教人員對毒品危害和法律常識、道德等加以認識,調動勞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矯治自我,提高自身素質。
搞好課堂化教育的創新,必須對以往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解決,摒棄陳規,創造出新途徑和新方法。
(一)現階段對吸毒勞教人員開展課堂化教育的不足之處。
1、經濟基礎薄弱,硬件設施滯后。由于歷史和現行財政保障體制等原因,場所教育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和配置硬件從未得到足夠的投入加以改進和完善,教學樓的建立、教室和教學設備在一些場所內還仍然欠缺。
2、民警教師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教師隊伍主要由原勞教所干部和大專院校畢業的民警組成,受過教育專業教育培訓的較少、有一定教育技能和經驗豐富的人員為數不多,教師授課“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能夠科學有效開展勞教人員心理矯治工作的民警更是捉襟見肘。
3、教材內容陳舊,教學研究活動不夠,上課效果評價困難。在“三課教育”教學內容設置上,有的內容較為陳舊,難以適應新形勢。教師授課標準不統一,教育效果難以評價。在維持勞教工作正常運轉等問題上,民警“生產任務重”,教育質量和教研活動得不到有效的開展。
(二)對吸毒勞教人員課堂化教育的創新策略
課堂化教育創新的目的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是憑借 ,“教學”是手段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不需要教 ”是目的。對勞教人員的課堂化教育的創新正是為了能培養其較好的行為養成和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課堂化教育的創新。
1、完善財政保障體系。按照“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總體要求及目的,首先應該積極理順財政體制,加大財力投入,逐步建立足額財政保障體制。只有這樣,勞教場所才能徹底擺脫經濟困境,民警的思想壓力才能得到緩解,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強化硬件設施,擴大教育成果,提高挽救質量,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
2、加強師資建設。優化教師隊伍,形成專業對口模式。第一要加強民警的專業化分工和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樹立“干一天、學一天、鉆研一天”的思想,加強培訓,用“請進來”(請專家、教授來內講課),“走出去”(派出高校學習深造)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適應創建現代化文明勞教所和創辦勞教工作特色的需要。
3、科學設計教學構架。改革現行教材和教育內容,增加心理學矯正、法律常識(案例)等課程,進行有規律性地教研活動,經常開展觀摩教學、說課比賽、座談交流、專題研討等教研活動,互相切磋交流,促進共同提高,著力培養復合型與專家型相結合的新型警察教師。
4、不僅如此,課堂化教學的創新更應體現在教學人員理念的創新。
民警教師首先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員提出的觀點、問題,鼓勵學員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鼓勵和評價學員的積極參與。一句話就是要營造一種有利于開展創新教學的課堂氛圍。
創新教學的特征之一是問題性。學員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問題愿望,是創新教學的前提。如在戒毒矯治課上,不少學員知道吸毒的“心癮”難戒,但當民警教師提問“到底什么是‘心癮’?為何難戒,自己應如何去面對克服”時,很少有學員能夠直接回答出來。通過讓其認識某戒毒所醫院對一例吸毒成癮者的從復吸、犯癮、身心遭摧殘的整個過程的癥狀報告,創造性地設置問題的情境,營造一種讓學員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促發其學習知識、了解科學的興趣。在民警教師的引導下,學員通過多媒體觀看毒品對人體作用、犯癮、傷害的過程,讓學員自己展開討論,閱讀科學、醫學資料,獨立地去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通過課堂發言,各抒己見,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多種求解的途徑,找到癥結所在。因此能培養其學習興趣,更能加深學習的印象,觸動其悔過的心靈。
創新教學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傳統的教學活動以“告訴”的方式傳授已有的知識經驗。創新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員共同探索的過程。教學中師生要積極開展雙向交流,各抒己見,開放彼此對問題的認識、觀點、看法,闡明各種觀點、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在課堂上平等、公正地進行討論、驗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課堂教育,雖然以教師為中心和組織者,但也不能忽視“師生間語言和思想的互動作用”。教師既是組織者同時也可從參與討論的角度介入,盡可能讓學員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更可以討論、爭論,讓其暢所欲言,從而抓住問題實質,使勞教學員得到針對性的教育。鼓勵學員對知識的研究,贊賞學員對已學知識獨特的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是教師給予勞教人員身后的一種動力,不失為一種課堂教育的一種優化。
創新課堂化教育的特征之三是個性化。我們常說要改革勞教工作方式、方法,創辦勞教工作特色。課堂化教學是一個關鍵,有了個性,才能體現創造,體現特色。
民警教師要基本了解每一個學員的心理狀況。吸毒勞教人員心理上大多存在著疾病,偏激、易怒、猜疑等心理疾病這些都是可以“治療”的。要如何培養其個性心理向健康方向發展呢?戒毒所勞教人員管某在聽課時,常常精神萎靡不振,也從不發言,提問時也唯唯諾諾,不會回答。諸如此類勞教人員對事都漠不關心,心情消沉度日,存在著心理障礙。教師了解到其學過舞蹈和設計,有特長,只因吸毒而誤入歧途,便把一切看得消極悲觀,做事漫不經心,不思進取。民警教師和他作心理談話,和中隊里開會商量讓其擔任隊里的文藝組長,讓他組織、排演隊里勞教人員節日等活動的節目。他十分高興,能當上文藝組長施展自己、表現自己的才華了。后來的日子他改造非常積極,排小品、練歌舞、出黑板報,很多活動都積極參與,學習十分主動,象換了一個人一樣。所以教育吸毒勞教人員要針對個性,善于正面引導,善于因材施教,他們中也具有潛能,也是完全可以重新塑造的。這些問題,有時看似在課堂之外,但始終離不開課堂里教師的細心發現和必須的針對性的教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觀察、再觀察,善于發現問題所在,并擅于用科學的方法鼓勵和訓練勞教人員;要掌握心理,利用他們個性發展進行培養,不管他以前受到了多少不良的影響,教師都要幫助他們重塑人格,營造一個使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做好準備。
課堂化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一項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
課堂化教育中運用創造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進行教育創新。對吸毒勞教人員的教育是一種有別于社會教育的特別的再塑教育、戒斷教育和再社會教育的活動,在課堂教學策略中,就是在實施創新教育中民警教師要運用創造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及其變化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活動方式。
筆者認為,事物總是在創造中發展的,課堂化教育的教育創新,就是要做前人未想的方式、方法,幫助教育勞教人員認識錯誤,撫平心靈創傷,樹立信心和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幫助其順利回歸社會。通過辛勤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和孜孜不倦的實踐追求,“創新課堂化教育” 才能達到提高勞動教養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