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8-7-24) / 已閱7394次
打贏“解百納”保衛戰
關于“解百納”商標之爭,筆者寫過《保衛解百納,不可能的勝利》,說的是張裕保衛“解百納”商標幾乎不可能獲得勝利。任何一場戰爭不是在沙盤上推演完成的,兩軍對壘,那還要看對手是誰,他們的戰略、戰術如何,他們的戰斗意志如何,所以保衛 “解百納”之戰究竟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也。
眾生相
張裕將“解百納”成功注冊為商標,動了葡萄酒全行業的“奶酪”,全行業的神經都緊張了,在這場保衛戰中,張裕保衛“解百納”成為其自己的商標,其他公司在保衛自己使用“解百納”的權利,兩種保衛直接導致爭奪大戰。張裕為一方,全行業的企業是另一方,張裕似乎要螳臂當車了,力量對比根本不對稱,其實也未必,我們先來看張裕對手們的眾生相。長城、王朝這些巨頭們非常的憤怒,他們已經聯合起來通過訴訟保護自己使用“解百納”的權利。哪些小一些的企業有的將“解百納”改名“卡本納”或“加本納”,甚至撤貨以躲避可能面臨的“解百納”知識產權糾紛。河南民權的葡萄酒企業負責人開了碰頭會,簡單商量了一下如何應對解百納商標所有權歸屬張裕。煙臺的企業很是無奈,起初大家也曾有過通過葡萄酒協會在內部協調解決的動議,但是他們覺得煙臺葡萄酒協會與張裕公司的關系猶如聯合國與美國的關系,所以這些企業很無助也很無奈。更多的企業選擇了觀望,他們在等待結果。對于如此蕓蕓眾生,張裕實際要面對的只有長城、王朝等大頭們組織起來的聯合體,這個聯合體表面強大,其實并非無懈可擊。
戰略錯誤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長城、王朝、威龍等12家葡萄酒企業聯名發表“7•16宣言”,強烈譴責張裕惡意注冊解百納商標危害行業發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是壟斷行為,張裕拿著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在全國各大超市清理其他企業的解百納是在“擾亂市場”。憤怒和譴責從來就不能解決問題,當然這些行業“大頭”們也聯合起來提起了訴訟,但是簡單的聯合不代表力量的增加,相反對于張裕而言,聯合體使眾多的對家變成一個對手,他反而大大減少了威脅,只需在一個訴訟案件中,拼殺一次就全部搞定這些“大頭”,一發炮彈打一個人是打,打一群人當然更合算。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如果使用通用名稱作為商標,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要求撤銷該商標,如果行業各企業一個一個分開提出撤銷要求,張裕必須一個案子一個案子去應對,這樣張裕能量再大也要被浩瀚的訴訟淹沒。而“大頭”們偏偏要聯合,給張裕一個聚而殲之的機會,這樣張裕只要打敗了聯合體,其他的企業自然是望風而逃已不足為懼了。從來聯合是不可怕的,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的聯合沒有能打敗一個董卓,所以“大頭”們在法律訴訟上聯合對抗張裕顯然犯了戰略上的錯誤。
戰術不對
巨頭們在與張裕“解百納”商標之戰的焦點聚集在“解百納”是否是通用名稱上,就此各自尋找自己的證據。“大頭”們做起了“考古”工作,從故紙堆中尋找蛛絲馬跡,據說拿出40多頁的證明材料,還去了南京的歷史檔案館取證,但是這些故紙不及張裕1937年的商標注冊證明,不及張裕一瓶珍藏了70多年的“古董酒”說明問題。“大頭”們還和張裕打起名人牌,特意請來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張裕卻稱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專家才是行業的權威。這樣雖然戰火燒到了專家陣營,但是并沒有減輕聯合體的壓力。對于是否是通用名稱,專家只代表個人意見,故紙堆只說明逝去的歷史,其判斷依據應當以現實使用為準,以行業內企業的多數看法為準。現實的使用情況是“解百納”已經被廣泛使用,這些證據幾乎遍布全國市場每個紅酒銷售柜臺,大家去市場買酒來就可以了,讓這些如山一樣堆積的實物來說話,這樣專家們和協會的“自家觀點”自然啞然失聲。行業內企業看法是怎樣的,這個更不言而喻。但是各企業的憤怒與沮喪法律是看不見的,眾企業的呼聲和譴責法律也是聽不見的,法律只認可證據。所以“大頭”們埋頭于故紙堆中“考古”而無視大量現實存在的證據,只顧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卻忽略“小兄弟”們普遍看法犯了戰術上的錯誤。
呼喚和平
“解百納”之爭,法律上硝煙未散,市場上烽火再起。隨著“解百納”商標之爭的波瀾再興,各家“解百納”紛紛以大幅降價搶占市場份額,勢在對張裕的“解百納”紅酒形成價格圍攻。對于如此形勢,張裕只好緊隨著降價。知識產權的訴訟基本沒有贏家,即使獲得暫時的勝利,也將在其他方面失去,所謂得之東墻,失之西隅。在華旗和朗科的專利大戰中,朗科取得了一審的勝利,但其浩浩蕩蕩進京宣傳的列車還沒有到達北京,整個行業的產品價格應聲而落,朗科產品價格不可避免地受到拖累,所以在二審中,這對“冤家”握手言和了。一個小小的商標攪動中國葡萄酒全行業的神經,使行業“大頭”們都陷入訴訟的泥潭,最開心的是虎視眈眈窺視中國紅酒市場的國外廠家,鷸蚌相爭,他們等著做得利的漁翁。當年國內陷入混戰的時候,日本人輕易占了我們的東三省,隨后又很快占了我們半壁江山,幾乎亡國的慘痛教訓,我們的企業怎么忘記得這么快?
傳說張裕對外放風,他們將給使用“解百納”字樣的企業留出半年的過渡期。目前張裕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組建法務部,大量招聘法律專業人士,意在為下一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商標維權”儲備人才。筆者認為張裕更需要引進可以縱觀全局的知識產權戰略人才,需要從更高的角度來審視這場商標之爭以及以后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在這場保衛戰中,不管誰是最終的勝者,受損害的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各葡萄酒企業都不可避免受到連累,即便是目前的勝者——張裕也已經切身感受到了“戰爭”帶來的實質損害。中國葡萄酒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機,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這個行業才能做大,才能抵御國外葡萄酒的沖擊,才會有中國葡萄酒企業生存的空間。所以這場保衛“解百納”的戰爭,只有各方停戰,達成共同發展的和平協議才是真正打贏,只有給“解百納”一個和平的環境,才有發展壯大的空間,所以筆者在此再次呼吁各家停戰。
作者:王律師,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
電話:010-51662214,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