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新 ]——(2008-11-11) / 已閱9061次
新形勢下如何建設地方特色的基層檢察文化
作者: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檢察院 王維新
摘 要 檢察文化是檢察機關的"靈魂",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基層檢察院作為檢察機關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承擔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檢察文化建設中應當聯系實際,創新形式,凸顯地方特色,以此對基層院建設和整個檢察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基層檢察院 檢察文化建設 地方特色
黨的十七大在部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同時,突出強調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作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戰略部署。隨著檢察改革的不斷深入,以文化建設提高檢察機關群體素質,促進“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已經成為檢察機關的共識。基層檢察院作為檢察機關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全部檢察工作的基礎,是承擔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因此如何推動基礎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檢察院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是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檢察機關面臨的新課題。
近年來,我院依托岐山周禮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檢察文化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文化建設在促進檢察工作,特別是隊伍建設方面彰顯了巨大的推動力。結合我院檢察文化建設的初步探索及經驗,本文就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及措施進行探討。
一、 檢察文化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檢察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向上的、先進的檢察文化對培育和提高檢察隊伍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對檢察機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培育先進檢察文化,提高檢察機關隊伍整體素質,是時代的選擇,是人民的呼喚。
檢察文化是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和日常生活中創造的,以維護公平正義為核心,以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為關鍵,以創新檢察管理機制為途徑,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為目的的具有鮮明檢察特色的法律文化。檢察文化反映了檢察人員的價值取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是檢察機關主流精神與新形勢新要求相結合的產物。檢察文化通過培育檢察人員敬業、勤業、精業精神,全面提升檢察人員素質和文化品位,增強檢察機關凝聚力、向心力,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檢察文化反映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檢察工作不斷創新發展的精神動力。檢察文化把人的價值的實現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先進文化的引導、凝聚、協調、教育作用,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良好環境,使檢察人員自覺地追求、信仰和實踐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法治理念,推動檢察工作創新發展。
檢察文化的建設是一項十分浩瀚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檢察精神是核心,檢察制度是框架,檢察硬件設施是基礎,檢察干警是主體,鮮明的個性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性是活的靈魂。先進的檢察文化,是以全體干警認同的精神和價值觀,以和諧統一的法治理念文化和執法思想,以干警自覺遵循的行動準則和行為規范,以內外一致的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檢察官的形象和聲譽,繪制檢察機關發展的愿景目標,形成“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價值觀核心,提升檢察機關及其全體干警的整體素質,進而提高法律監督的水平,增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
二、當前基層檢察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文化育檢”戰略,充分發揮檢察文化的作用,在檢察文化的理論研究、組織推動、制度創新、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目前在實踐中,由于受地域、經濟、文化傳統等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基層檢察院尚存在著對檢察文化重視不夠、檢察文化內在本質把握不準確、以及檢察文化建設表層化、庸俗化、功利化的問題。
1、對檢察文化及其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部分檢察院和檢察干警對檢察文化內涵和外延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準確,將檢察文化理解為僅僅就是檢察系統內部開展的文藝、體育、娛樂等活動,認為只要加強政治和業務方面的學習、努力工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就可以,對檢察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只停留在表層化的局限和誤區上。甚至還有部分人認為開展檢察文化活動是對正常工作秩序的沖擊,是浪費時間,是不務正業;也有一些人認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美化機關環境、建設文化活動設施、開展檢察文化活動是奢侈、是浪費、是搞花架子、是形象工程等,未意識到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只注重檢察文化的物質外在形式,忽視檢察文化的精神內涵。在檢察文化當中,物質文化只是檢察文化的載體,精神文化才是檢察文化的核心內涵。檢察機關的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檢察文化建設提供基礎,并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物質文化的建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檢察院甚至把檢察文化建設的意義等同于機關環境的美化和豐富全體干警的業余生活,一味強調發展機關環境和娛樂文化,離開了檢察機關的精神文化建設。這樣,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意義。
3、檢察文化建設形式單一、載體不夠。有的檢察院把檢察文化建設附屬于工作安排和人事管理,著重強調其控制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以及改善工作、生活、學習條件的物質功能,只把檢察文化建設看作法律監督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檢察院把檢察文化建設等同于對全體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業務學習和業余活動的開展,并沒有把檢察文化建設放在整體檢察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來實施。有的把檢察文化建設與檢察干警在年齡結構、文化背景、心理因素、業務能力、工作投入、思想認識、政治素養等方面割裂開來,限制了檢察文化功能的發揮。
4、完全照搬盲目模仿,檢察文化建設地方特色不明顯。檢察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應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這正是檢察文化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對檢察人員具有巨大的號召力、感染力的根源所在。但是,在實際中,有的檢察院在推進檢察文化建設過程中,尚未注重體現本地區、本院及檢察人員的自身特點、傳統和發展趨勢,盲目照搬照抄其他檢察機關的經驗,使檢察文化建設趨于庸俗化,功利化,未能發揮檢察文化所具有的獨特作用。
三、基層檢察院開展檢察文化建設的幾點措施
檢察文化建設是一項涵蓋檢察思想政治建設、執法理念建設、行為規范建設、職業道德和職業形象建設的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基層檢察機關作為檢察體系中的最小單位,它所具有的廣泛性和工作的具體性,決定了它是承擔檢察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基層檢察院在開展檢察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突出基層檢察特色和地方特色,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充分認識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檢察文化是檢察機關的“靈魂”。加強檢察文化建設對于促進文化育檢,保障“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提高檢察機關的群體素質和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基層檢察院要堅持以人為本,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全體檢察人員參與檢察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2.確立檢察文化建設思路和目標。檢察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目標,堅持“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基本觀念,以提高檢察隊伍整體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職業化建設為核心。以培育檢察精神、強化檢察職業道德、營造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為著力點、全面規劃,逐步實施,整體推進。基層檢察院要以倡導檢察精神為契機,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精誠團結、勤于工作、樂于奉獻、敢為人先的工作氛圍;要以強化檢察職業道德為切入點,確立共同行為準則,推動檢察機關規范化建設;要以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強化檢察官的責任意識和角色意識。
就當前來說,要以“大學習、大討論”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檢察機關。和諧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崇尚和諧、追求和諧、實現和諧是當今時代的最強音。檢察機關既是和諧社會的保障者,又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因此,檢察機關既要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又要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檢察機關。
3.突出基層檢察特色和地方特色。檢察文化建設不能流于表面化,不能被簡單地等同于各項文體活動。業余文體活動、政治思想工作屬于檢察文化的范疇,但不是檢察文化的核心和主體,檢察文化建設應該突出檢察特色,圍繞檢察工作的特點、檢察官的職業需求來開展。在檢察文化建設中,基層檢察院要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不斷強化“文化育檢”的理念,突出檢察特色和地方特色,構筑和完善以“以人為本、和諧創新、公平正義、廉潔高效”為核心的檢察文化內涵。岐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以周文化和三國文化為主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周文化以“天”為精神信仰、以“德”為價值原則、以“和”為 社會行動準則的完整而協調的文化體系,是中國歷史的軸心時代為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至今仍有其巨大的精神魅力。為此,我院依附岐山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實施“文化育檢”戰略,著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檢察文化。結合實際,總結出“雙層遞進”的建設文化模式,通過不懈努力,內修外化,激勵精神,形成了人文和諧之氣、干事創業之風和蓬勃發展之勢。
4.不斷提高檢察隊伍的整體素質。文化是社會的文化,而社會又是人的總和,因此檢察文化建設的關鍵是人的建設。基層檢察院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管理機制,提高和培養檢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緊緊把握檢察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要采用教育、啟發、誘導、吸引、熏陶和激勵等多種方式提高檢察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促進檢察人員的全面發展和進步;要注重對內營造文化氛圍,樹立文化建設理念,高唱文化建設調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調動檢察人員的積極性,開闊檢察人員的視野,充實文化育檢的內涵。在這方面,我院以建設“六種文化”(即環境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為突破,不斷提高檢察文化建設的水平和層次。新建草坪、花園、文化墻、警示牌,規劃設計檢察文化展室,處處折射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定期組織干警觀看反腐倡廉專題片,參觀監獄、烈士陵園、火葬廠,進行“三觀”教育;對19個業務工作流程圖重新進行修訂,規范辦案流程,落實《從優待檢規定》,堅持“六必看”、“六必談”;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局、律師事務所的聯系和交流,大力開展析案明理和預防犯罪宣傳;重大節日舉行升旗儀式,“七一”舉行了慶祝建黨文藝聯歡;購買了2000余冊圖書,充實了圖書室,組織讀書會,岐山檢察講壇,開展書香岐山讀書明理活動,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給檢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5.著力推進檢察物質文化的建設。檢察物質文化是司法理念的一種外在的物質表現,是社會公眾可以直接通過感官感受的具體實物,其所表達的意義或象征應能凸顯國家檢察機關的莊重、莊嚴與神圣,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權威性、獨立性和便民性。這不僅是維護檢察院法律監督權威和形象的需要,更是捍衛法律尊嚴之必需。檢察物質文化包括了檢察機關的場地、建筑、設施、裝備、制式服裝,以及檢察人員工作、學習、生活的環境。辦公大樓是向社會公眾展示檢察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在選址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規模適宜、經濟實用,在外觀上體現出莊嚴、大方和尊崇,要用多種形式體現出檢察機關建筑與其他建筑的區別。辦公樓內部房間構造和裝飾要盡量創造出一個美觀大方、令人賞心悅目的工作環境,使檢察干警能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
6.注重塑造檢察機關的形象。檢察文化建設要以隊伍建設為載體,注重塑造檢察機關的形象、彰顯檢察權的法律權威。要立足于加強干警的檢察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干警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調動干警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干警潛能,堅持以公正執法為核心,開展敬業、勤業、精業的“三業”教育,使干警明確自己身上的責、權、利,從而確立檢察文化建設的道德基礎和價值觀念。要注重對內營造文化氛圍,樹立文化建設理念,高唱文化建設調子,進一步加大硬件建設,不斷創新活動內涵,調動干警積極性,對外要重視培養宣傳骨干分子,建設文化陣地,樹立形象,樹立旗幟。如我院積極研討工作中的焦點,宣傳工作中的亮點,利用新聞媒體等陣地宣傳檢察。建立宣傳聯絡員制度,各科局室確定1至2名宣傳聯絡員,及時向宣傳部門報送案件素材、大要案簡報等,形成人人動手,全院合作的宣傳工作局面。院領導帶隊,成立了6個檢察官宣講團,通過講課、座談、問卷調查、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深入到學校、農村、企業、社區、機關進行針對性的法制宣傳。通過一系列措施,使檢察機關良好形象在人民群眾中深入人心。
檢察機關重建30年,中國特色的檢察事業不斷發展完善,檢察事業蓬勃發展,檢察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思想和理念,它的出現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法治精神。檢察文化建設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在檢察工作實踐中,要高度重視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尊重廣大基層檢察人員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弘揚和諧文化,創新文化載體和機制,突出體現地方特色,不斷推動檢察文化建設和檢察工作向前發展,充分發揮基層檢察院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