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希銘 ]——(2009-5-13) / 已閱26693次
歷史性所有權視野下的中越北部灣劃界與南海爭端比較
竇希銘
【摘要】
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代表的現代海洋法制度確定了海洋自由的原則,海洋——除領海以外——原本不能成為國家主權的客體,“歷史性所有權”之所以為現代海洋法所承認根本上是基于普遍的國際承認。在南海,島嶼主權爭端與海域劃界爭端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借助對“歷史性所有權”的概念的分析以及與中越北部灣劃界的比較,可以為走出南海困局鋪墊一條可行的出路。
【關鍵字】
歷史性所有權;歷史性水域;南海問題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nd Sino-Vietnam Beibu Gulf Maritime Delimitation Under the View of Historical Sovereignty
Abstract: The modern law of the sea system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established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of the seas. The seas (territorial seas excluded) were originally not the objects of state sovereignty, and that the “historical sovereignty” being recognized by the modern law of the sea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the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coexitence of the disputes of the sovereignty of islands and the sea boder delimitation makes it very complic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sovereignty”, we may find an available access to the South China Sea predicament.
Key word: historic sovereignty; historic water;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正文】
一、“歷史性所有權”概念的發展及深層剖析
1、“歷史性所有權”概念的發展
“歷史性所有權”(historic sovereignty)的法律概念,早在20世紀初被提出,最初適用于“歷史性海灣”,后來延伸到在“歷史性水域”的適用。“水域”比“海灣”的范圍要寬泛許多。
歷史性海灣(Historic bays)是指那些海岸屬于一國,雖其灣口寬度超過了領海寬度的兩倍,但沿岸國對其享有歷史上的權利并一向被承認為是其內海的海灣。也有一些國家主張歷史性海灣為其領海。最先使用“歷史性海灣”這一概念是在1901年,當時由于北大西洋沿岸漁業仲裁案的判決而引起了各國國際法學家之間的爭論。國際法學會通過投票贊成領灣的入口寬度為12海里,但也承認入口較寬的海灣,如果在一百年以上被視為領海的,亦具有領海的性質。
聯合國秘書處于1957年發表《歷史性海灣》 ,這個文件明確表示“歷史性所有權”,包括“歷史性海灣”和“歷史性水域”。所謂“歷史性水域”(historic water),指一個海洋區域,他可以是群島水域,也可以是群島與大陸之間的水域,也還包括海峽、河口以及其它類似的海域。聯合國秘書處于1962年公布的《歷史性水域,包括歷史性海灣的法律制度》,這份文件引述了英國和挪威之間的漁業法案,來支持“歷史性水域”不限于海灣,該文件還明確提出了成為“歷史性水域”的主要因素是:主張“歷史性所有權”的國家已對該海域行使權力;行使該權利應有連續性;該權力的行使須獲得外國的默認。
在1982年通過的《公約》上,寫進了“歷史性海灣”、“歷史性所有權”和“特殊情況”,繼續賦予“歷史性所有權”以“例外條款”地位,從而再一次肯定了“歷史所有權”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例如,《公約》第15條“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領海界限的劃定”規定:“如果兩國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鄰,兩國中任何一國在彼此沒有相反協議的情形下,均無權將其領海伸延至一條其每一點都同測算兩國中每一國領海寬度的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的中間線以外。但如因歷史性所有權或其他特殊情況而有必要按照與上述規定不同的方法劃定兩國領海的界限,則不適用上述規定。”再例如,《公約》第298條“適用第二節的任擇性例外”第1款(a)(1)規定:“關于劃定海洋邊界的第十五、第七十四第八十三條在解釋或適用上的爭端,或涉及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的爭端,但如這種爭端發生于本公約生效之后,經爭端各方談判仍未能在合理期間內達成協議,則作此聲明的國家,經爭端任何一方請求,應同意將該事項提交附件五第二節所規定的調解;此外,任何爭端如果必然涉及同時審議與大陸或島嶼陸地領土的主權或其他權利有關的任何尚未解決的爭端,則不應提交這一程序。”
《公約》還特別指出:在因為“歷史性所有權”或其他情況下,可以應用不同于一般的方法來劃定兩國的領海界限。(第15條)由此可得知,現代海洋法制度并不排斥或否認,有時一國在其鄰接水域具有特殊性之“歷史性所有權”,而使得該水域成為某種“歷史性水域”。
2、“歷史性所有權”概念的深層剖析
“歷史性所有權”,其“歷史性”表現為該權利的取得先于現代海洋法制度的建立,并且現代海洋法制度確立之際仍然在國際上受到普遍承認。因此關鍵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是“順序的先后”。這是由“歷史性所有權”作為使用海洋法規則的“例外”的性質規定的。因為,在現代海洋法制度確立之后,擅自對公海水域的實施占領,是國家不法行為 ,而不再被承認為“例外”。
既然“歷史性所有權”在《公約》中是作為使用現代海洋法規則的“例外”出現的,其隱含的法理依據是:“歷史性所有權”,源于習慣國際法,與新近確立的海洋法規則的法律淵源不同。因此,一國對特定海域主張“歷史性權利”,其效力應根據習慣國際法判斷,而不受《公約》為主要載體的現代海洋法的影響。《公約》對“歷史性所有權”既不加以肯定也不予以否定,而是將其作為“外來”的既成事實被動地接受。國際法院1982年就“突尼斯和利比亞大陸架界案”作出的判決書,對這一態度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歷史性權力的概念,由國際習慣法支配,以占有為依據;在根據現代海洋法規則劃界時,歷史性所有權本身仍須予以考慮;總的原則是,歷史性所有權應當得到尊重,并應保留其長期以來被行使的原貌。
二、中越北部灣劃界與南海爭端的不同
比較中越北部灣劃界與中國南海主權爭端的不同,不得不首先談到飽受爭議的“U型線”,因為中國對南海主張的基礎就是“U型線”。“U型線”,是中國歷史上一直主張的一個權利區域,1947年國民政府首次在《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中標繪出十一段線后,直至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各種地圖上,都繼續標出這條斷續線。195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去掉北部灣內兩條而改為九段線。究竟“U型線”的法律地位和性質如何認定,不同的專家和學者對其存在不同的認識。但是,筆者認為,把它視為“歷史權利線”是合法合理的,也是比較容易主張的。其意義在于:凡是“U型線”內島嶼都隸屬于中國領土主權,這有歷史證據可以支持;凡水域應屬于中國歷史性水域,中國自古就在南海耕作,在南海傳統水域內形成了歷史性權利,而且這也符合國際法的原則和規則。在“U型線”公布以后,“當時的國際社會未曾提出過任何異議,周邊的國家也未曾提出過任何外交抗議。此后,外國出版的地圖也按此描繪,并注明歸屬中國,可見‘U型線’得到世界公認已達半個世紀之久。”
中越在北部灣的劃界并非基于歷史性水域,而是依照《公約》為核心的現代海洋法制度進行劃界。在劃界過程中,越南在意識到它堅持歷史性水域不可能的情況下,放棄了1887年清朝和法國確定的108。3’13”分界。早在1977年越南政府發表了關于建立越南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聲明中,也沒有表明北部灣是它的歷史性水域。因此北部灣不能作為歷史性水域劃界。這與中國南海主權的爭端是有區別的。中國向來堅決主張對南海“U型線”內島嶼享有主權,“U型線”以內水域為歷史性水域,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南海問題相比北部灣劃界復雜許多,是兩種海域爭端的交織——島嶼爭端和海域劃界爭端。
島嶼爭端屬于領土主權爭端。根據《公約》第2條和第121條的規定,一國的領海和島嶼與傳統上的陸地領土享有同樣的法律地位,受一國全權管轄。島嶼爭端是各國對領土主權的爭奪。領土爭端的解決使用取得領土的國際法條約法、國際習慣法的原則和規則。中國對“U型線”以內島嶼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有的國家聲稱南沙群島在其大陸架或專屬經濟區內,并據此主張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是毫無道理的。根據國際法和海洋法,領土主權是海洋權益的基礎,海洋權益是從領土主權派生出來的,任何國家都不能將海洋管轄權擴展到別國的領土上,更無權以主張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為由侵占他國領土。總之,任何國家對南沙群島島礁的軍事占領或其它行動,都是對中國領土的侵犯,在國際法上都是非法和無效的,不構成主張要求的依據,也不能改變中國隊南沙群島擁有主權這一無可爭辯的法律事實。
而海域劃界爭端屬于海域管轄區爭端,該問題主要適用海洋法的原則和規則解決。 中國政府在宋朝以前便對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海疆行使了有效的管轄,除近代史上法國和日本侵略者侵占南海諸島和海疆之外,中國的管轄從未中斷。中國對“U型線”以內水域享有無可爭議的歷史性所有權。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