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0634
- 書名:憲政視野下的司法公正
- 作者:董茂云等
- 出版社:吉林人民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
- 入庫時間:2003-3-8
- 定價:16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董茂云 男,1963年12月生。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學院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
學術作品有:《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獨著),
《創造性的杰作: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解讀》(合著),《當代西方經濟法律制度》(副主編);以及
學術論文30余篇。潘偉杰 男,1971年12月生。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主要學術作品有:《現代政治的憲法基礎》(獨著),《上海
法制建設戰略研究》(合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研究》
(合著),《憲法學》(教材,副主編);以及學術論文20余篇。謝佑平 男,1964年9月生。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
士生導師,華東政法學院兼職教授。主要學術作品有:
《刑事訴訟模式與精神》,《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
基石》,《社會秩序與律師職業》等專著8部;主編和參編
教材15部;在《中國法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100篇。侯健 男,1968年12月生。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學術作品有:
《輿論監督與名譽權問題研究》(獨著),《法理學導論》(教
材,副主編);《法與憲法》(譯著),《自由與權力》(譯著);
以及學術論文20余篇。
前言
司法,對于中國人來說,常常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在封建
時代里,中國雖然有司法,卻無獨立司法權。除中央權力機構中
尚設有專門的司法機關外,地方權力機構中通常不設專門的司法
機關。衙門是聽訟斷獄的地方,但舊的衙門首先是一個行政機
關。司法權是隸屬于行政權的,有些時候,如軍閥統治時期,司
法權和行政權甚至都依附于軍權。
雖然如此,人們仍然期待司法有公正,這當然不能依靠自
己,也不能期望程序(只怕是根本就沒有什么程序觀念),而要
靠青天大老爺。西方人有他們的司法女神,她蒙著眼,一手持利
劍,一手持天平,人們對她充滿著崇敬的心情。中國人有自己的
包青天,可惜他是人而不是神。中國人只是期待多出幾位包青
天,而不指望有一正義之神或司法之神的眷顧。蒙眼的程序意義
和天平的公平價值在中國人看來,似乎是多余的。中國人心目中
的包青天正如戲臺上的形象——緊繃黑臉、圓睜怒目、高舉閃閃
發光的尚方寶劍。人們對他與其說是崇敬,不如說是敬畏。
衙門里的老爺自然是以主持公道自居的,大堂上“明鏡高
懸”的橫匾,似乎也標榜著司法公正的理念。但是,衙役手中的
殺威棒和衙門口張開大口的石獅,卻更多使人們相信那句古老的
諺語:“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對于新中國的人們來說,司法一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然是
模糊的。官方在很多時候更愿意用政法一詞,自然也就有了政法
機關這個概念。政法一詞,既有政治和法律合一的含義,又有行
政和司法合一的意思,更有政法為國家統治之“刀把子”的特殊
意義。中國的政法機關,通常指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
安全等國家機關。人們常說“公、檢、法是一家”,雖然從現行
憲法所規定的政體來看并無依據,但從政法不分的觀念來看,卻
有道理。
新中國的人們常常將政法與司法混同,政法機關與司法機關
混同。政法是“刀把子”的理論,使人們更關注“刀把子”是否
鋒利、是否有力,而不是“刀把子”的使用是否合法、是否合
理、是否公正,因為后者是不容置疑的。但對自身利益的追求使
他們依然期待社會公正。既然政法是政權機構的“刀把子”,人
們就將一切矛盾和沖突求助于黨和政府的公正處理,而忽略了司
法的特殊功能和司法公正。
具有現代內涵的憲法、憲政這些概念,跟著德先生和賽先生
自上個世紀初姍姍來到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僅與文人墨
客和少數職業革命家為伍。雖然也有過憲法,但除了將國家易
幟、民眾剪辮,卻與憲政無關。許多中國人不知憲政為何物,與
其相信自己,不如更相信大救星。中山先生倡導的軍政、訓政、
憲政三步曲的中國革命發展道路,實在是出于對缺乏法治傳統的
中國社會的無奈。
新中國頒布了憲法,但最初的幾部憲法更多地是作為新政權
的政治綱領,而不是作為實行憲政的基礎。在最近的憲法修改
中,確立了“依法治國”——即法治原則,中國終于走上了憲政
之路。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中國人終于醒悟了,法治與憲政之
路是中國人真正解放與自強之路。這關乎中國能否維護個人的尊
嚴和利益、民族的富強和發展,這關乎中國能否列入世界文明國
家之林。
憲政是法治基礎上的民主政治,憲政的核心是限政與保障人
權。憲政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沒有法治的民主政治是短命的或無
政府主義的,脫離憲政的司法公正是不確定的且不具有普遍意義
的。當然,嚴重的司法不公將危及憲政本身。正如人們不斷接近
真理,人們正不斷地接近司法公正。現代憲政理念和體制,給予
司法公正以前所未有的支持。
今天,我們突然發現,中國的法官已經更像法官,中國的法
院也已經更像法院了。當法官脫去大沿帽和硬肩章的制服,換上
雖然穿著不便卻突現自己身份的法袍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法官已
經不需要借助于軍人或警察的形象來增添自己的威嚴了,從法官
的威嚴的形象上我們似乎看到了法律的尊嚴與神圣。當法院從政
府辦公樓甚至舊廠房搬入獨立的法院大樓,而且莊嚴的法院大樓
越來越多地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之一的時候,我們似乎看到了司
法的獨立與權威。從無數生動的變化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
實現司法公正的希望。
何為司法公正、何為憲政理念與司法公正的關系、如何認識
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這些似乎已經得到解答的問題并沒有得
到真正滿意的解答。
幾位年輕的學者被同樣的熱情和使命所驅動,走到一起來構
思、探討、撰寫了這部《憲政視野下的司法公正》一書。董茂云
設定寫作總思路與整體結構,負責全書統稿、定稿,撰寫前言和
結束語。潘偉杰負責全書統稿,撰寫第二篇。謝佑平撰寫第三
篇。侯健撰寫第一篇。
雖然我們各有專攻,董茂云主攻比較法學和憲法學、潘偉杰
主攻憲法學和行政法學、謝佑平主攻訴訟法學、侯健主攻法理
學,但我們對司法公正都有熱切的關注(均參加董茂云主持的司
法研究中心)。其實,司法公正所及問題之復雜,遠非單槍匹馬
所能攻克。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但有共同理念的學者竭誠合作,自
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書主題所及問題是這樣的復雜,使我們在
寫作中任何對完美的企求都成了夢想。但我們的研究正如我們的
人生是一個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希望讀者既不要吝嗇您的時間
來閱讀,也不要吝嗇您的精力來批評。
董茂云
2002年12月于上海
目錄
第一篇司法公正的法理解讀
第一章司法公正的概念
第一節什么是司法
第二節什么是司法公正
第二章司法公正的標準
第一節學術界的有關探討
第二節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
第三節司法公正的標準與司法建設的方向
第三章民主與法治關系下的司法公正
第一節民主與法治的關聯和距離
第二節民主社會中的司法
第三節民主是司法公正的條件嗎
第四節法治事業中的司法
第五節民主與法治關系下的司法——中國的實例
第四章獨立與受制關系下的司法公正
第一節為什么要獨立
第二節怎樣保障司法獨立
第三節為什么要受制
第四節怎樣實現司法受甜
第五節獨立與受制關系下的司法公正
第五章主觀與客觀關系下的司法公正
第一節司法權的“合法”行使:法律是什么
第—節法律解釋的原則和步驟
第三節司法權的“合理”行使:司法過程中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第四節主觀與客觀關系下的司法公正
第六章建設以公正為取向的現代司法文化
第—節司法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節現代司法文化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建設以公正為取向的現代司法文化
第二篇憲政是司法公正之基石
第七章司法公正的憲政基礎
第—節人民主權:司法獨立的直接依據
第二節代漢民主制:司法獨立的制度安排
第三節分權與制衡:司法獨立的生存基礎
第四節法治:司法獨立的價值追求
第八章公民程序性權利與司法公正
第一節憲政體制的轉型與公民權利的提出
第二節公民程序性權利的憲政意蘊
第三節公民程序性權利的司法價值
第九章憲法適用與司法公正
第—節憲法適用與憲政價值的契合
第二節憲法適用與司法公正的契合
第十章憲政理念與司法公正
第一節世界觀的革命:從倫理世界觀到法學世界觀
第二節現代西方國家司法公正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憲政理念與司法公正:中國的意義
第三篇司法裁判中的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
第十一章司法裁判實體公正的不確定性
第一節實體公正的內涵與意義
第二節實體公正的不確定性
第三節實體公正的實現
第十二章司法裁判程序公正的確定性
第—節程序公正的內涵與意義
第二節程序公正的標準和國際準則
第三節程序公正的理論分析
第四節程序公正的確定性
第五節程序公正的實現
第十三章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優先理論
第一節程序優先理論的價值
第二節程序優先理論的功能
第十四章司法公正是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統一
第一節實體與程序:司法公正的雙重目標
第二節法與司法:雙重公正目標之關系辨證
代結束語保持對司法公正的理性期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