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7076
- 書名:全國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
- 作者:孫哲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
- 入庫時間:2005-1-13
- 定價:26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表格目錄 1
圖表目錄 3
縮寫 4
中文版序言 1
◆第一部分憲政中國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憲政“軟著陸”的支點:全國人大及其“價值坐標’,
一、引言 3
二、轉變中的全球立法體系 7
三、國內外目前的研究狀況 11
四、制度變遷:1979—2000年的全國人大 16
1.“立法利維坦”的復蘇 18
2.調查領域與研究線索的確立 21
3.憲政“軟著陸”的政治前景 29
五、方法論的選擇:歷史研究與個案研究的結合 30
六、本書章節的綱要 32
第二章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大
一、引言 34
二、機會之窗 38
1.1982年憲法 38
2.回顧:1982年以前黨與全國人大的關系 40
3.黨所扮演的新角色 46
三、變革浪潮: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 55
1.黨的支持 55
2.黨的領導 59
3.實質性的進步 61
四、黨的領導網絡及其新的發展 63
1.黨的領導網絡 63
2.黨組的功能 65
3.有關“新的接管”和“消極賦權”的爭議 69
五、結論:“黨治”與“法治”的步人正軌 72
◆第二部分全國人大的制度邏輯與解析模式
第三章制度的變遷
一、引言 75
二、全國人大的結構:主要特征和功能 77
1.組織結構 77
2.主要職能 80
三、復雜性的成長:制度“硬件”的變遷 81
1.提升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的地位 82
2.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作用 91
3.專門委員會的更多活動 100
四、“軟件”的發展:內在的一致性與服務 108
1.民主程序的擴展 108
2.職員系統的新管理方式 112
五、結論:自主性的提高 116
第四章立法模式的變化
一、引言 121
二、立法體系中的全國人大 124
1.憲政框架:法律制定的三個層次 124
2·主要參與者:專職立法人員 126
3.程序:法律制定的六個步驟 120
三、立法過程中的重大變化 131
1.輸入控制權的獲得:立法規劃 132
2.起草能力的提高 143
3.沖突與一致:審議階段的辯論 151
4·立法輸出:解釋與執行 161
四、評價:中國的“立法奇跡”? 165
1·法律數量的戲劇性增長 165
2·立法質量的明顯提高 168
3·立法程序的逐步建立 169
4.政治意義 171
五、結論:立法功能的擴張 174
第五章監督權的加強
一、引言 176
二、全國人大在憲政監督框架中的角色 177
1.復雜的體制、分散的單元 177
2·政黨監督的平臺 180
3·監督政府工作的不足 182
4·對公民違憲行為的監督 183
三、法律監督的新措施 184
1·執法不嚴 184
2·切實的變化 186
四、工作監督:對政府的間接管理 192
1.基本形式 192
2.審議工作報告 193
3.預算監督:“錢袋權”及其行使 197
4.現場視察與專項檢查 205
5.質詢與調查 210
6.充滿爭議的監督活動 213
五、一套新的監督機構和監督法 215
1.一套新的監督機構 215
2.監督法 218
六、結論:有待提高的監督力度 222
第六章代表職能的增強
一、引言 223
二、選舉過程 226
1.選舉法:規則之改進 227
2.選舉過程中的“雙軌制” 233
3.“戴帽”候選人問題 239
三、選舉結果:代表素質之評估 249
1.人大代表名額及分布 249
2.人大代表的社會及職業背景 253
3.角色轉換 257
四、增長中的自主性:人事選舉中投票行為的案例研究 265
五、結論:代表責任 268
◆第三部分全國人大的“政治位移”及其動力
第七章變革的引擎
一、引言 271
二、關于全國人大變革的五種解釋 272
1·強有力的領導 272
2.政策團體的形成 280
3.憲政意識的增強 286
4.地方人大的發展 294
5.外在影響 298
三、這些解釋的有效性程度 305
四、結論:中國對現代立法體制的追求 312
第八章結論
一、對全國人大制度變遷的理論反思及前景展望 313
1.對全國人大變革的理論反思 313
2.對全國人大改革方向的展望 316
3.中國憲政“軟著陸”的前景 322
二、西方議會政治發展對全國人大改革的啟迪 325
1.世界議會發展揭示的理念和規律 326
2.全國人大改革可參考引進的十大“政治技術” 328
參考書目
BIBLIOGRAPHY 345
致謝 363
總計3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