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4676
- 書名:判斷力批判
- 作者:[德]康德
- 出版社:人民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 入庫時間:2006-7-7
- 定價:32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第一版,1790年]……………………………………………1
導言…………………………………………………5
工.哲學的劃分…………………………………………………5
Ⅱ.一般哲學的領地……………………………………………8
Ⅲ.判斷力的批判作為把哲學的這兩部分結合為一個
整體的手段………………………………………………10
Ⅳ.判斷力,作為一種先天立法能力…………………………13
V.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則是判斷力的一個先驗
原則………………………………………………………15
Ⅵ.愉快的情感和自然合目的性概念的聯結…………………2l
Ⅶ.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審美表象………………………………24
Ⅷ.自然合目的性的邏輯表象…………………………………27
Ⅸ.知性和理性的各種立法通過判斷力而聯結………………30
第一部分審美判斷力批判……………………………………35
第一章審美判斷力的分析論………………………………37
第一卷關的分析論………………………………37
第一契機鑒賞判斷按照質來看的契機………………37
§1.鑒賞判斷是審美的………………………………………37
§2.那規定鑒賞判斷的愉悅是不帶任何利害的……………38
§3.對快適的愉悅是與利害結合著的………………………40
§4.對于善的愉悅是與利害結合著的………………………42
§5.三種不同特性的愉悅之比較……………………………44
第二契機即鑒賞判斷按照其量來看的契機…………46
§6.美是無概念地作為一個普遍愉悅的客體被設想的……46
§7.按上述特征把美和快適及善加以比較…………………47
§8.愉悅的普遍性在一個鑒賞判斷中只表現為主觀的……48
§9.研究這問題:在鑒賞判斷中愉快感先于對象之評
判還是后者先于前者……………………………………52
第三契機鑒賞判斷按照它里面所觀察到的目的
關系來看的契機…………………………………………55
§10.一般合目的性……………………………………………55
§11.鑒賞判斷只以一個對象(或其表象方式)的合目
的性形式為根據…………………………………………56
§12.鑒賞判斷基于先天的根據………………………………57
§13.純粹鑒賞判斷是不依賴于刺激和激動的………………58
§14.通過例子來說明…………………………………………59
§15.鑒賞判斷完全不依賴于完善性概念……………………62
§16.使一個對象在某個確定概念的條件下被宣稱為
美的那個鑒賞判斷是不純粹的…………………………65
§17.美的理想…………………………………………………67
第四契機鑒賞判斷按照對對象的愉悅的模態
來看的契機………………………………………………73
§18.什么是一個鑒賞判斷的模態……………………………73
§19.我們賦予鑒賞判斷的那種主觀必然性是有條件的……74
§20.鑒賞判斷所預定的必然性條件就是共通感的理念……74
§21.人們是否有根據預設一個共通感………………………75
§22.在一個鑒賞判斷里所想到的普遍贊同的必然性是
一種主觀必然性,它在某種共通感的前提之下被表
象為客觀的………………………………………………76
對分析論第一章的總注釋………………………………………77
第二卷崇高的分析論………………………………82
§23.從對美的評判能力過渡到對崇高的評判能力…………82
§24.對崇高情感研究的劃分…………………………………85
A.數學的崇高……………………………………………………86
§25.崇高的名稱解說…………………………………………86
§26.崇高理念所要求的對自然物的大小估量………………89
§27.在崇高的評判中愉悅的性質……………………………96
B.自然界的力學的崇高…………………………………………99
§28.作為強力的自然…………………………………………99
§29.對自然界崇高的判斷的模態……………………………104
對審美的反思判斷力的說明的總注釋…………………………106
純粹審美判斷的演繹……………………………………………120
§30.關于自然對象的審美判斷的演繹不可針對我們
在自然中稱為崇高的東西,而只能針對美 ……………120
§31.鑒賞判斷的演繹的方法…………………………………121
§32.鑒賞判斷的第一特性……………………………………123
§33.鑒賞判斷的第二個特性…………………………………125
§34.不可能有鑒賞的任何客觀原則…………………………127
§35.鑒賞的原則是一般判斷力的主觀原則…………………128
§36.鑒賞判斷之演繹的課題…………………………………129
§37.在對一個對象的鑒賞判斷中真正先天地斷言的是
什么?……………………………………………………130
§38.鑒賞判斷的演繹…………………………………………13l
注釋…………………………………………………………132
§39.感覺的可傳達性…………………………………………133
§40.鑒賞作為共通感的一種…………………………………135
§41.對美的經驗性的興趣……………………………………138
§42.對美的智性的興趣………………………………………140
§43.一般的藝術………………………………………………145
§44.美的藝術…………………………………………………148
§45.美的藝術是一種當它同時顯得像是自然時的藝術……149
§46.美的藝術是天才的藝術…………………………………150
§47.對上述有關天才的說明的闡釋和證明…………………152
§48.天才對鑒賞的關系………………………………………155
§49.構成天才的各種內心能力………………………………157
§50.在美的藝術的作品里鑒賞力和天才的結合……………164
§51.美的藝術的劃分…………………………………………165
§52.在同一個作品里各種美的藝術的結合…………………171
§53.各種美的藝術相互之間審美價值的比較………………172
§54.注釋………………………………………………………176
第二章審美判斷力的辯證論…………………………………183
§55.……………………………………………………………183
§56.鑒賞的二律背反的表現…………………………………184
§57.鑒賞的二律背反的解決…………………………………185
注釋一………………………………………………………188
注釋二………………………………………………………191
§58.自然及藝術的合目的性的觀念論,作為審美判斷
力的惟一原則……………………………………………193
§59.美作為德性的象征………………………………………198
§60.附錄鑒賞的方法論…………………………………202
第二部分目的論判斷力批判…………………………………205
§61.自然界的客觀合目的性…………………………………207
第一章目的論判斷力的分析論……………………………210
§62.與質料上的客觀合目的性不同的單純形式上的
客觀合目的性……………………………………………210
§63.自然的相對合目的性區別于自然的內在合目的性……214
§64.作為自然目的之物的特有性質…………………………218
§65.作為自然目的之物就是有機物…………………………221
§66.評判有機物中的內在合目的性的原則…………………226
§67.把一般自然從目的論上評判為目的系統的原則………227
§68.目的論原則作為自然科學的內部原則…………………231
第二章目的論判斷力的辯證論………………………………236
§69.什么是判斷力的二律背反………………………………236
§70.這種二律背反的表現……………………………………237
§71.解決上述二律背反的準備………………………………239
§72.關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各種各樣的系統………………241
§73.上述系統沒有一個做到了它所預定的事………………244
§74.不能獨斷地處理自然技藝概念的原因是自然目
的之不可解釋性…………………………………………247
§75.自然的客觀合目的性概念是反思性判斷力的一
條理性批判原則………………………………………250
§76.注釋………………………………………………………253
§77.使自然目的概念對我們成為可能的那種人類知
性特點……………………………………………………258
§78.物質的普遍機械作用原則與自然技術中的目的
論原則的結合……………………………………………263
附錄目的論判斷力的方法論…………………………………270
§79.是否必須把目的論當作屬于自然學說的來討論………270
§80.在將一物解釋為自然目的時機械論原則必須從
屬于目的論原則…………………………………………271
§81.在解釋一個作為自然產物的自然目的時機械論
對目的論原則的參與……………………………………276
§82.在有機物的外在關系中的目的論體系…………………280
§83.作為一個目的論系統的自然的最后目的………………285
§84.一個世界的存有的終極目的,即創造本身的終極
目的………………………………………………………290
§85.自然神學…………………………………………………292
§86.倫理學神學………………………………………………298
注釋…………………………………………………………302
§87.上帝存有的道德證明……………………………………304
§88.這個道德證明的有效性的限制…………………………310
注釋…………………………………………………………316
§89.這個道德證明的用處……………………………………317
§90.在上帝存有的目的論證明中的認其為真之方式………319
§91.由實踐的信念而來的認其為真的方式…………………325
對于目的論的總注釋……………………………………………334
漢德詞匯索引……………………………………………………347
德漢人名索引……………………………………………………377
論康德《判斷力批判》的先驗人類學建構………………鄧曉芒378
共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