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8860
- 書名:鑒定結論論(訴訟法學文庫)
- 作者:郭華著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
- 入庫時間:2007-4-9
- 定價:30
圖書內容簡介
訴訟法制是現代法治的重要內容和標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國的
重要保障。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已經證明,訴訟制度是否健全與完
善,直接決定著實體法律的實際效力:沒有相應的訴訟制度作為依
托,實體權利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完善的訴訟制度予
以保障,實體法律將無法如其所愿地實現其追求的立法目的。更為
重要的是,訴訟法制的完善程度如何,還直接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
家、一個民族進步、文明、民主和法治的程度,是區分進步與落
后、民主與專制、法治與人治、文明與野蠻的標志。在現代法治國
家,訴訟制度作為法治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談到,“權利法案的大多
數規定都是程序性條款,這一事實絕不是無意義的。正是程序決定
了法治與恣意的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①
我國1999年憲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
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完善我國司法體制,提出了新的綱領和目標。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初步發展則培育了公眾的權利觀念,并由此對司法公正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通過增設新的訴訟制度以充實公民實體
權利的實現途徑,通過完善現行訴訟制度以保障實體法律的公正實
施,從而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步伐,已
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
訴訟制度的構建,與人們對訴訟原理的認識和把握有著密切的
關系。訴訟原理是人類在長期的訴訟實踐中,在大量經驗教訓的基
礎上總結出來的、對有關訴訟活動的規律性認識。訴訟原理在訴訟
制度的構建及運作中發揮著高屋建瓴的作用。只有正確認識和準確
把握訴訟原理,才能構建較為完善的訴訟制度,才能推動訴訟活動
向良陸運作的狀態發展。我國在改革與完善訴訟法律制度時,對于
人類經過長期理論與實踐探索獲得的原理性認識,不能不予以重
視,也不能不認真加以借鑒、吸收。
我國訴訟的立法和實踐曾十分嚴重地受到“左”傾思潮和法律
虛無主義的影響,訴訟規律和訴訟原理長期被忽視、被冷落。由此
造成的后果之一:司法機關和訴訟制度的功能被狹隘化。例如,刑
事司法機關和刑事訴訟法律僅僅被視為鎮壓敵人、懲罰犯罪并通過
鎮壓敵人、懲罰犯罪來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單一的工具,忽視了司
法機關和訴訟法制所具有的制約國家權力使之不被濫用和保護包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內的公民基本人權的作用,忽視了刑事訴訟
所具有的獨立品格和價值。對訴訟原理、訴訟規律認識的片面和淺
陋,已經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訴訟法制發展的步伐,而且直接對公正、
文明地進行訴訟活動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要扭轉這一局面,必
須在宏觀法律觀念上作一個大的轉變,同時大力借鑒、吸收法治發
達國家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加強對訴訟原理、訴訟
規律的研究。
對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是訴訟立法科學化的前提條件。正確把
握了訴訟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地認識司法機關的功能,并對各
種不同的訴訟模式、規則進行正確的取舍,從而在一定的訴訟原理
的指導下構建更為科學和更適合“本土資源”的訴訟模式、規則。
由此制定的法律,將具有更強的民主性、文明性和科學性。反之,
如果不能正確把握訴訟原理,對于存在著內在價值沖突的各種可供
選擇的立法方案就可能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立法活動就可能要多
走許多彎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對于司法活動同樣具有重要的積極價
值。對訴訟原理的正確把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立法的不足。法
律永遠是抽象的。要將抽象的法律適用于具體的案件,就必須有科
學的觀念作為指導。對基本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將有利于指導人
們對司法活動中必然存在的種種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從
而使法律文本本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補救。在現代社會,由于法律的
穩定性與現實生活千變萬化之間的落差只能通過賦予司法人員自由
裁量權的途徑予以調和,因此對基本訴訟原理的認識,還直接決定
著司法人員在行使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時,能否作出符合公正標
準的決定或者裁判。
要貫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
保障訴訟活動公正進行,也必須認真研究訴訟原理,把握訴訟規
律。當前,我國已有不少學者開始探索一些訴訟原理性的問題。如
訴訟法律觀、訴訟法哲學、訴訟目的、訴訟職能、訴訟價值、訴訟
法律關系等,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有力地推動了人們法
律觀念的變化,并對立法和司法活動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但總
的看來,我國訴訟法學界對訴訟原理問題的研究距離立法、司法實
踐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繼續深入。尤其是現有的研究成果
一般只是就訴訟的某一方面進行探討,缺乏對一般性訴訟原理的全
面、系統的探討。因此,隨著我國法制進程的推進,探討一般性訴
訟原理已經成為我國訴訟法學界必須研究的課題。
為吸引更多的訴訟法學者致力于訴訟原理的研究,同時也為了
能夠促使訴訟原理研究及時對立法、司法、學理研究等多個領域產
生積極的影響,并對司法實際工作有所幫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
學研究中心特意組織力量進行此項題為“訴訟法學文庫”的大型
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訴訟法學文庫”是中心的一項長期出版項
目,面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開放,凡以訴訟原理、訴訟規律為內容
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專著、譯著,以及對公安、司法工作
有指導意義,對立法工作有參考價值的其他訴訟法學著作均可
入詵.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3)
一、活動與行為:鑒定概念的解讀 ……………………(3)
二、中立與對立:鑒定人角色定位 ……………………(21)
三、結論與意見:鑒定結論的表述
一一鑒定結論概念的重述 …………………………(44)
第二節 問題的緣起………………………………………(53)
一、無能與有能:案件事實認定的迷茫 ………………(55)
二、任意與理由:鑒定結論選擇適用的困惑 …………(60)
三、成本與價值:發現真實的動因
一一證明責任的擺脫與鑒定結論的尋求 …………(65)
第三節 研究鑒定結論的意義……………………………(70)
一、研究鑒定結論對立法的意義 ………………………(71)
二、研究鑒定結論對司法的意義 ………………………(73)
三、研究鑒定結論對鑒定制度改革的意義 ……………(75)
第二章 鑒定結論的證據嬗變歷史 …………………………(77)
第一節 鑒定結論的證據產生……………………………(77)
一、孕育與分娩:鑒定結論與證人證言的脫離 ………(77)
二、整合與分離:鑒定結論與勘驗、
檢查筆錄的獨立 ……………………………………(88)
第二節 鑒定結論的證據種類評斷………………………(94)
一、鑒定結論證據種類的立法現狀考察 ………………(95)
二、鑒定結論證據種類的紛爭 …………………………(103)
第三節 鑒定結論的發展趨勢與預測 ……………………(109)
一、鑒定結論證據范圍的發展趨勢 ……………………(109)
二、鑒定結論證據種類的走向預測 ……………………(114)
第三章 鑒定結論的證據屬性………………………………(116)
第一節 鑒定結論的證據能力 ……………………………(116)
一、大陸法系鑒定結論證據能力的構成要件分析 ……(116)
二、英美法系專家證言證據能力的構成要件分析 ……(122)
三、我國鑒定結論的證據能力 …………………………(138)
第二節 鑒定結論的證明力 ………………………………(144)
一、考察與比較:兩大法系鑒定結論(專家證言)的
證明力 ………………………………………………(145)
二、吸收與思考:我國鑒定結論證明力要件的設計 …(147)
第四章 鑒定結論的啟動程序 ………………………………(153)
第一節 兩大法系鑒定結論(專家證言)的啟動
程序………………………………………………(153)
一、大陸法系鑒定結論的啟動程序 ……………………(154)
二、英美法系專家證言的啟動程序 ……………………(168)
第二節 臺灣地區的鑒定啟動程序 ………………………(176)
一、臺灣地區鑒定啟動程序的考察 ……………………(177)
二、臺灣地區鑒定啟動程序的分析與評價 ……………(185)
第三節 我國鑒定結論的啟動程序 ………………………(189)
一、我國鑒定結論啟動程序的現狀與分析 ……………(189)
二、完善我國啟動鑒定程序的構想 ……………………(199)
第五章 鑒定結論的生成程序 ………………………………(226)
第一節 鑒定的準備程序…………………………………(226)
一、鑒定的委托程序與接受程序 ………………………(226)
二、鑒定材料的補充程序 ………………………………(236)
第二節 鑒定的實施程序…………………………………(239)
一、實施鑒定的主體 ……………………………………(239)
二、實施鑒定的時空 ……………………………………(242)
三、鑒定品質的控制程序 ………………………………(244)
第三節 鑒定結論的制作程序 …………………………………(249)
一、口頭與書面:鑒定結論制作的考察與完善 ………(249)
二、單獨與附屬:不同意見鑒定結論制作的分析與
構建…………………………………………………(255)
第六章 鑒定結論的質證程序 ………………………………(260)
第一節 兩大法系鑒定結論(專家證言)的質證
程序………………………………………………(260)
一、大陸法系鑒定結論質證程序的考察與分析 ………(261)
二、英美法系專家證言質證程序的考察與分析 ………(267)
三、國外鑒定結論(專家證言)質證程序的比較
研究 …………………………………………………(279)
第二節 我國鑒定結論的質證程序 ………………………(282)
一、我國鑒定結論質證程序的現狀 ……………………(282)
二、重構我國鑒定結論質證程序的設想 ………………(287)
第七章 鑒定結論的認證程序 ………………………………(304)
第一節 鑒定結論認證的理論基礎 ………………………(304)
一、經驗還原論與基礎主義:鑒定結論認證的理論
緊張 …………………………………………………(305)
二、自由與拘束:鑒定結論認證的理論爭論 …………(310)
第二節 鑒定結論認證的程序模式………………………(313)
一、兩大法系認證程序模式的考察與評價 ……………(314)
二、我國鑒定結論認證程序模式的設想 ………………(316)
第三節 鑒定結論的認證規則 ……………………………(320)
一、鑒定結論證據能力的采納規則 ……………………(320)
二、鑒定結論證明力的采信規則 ………………………(333)
第四節 爭議鑒定結論的認證規則 ………………………(343)
一、爭議鑒定結論生成的根源性追探 …………………(344)
二、爭議鑒定結論現存認證模式的詰問 ………………(350)
三、爭議鑒定結論認證規則的建構 ………………………(358)
第八章 鑒定結論的救濟程序 ………………………………(363)
第一節 鑒定結論的程序性救濟…………………………(363)
一、再鑒定程序存在的理論基礎 ………………………………(364)
二、鑒定結論的補充鑒定程序 …………………………(368)
三、鑒定結論的重新鑒定程序 …………………………(376)
第二節 鑒定結論的侵權救濟程序………………………(391)
一、鑒定結論侵權救濟程序的基礎 ……………………(392)
二、鑒定結論生成中的侵權救濟程序 …………………(393)
三、鑒定結論公開后的侵權救濟程序 …………………(397)
結 論…………………………………………………………(398)
主要參考文獻…………………………………………………(400)
后 記…………………………………………………………(407)
本書共有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