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秋風染紅大地、金色豐收的喜悅充溢華夏之時,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55歲生日.55
年風雨歷程,中國人民昂揚奮進,成就輝煌。
歷史告訴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振興,靠的是眾志成城、堅如磐石的凝聚力和艱苦奮斗、積極進
取的精神。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幸福來之不易。生活在現今時代的人們,怎能忘記曾經在艱危之
中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和公安前輩所作的犧牲奉獻?當我們翻開抗日戰爭的史冊,回首沂蒙烽火公
安的戰斗歲月,我們不禁心潮澎湃,充滿了對公安前輩的敬仰之情!那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
山東分局建立了以沂蒙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壓迫求解放的火種熊熊燃燒.
隨著對敵斗爭形勢的需要,1938年,堅守在沂蒙根據地的中共山東分局建立社會部,各地公安保衛
機構從此在戰火硝煙中逐漸完善。在那腥風血雨的歲月里,為保衛鞏固革命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公
安隊伍作為重要的地方武裝力量,同敵人展開了尖銳復雜的斗爭。到新中國成立前后,大批沂蒙公
安人員遵照黨中央的指示,辭別親人,南下北上,支援各地,投身于新中國人民公安機關的創建發
展事業,在祖國大地上處處留下了沂蒙公安兒女竭誠奉獻的足跡。
今天,一個來自沂蒙山的警營攝影師魏代欣,懷著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心情和歷史責任感,踏上
了漫漫的尋“根”之路。他站在歷史與現實交匯的思想高度,選用社會紀實攝影的宣傳視角,獨辟
蹊徑,積極主動地為新中國成立前沂蒙公安這一革命群體拍攝肖像。從2002年開始,他行程萬余公
里,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登門采訪拍攝到了幾十位尚健在的公安前輩,井用短小精悍的文章記錄
下他們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歷,匯集成這本沉甸甸的《烽火公安》攝影集.
為了傳承弘揚沂蒙革命精神、培育公安新人,亦為了開掘和積累公安文化資源,把相機鏡頭對
準建國前的沂蒙公安這一革命群體,用藝術手法進行史料的搶救性的總結回顧,更具有重要的現實
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了解到,為拍好《烽火公安》攝影專題,魏代欣同志購置了最適宜環境
肖像拍攝的專業中畫幅相機等攝影器材,多年來,放棄了節假日和休閑時間,走南闖北堅持四處尋
訪。作為革命老區最基層的一位公安宣傳民警,這種執著的信念實在難能可貴,我不禁為他矢志不
渝的敬業精神所深深感動。
《烽火公安》是沂蒙公安光輝歷程的一個橫截面,它不僅僅是一部難得的公安文化藝術作品,也
給杜會學和歷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鮮活素材。它以人性關懷的理念和角度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前
沂蒙公安這一革命群體。攝影師運用樸實的攝影語言,使受眾在觀看時呈現一種與老公安眼神對視
的狀態,達到思想情感的互動交流,這本身就頗具創意。我以為,作為運用影像的力量傳承革命精
神的藝術行為,《烽火公安》不啻是對當代公安文藝表現方式所作的可貴的探索與嘗試。
據我所知,近年來,上海、北京兩市公安局先后建立了公安(警察)博物館,江西瑞金革命老
區重建了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舊址,各地公安機關紛紛設立了公安文物史料陳列館(室),如果
說,這些都是公安文化的載體,那么,《烽火公安》則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安文化的活化石。這些文
物、史料。照片所體現著的不朽的公安精神,必將激勵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公安人高歌猛進.永往直
前。正因如此,它們是非常寶貴、值得珍存的。是為序。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