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0153
- 書名:比較經濟模式:關于計劃與市場的經濟理論
- 作者:張軍主筆
- 出版社:復旦
- 出版時間:1999年5月
- 入庫時間:2007-8-3
- 定價:20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點教材”。全書共分五
篇15章對計劃與市場的經濟理論作了深入分析。第一篇資源
配置的一般理論,第二篇市場經濟模式,第三篇中央計劃經濟
模式,第四篇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的變體,第五篇從計劃經濟向
市場經濟的過渡。全書的特點是運用資源配置理論,引進信
息、博弈論,對過渡經濟學作了探討。本書適合各大專院校經
濟、管理等專業師生。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資源配置的一般理論
微觀經濟學與福利經濟學的簡略回顧/3
稀缺性、機會成本與價格/4
供給、需求與市場均衡/5
帕累托最優/13
競爭性均衡與帕累托最優/17
“社會主義”與中央計劃經濟模式/23
社會主義理論的起源一一空想社會主義學說/24
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的觀點/30
中央計劃經濟/36
中央計劃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46
計劃經濟可行嗎?/55
論戰序曲:巴羅尼的《集體主義國家的生產部》/56
合理的經濟計算、價格體系和社會主義/58
對米塞斯挑戰的回答/62
社會主義大論戰的尾聲/70
附錄工
計劃與市場的理念/77
計劃與市場體制的信息結構/77
關于第一、第二福利定理的討論/84
市場社會主義和蘭格一勒納一泰勒定理/98
第二篇 市場經濟模式
美國的市場經濟與資源配置:私人部門/109
私人企業、市場與資源配置/111
政府的作用/119
英國與法國的經濟模式:政府的作用/13l
英國保守黨政府的需求管理/133
法國富有特色的指導性國家計劃/14l
長期困擾英國經濟的“工資一價格”循環/148
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奇跡:合作與競爭/l 57
日本的經濟奇跡:文化與經濟制度/158
前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競爭的文化/167
附錄Ⅱ
現代市場的結構和非市場分配/179
市場結構的博弈論基礎/179
不對稱信息下的市場制度/182
Stiglitz—weiss假說/188
市場體制的演進/19工
第三篇 中央計劃經濟模式
戰時共產主義/l 97
戰時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199
向新經濟政策過渡/205
前蘇聯型計劃經濟/211
前蘇聯型計劃經濟的主要特點/212
從DIM角度的考察/214
前蘇聯的計劃/217
前蘇聯的勞動力管理/228
前蘇聯的農業/230
前蘇聯的經濟改革/23l
附錄Ⅲ
一個中央計劃經濟模型/233
第四篇 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的變體
“自我管理”模式/243
前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244
工人自我管理的經濟的特征/25l
工人自我管理體制的一些問題/255
工人自我管理體制下的資源配置效率/260
前南斯拉夫的經濟實績/266
分權化的計劃經濟/273
分權化的計劃經濟的組織結構/274
分權化的計劃經濟中的經濟行為/278
蘭格模型的其他社會目標/285
分權化的計劃經濟能行嗎?/290
匈牙利的分權化改革概述/296
中國的計劃結構與生產制度/303
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歷史沿革/303
資源配置的組織結構和配置方式/307
中國計劃體制中的“中央”和“地方”/314
計劃與合作農業制度/318
計劃體制下的國營企業制度/326
附錄Ⅳ
信息費用、有限理性與計劃約簡/331
信息費用與有限理性/332
計劃的約簡/335
計劃的區域約簡和部門約簡/339
部門約簡的非穩定性/343
計劃權結構與財產權結構的互相作用/345
第五篇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經濟改革”的理論發展與過渡方式/353
過渡經濟學與經濟改革的目標/353
“市場社會主義”與主流經濟學/358
“休克療法”/364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認識論/368
經濟改革的方式/373
標準方式與亞細亞方式/378
前蘇聯的改革路徑和經濟衰退/383
前蘇聯的“漸進改革”:一個模型/384
“/”型增長的轉軌模型/392
中國的經濟改革:雙軌過渡模式/399
計劃配額約束的雙軌價格/400
有配額約束的價格雙軌制/403
中國價格雙軌制的演變:理論爭論與經驗/410
漸進改革與激進改革的經濟學/421
雙軌制安排下的生產模式/422
中國的經驗/428
進入與競爭/434
價格的完全自由化/440
不同的過渡路徑/446
附錄V
中國的過渡經濟學研究/451
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與范式轉變/451
中國的過渡經濟學/454
超越制度主義/460
參考文獻/465
復習和思考題/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