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有些人物傳記中讀到:有些人或是經過長期艱難的
歷練,或是碰到偶然的機遇,終于選擇了某個領域中的事業不懈
奮斗,從而取得了巨大的為世矚目的成就。在作者筆下,那一選
擇對他們好像是至關重要,且適得其時,適得其事,否則他們可
能終身碌碌無為或籍籍無名。
但是,歷史上也還有這樣一些思想的巨人,他們具有多方面
的創造性天才,很難為一個領域所束縛住,要是他有一顆總不安
分、永遠探索的心靈的話,就更其如此。
于是,在他們天才所及的那些領域,他們投身于那個領域,
就會是那個領域的幸運。
這時,也就不是一個人適得其事,而是一個領域適得其人了。
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就是這樣一
位思想的巨人,是法國17世紀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
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圣徒式的人物。
他只活了39歲。39歲一一這個年齡剛過但丁《神曲》所說
的“人生的中途”不多久,還不到孔夫子所說的“不惑之年”。他
在39歲就已溘然長逝,而在他的身后卻留下了豐碩的成果和高
聳的紀念碑。他橫跨哲學、科學、文學、宗教幾大領域,而且在這
幾大領域里都不是簡單的涉水而過,濺起些表面的水花,而是影
響到了水下的深流,做出了使今天這四個領域的歷史撰寫者都
不能不為之矚目的業績。
然而,他實際上又是不在乎,甚至蔑視所有世俗的成功的。
他只是讀書、寫作和思考,而尤其是思考,寫作則是在思想不可
遏止的時候,這時的寫作自然也就像一道激蕩奔騰的河流。他
的思考深含渴望與追求,而且是一種奔向無限和永恒的渴望和
追求。
當我們注視帕斯卡爾的畫像,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他那雙眼
睛,那一雙憂郁而深思的眼睛。有一幅畫:在坐著沉思的帕斯卡
爾背后,一個巨大的耶穌蒙難的十字架,恰和他桌上擺著的科學
儀器構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但那只是一種外在的對比。更深刻
和更復雜的東西是在他的心里。
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或者他的畫像,我們想努力瞥見一點他
內心和個性的秘密,我們對他的外觀最能寄予希望的是什么?
難道不首先是他的面容,尤其是眼睛?眼睛是人身上最具精神
性的部分。我們愛上某一個人,有時就只因為那一雙明眸,或者
再加上唇間的微笑。我們用眼睛去看人,看到的也是眼睛,我們
注視的是那能注視我們的東西,我們期望在視線的交流中達到
某種心靈的相通。
帕斯卡爾的身體是孱弱的,但是,這是一種也許會使人感到
痛苦卻絲毫不容恥笑的孱弱,我們在憐惜他的身體的同時也應
當憐惜我們自己的精神。我們還是來讀他的書,來了解他的思
想吧!在這種閱讀中,一顆敏感的心靈會從字里行間覺察到那
一雙憂郁和沉思的眼睛,感受到一種力求徹底和無限的精神。
我們確實可以毫不夸大地說,帕斯卡爾以他的孱弱之身,以他自
己的短暫一生,真正實踐了自己的名言:
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
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思想一一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