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來的計劃,入學學會(籌)應在1999年召開第三屆全國
性入學理論研討會,并出版第三本會議論文集。由于種種原因.全
國性研討會沒有開成,但在1999年12月4日在北京大學召開了
為期一天的理論研討會,與會者絕大部分為北京各高校和研究機
構的入學理論研究者,研討內容除一般入學理論外,重點研討了人
的素質和素質教育問題。會期雖然很短,但由于有一年的準備,收
到的論文倒也不少,這本論文集就是這次會議的成果。
我國人學研究和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進行了二十個
年頭。在眾多熱心人學研究的學者們的努力下,在黨和國家的各
級機構,特別是各種媒體的大力支持下,已發表了大量論文和著
作,大大小小的會議也已開過不少,可以說,我國人學研究已經形
成一定的氣候,了解它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人們對入學仍然有不
少誤解。在有些人看來,入學就是人道主義,人道主義就是精神污
染:宣傳人學就是宣傳西化和自由化。其實,入學不等于人道主
義,人道主義也不等于精神污染。有馬克思主義人學,也有非馬克
思主義入學,甚至反馬克思主義人學。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有資
產階級人道主義,即抽象人道主義。宣傳人學是不是西化和自由
化,就要看宣傳怎樣的入學,怎樣的人道主義,決不能一概而論。
從我們召開的會議和選入的論文可以看出,我們總是力求以馬克
思主義為指導,或者說,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來研究入學。這些論文
觀點不一定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但主觀上總是在貫徹馬克思主義
的指導。
還有些人問,人能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嗎?人文關懷、人文價
值、人文精神都是一種主觀感受、情操、素養、氣質,是難以用科學
方法來研究的。這種觀點把科學理解得太窄了,并不符合科學發
展的事實。人的認知能力首先把客觀的、有形的東西作為科學對
象來研究,但同時也就在反思自己的精神活動,有的精神活動成為
科學研究的對象并不很晚,如形式邏輯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
門科學了,雖然其他精神活動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近代的事情。
例如人文價值本身并不是科學,然而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就可
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現在大家都承認價值論可以成為一門科
學,價值論的研究對象就是價值,價值當然包括人文價值,人文價
值無疑也在價值論的研究范圍之內。入學研究的對象是作為整體
的人,而人包括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關于這三個領域
的人的科學都紛紛出現了,如人的生理學就是人的自然科學之一。
倫理學就是人的社會科學之一,美學就是人的精神科學之一,為什
么研究整體的人的入學就不可能呢?這次會議的重點是探討人的
素質,包括人文素質,如果人文素質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那
還探討什么呢?還進行什么素質教育呢?
可能還有其他誤解。這本論文集對于消除這些誤解,可以發
揮一定的作用。我相信,在全國人學研究者的鍥而不舍的努力下,
隨著我國兩個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國入學研究會日益興旺發達的。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