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2806
- 書名:論證據與事實(訴訟法學文庫2008.1)
- 作者:毛立華著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 入庫時間:2008-2-20
- 定價:24
圖書內容簡介
訴訟法制是現代法治的重要內容和標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已經證明,訴訟制度是否健全與完善,直接決定著實體法律的實際效力:沒有相應的訴訟制度作為依托,實體權利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完善的訴訟制度予以保障,實體法律將無法如其所愿地實現其追求的立法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訴訟法制的完善程度如何,還直接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文明、民主和法治的程度,是區分進步與落后、民主與專制、法治與人治、文明與野蠻的標志。在現代法治國家,訴訟制度作為法治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談到,“權利法案的大多數規定都是程序性條款,這一事實絕不是無意義的。正是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的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
我國1999年憲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完善我國司法體制,提出了新的綱領和目標。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發展則培育了公眾的權利觀念,并由此對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通過增設新的訴訟制度以充實公民實體權利的實現途徑,通過完善現行訴訟制度以保障實體法律的公正實施,從而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步伐,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
訴訟制度的構建,與人們對訴訟原理的認識和把握有著密切的關系。訴訟原理是人類在長期的訴訟實踐中,在大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對有關訴訟活動的規律性認識。訴訟原理在訴訟制度的構建及運作中發揮著高屋建瓴的作用。只有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訴訟原理,才能構建較為完善的訴訟制度,才能推動訴訟活動向良性運作的狀態發展。我國在改革與完善訴訟法律制度時,對于人類經過長期理論與實踐探索獲得的原理性認識,不能不予以重視,也不能不認真加以借鑒、吸收。
我國訴訟的立法和實踐曾十分嚴重地受到“左”傾思潮和法律虛無主義的影響,訴訟規律和訴訟原理長期被忽視、被冷落。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司法機關和訴訟制度的功能被狹隘化。例如,刑事司法機關和刑事訴訟法律僅僅被視為鎮壓敵人、懲罰犯罪并通過鎮壓敵人、懲罰犯罪來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單一的工具,忽視了司法機關和訴訟法制所具有的制約國家權力使之不被濫用和保護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內的公民基本人權的作用,忽視了刑事訴訟所具有的獨立品格和價值。對訴訟原理、訴訟規律認識的片面和淺陋,已經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訴訟法制發展的步伐,而且直接對公正、文明地進行訴訟活動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在宏觀法律觀念上作一個大的轉變,同時大力借鑒、吸收法治發達國家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加強對訴訟原理、訴訟規律的研究。
對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是訴訟立法科學化的前提條件。正確把握了訴訟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地認識司法機關的功能,并對各種不同的訴訟模式、規則進行正確的取舍,從而在一定的訴訟原理的指導下構建更為科學和更適合“本土資源”的訴訟模式、規則。由此制定的法律,將具有更強的民主性、文明性和科學性。反之,如果不能正確把握訴訟原理,對于存在著內在價值沖突的各種可供選擇的立法方案就可能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立法活動就可能要多走許多彎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對于司法活動同樣具有重要的積極價值。對訴訟原理的正確把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立法的不足。法律永遠是抽象的。要將抽象的法律適用于具體的案件,就必須有科學的觀念作為指導。對基本訴訟原理的正確認識,將有利于指導人們對司法活動中必然存在的種種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從而使法律文本本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補救。在現代社會,由于法律的穩定性與現實生活千變萬化之間的落差只能通過賦予司法人員自由裁量權的途徑予以調和,因此對基本訴訟原理的認識,還直接決定著司法人員在行使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時,能否作出符合公正標準的決定或者裁判。
要貫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保障訴訟活動的公正進行,也必須認真研究訴訟原理,把握訴訟規律。當前,我國已有不少學者開始探索一些訴訟原理性的問題,如訴訟法律觀、訴訟法哲學、訴訟目的、訴訟職能、訴訟價值、訴訟法律關系等,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有力地推動了人們法律觀念的變化,并對立法和司法活動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但總的看來,我國訴訟法學界對訴訟原理問題的研究距離立法、司法實踐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繼續深入。尤其是現有的研究成果一般只是就訴訟的某一方面進行探討,缺乏對一般性訴訟原理的全面、系統的探討。因此,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推進,探討一般性訴訟原理已經成為我國訴訟法學界必須研究的課題。
為吸引更多的訴訟法學者致力于訴訟原理的研究,同時也為了能夠促使訴訟原理研究及時對立法、司法、學理研究等多個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并對司法實際工作有所幫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特意組織力量進行此項題為“訴訟法學文庫”的大型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霸V訟法學文庫”是中心的一項長期出版項目,面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開放,凡以訴訟原理、訴訟規律為內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專著、譯著,以及對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導意義,對立法工作有參考價值的其他訴訟法學著作均可入選。
《訴訟法學文庫》自2001年面世以來,得到了訴訟法學界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的熱情支持,現已出版發行專著60多部,這些成果深受廣大讀者的青睞,已有多部著作獲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在這里特向廣大讀者和作者致以誠懇的謝意!由于編輯工作的需要,該文庫從2006年起,每年以人選先后,另行排序。特此說明。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圖書目錄
導 論………………………………………………………(1)
一、研究對象……………………………………………(1)
二、研究思路……………………………………………(4)
第一章司法裁判中的事實…………………………………(6)
一、司法裁判中的事實界說………………………………(6)
(一)關于事實……………………………………………(6)
(二)生活事實、案件事實、裁判事實…………………(9)
二、用證據認識事實的理論基礎…………………………(15)
(一)訴訟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15)
(二)理性主義裁判………………………………………(27)
(三)法律多元價值的選擇與平衡………………………(30)
第二章案件事實:證據證明的對象………………………(34)
一、案件事實的性質………………………………………(34)
(一)案件事實是法律規范下的事實……………………(35)
(二)證據事實不是證明對象……………………………(45)
(三)案件事實具有雙重屬性……………………………(47)
二、案件事實的分類………………………………………(54)
(一)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54)
(二)無須證明的案件事實………………………………(55)
三、案件事實的提出………………………………………(85)
(一)民事案件事實的提出………………………………(85)
(二)刑事案件事實的提出………………………………(90)
第三章事實探知依據之一:證據的靜態分析……………(93)
一、證據:事實探知的手段………………………………(93)
(一)證據探知事實的歷史………………………………(93)
(二)證據裁判原則的基本內容…………………………(97)
(三)證據裁判原則的例外………………………………(101)
二、證據的界定與三性分析………………………………(102)
(一)證據的界定…………………………………………(103)
(二)證據的客觀性………………………………………(108)
(三)證據的關聯性………………………………………(110)
(四)證據的合法性………………………………………(111)
三、證據的證明力與證據能力……………………………(113)
(一)證據的證據能力……………………………………(114)
(二)證據的證明力………………………………………(123)
(三)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關系………………………(125)
第四章事實探知依據之二:證據的動態分析……………(131)
一、動態研究的必要性……………………………………(131)
二、證據的形成……………………………………………(134)
(一)證據意識與證據形成………………………………(134)
(二)證據制作與證據形成………………………………(137)
(三)認知能力與證據形成………………………………(142)
三、證據的收集與調查……………………………………(147)
(一)民事證據的收集與調查……………………………(147)
(二)刑事證據的收集和調查……………………………(165)
(三)初步結論……………………………………………(174)
四、證據的質證……………………………………………(175)
(一)質證的概述…………………………………………(176)
(二)兩大法系的質證模式及比較研究…………………(183)
(三)我國質證程序的現狀與反思………………………(189)
(四)對完善我國質證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194)
第五章事實認定機制:證據評價……………………(205)
一、事實認定的機制………………………………………(205)
(一)神示證據制度:以神意排斥人的理性來抑制法官恣意……(206)
(二)法定證據制度:以立法理性壓抑司法理性來抑制法官恣意……(208)
(三)自由心證制度:尊崇司法理性并靠司法制度
來抑制法官恣意……………………………………(211)
二、證據評價之自由心證…………………………………(214)
(一)自由心證之界定……………………………………(214)
(二)自由心證之層次……………………………………(217)
三、自由心證之合理性……………………………………(220)
(一)成文法的局限性……………………………………(220)
(二)法的不確定性………………………………………(221)
(三)思維的非至上性……………………………………(222)
(四)實現實體正義的需要………………………………(223)
四、自由心證之客觀化制約………………………………(224)
(一)心證主體客觀條件的制約…………………………(225)
(二)訴訟程序內在規律的制約…………………………(226)
(三)證據規則的制約……………………………………(228)
(四)經驗和邏輯規則的制約……………………………(229)
(五)心證公開制度的制約………………………………(233)
五、自由心證在中國………………………………………(235)
(一)自由心證之爭論……………………………………(235)
(二)自由心證之問題……………………………………(236)
(三)自由心證之應對……………………………………(239)
第六章裁判事實:證據評價的結果………………………(244)
一、裁判事實的二重性……………………………………(245)
(一)裁判事實的相對性…………………………………(247)
(二)裁判事實的確定性…………………………………(255)
二、裁判事實的二重性對司法的影響……………………(260)
(一)裁判事實與證明責任………………………………(260)
(二)裁判事實與證明標準………………………………(268)
三、裁判事實與“錯案” ………………………………(279)
(一)何謂錯案……………………………………………(279)
(二)裁判事實與錯案……………………………………(283)
結 論………………………………………………………(287)
參考文獻………………………………………………………(289)
后 記……………………………………………………(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