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3705
- 書名:朱曾杰文集
- 作者:朱曾杰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
- 入庫時間:2008-4-2
- 定價:40
圖書內容簡介
自1943年11月進入重慶招商局,我開始了漫長的航運生涯。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國的海運商務管理工作。1973年進入中遠,開始從事國際航運管理和法規工作,從翻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航運委員會國際會議文件,特別是班輪公會行動守則公約文件和集裝箱安全公約文件著手,涉獵國際航運政策和海商法律問題。改革開放的年代,我以花甲之年再一次煥發青春活力,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國內外航運政策和海商法規論壇。1981年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起草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組織、協調、起草海商法,一面自學法學基礎知識,一面參與、出席聯合國貿發會議、國際海事組織和亞太經社理事會的航運政策和法規會議,協調各國航運政策,制定國際航運公約。同時在國際航運研討會上發言、發表論文、講授國際海商法規特別是貨運代理和多式聯運法規,在國內組織普及國際海運法規的講座、培訓班、研討會。對于我們這些近三十年來共同苦戰過來的朋友,可以告慰的是,我們親眼看到一代中國海商法領域的各方人才伴隨著《海商法》的制定和國際、國內海商法規的普及、實踐、探討、評議的發展而茁壯成長。
到了晚年,特別是通過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關于修改中國《海商法》的課題評述和多次審議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正在制定的統一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公約草案,我深感實踐對海事法規的決定作用。就海事法制的改革和完善而言,一點也不能背離海上貨運業務實踐和海事司法實踐,是在我國海事法制建設中融合科學發展觀的充分體現。因此,我在2005年世界法律大會上海會議上首次發表關于實踐與海事立法關系的演講,后來又在兩岸三地國際海商法律研討會上提交了該論文,希望能在垂暮之年有所發展與認知。
本文集收選的文章、講話都是從祖國改革開放或我接近花甲之年開始的,是一些從實踐中對海事法規理解的認知,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廣州海事法院編輯的《海事審判》雜志上的信箱。信箱內容涉及的都是當年的熱門話題。有些文章看起來已經過時,但由于它們記載了我當時的思路和理解,作為思想軌跡也保留下來。
第六部分是用英語寫的,有的是在會議上的發言,有的是在國際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迄今無中文本;以后又在國內發表了中文本的英文稿也未錄選。
2006年,中國政法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張麗英教授指派了李茜、章曉卉兩位碩士研究生協助我收集、整理近三十年來發表的論文、發言、授課、電視講話等文稿,刊登在報紙、雜志上的文章、評述,以及“朱曾杰信箱”答疑,編排、校核、打印成電子版,為本文集的出版提供了可能。可以說,沒有中國政法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李、章兩位同學的辛勤勞動,出版這本文集是不可想象的。
還應當歸功于三十年來風雨同舟的吳煥寧教授,她對文集的問世關懷備至,親自為文集的編輯和出版事宜操勞,對此,我不敢言謝,謹志于此。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起草和制定
初論實踐與海事立法的關系/003
《海商法》實施十年后的評估/018
回憶人大常委會審議《海商法》的二三事/0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電視講話/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特點評述/037
中國遠洋運輸和多式聯運法規授課講稿/044
關于《海商法》起草情況的講話/064
第二部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有關章節條款的理解和適用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適用于沿海貨物運輸的問題/085
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責任制度/09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七章的運輸合同/102
論海上貨物運輸的混合責任制度/108
論中國海商法中有關租船合同的規定/118
第三部分關于海商法規的業務司法實踐
關于商務部《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修改草案的
評估和建議/127
論無船承運人/132
關于“普羅斯克”輪貨損賠償金額計算辦法的法律意見書/136
關于收貨人與貨物收受人法律含義的區別/139
關于海運承運人交付貨物問題的法律意見書/141
關于鞍鋼公司與富春航運公司之間爭議的法律意見書/143
關于貨物預約保險的法律意見書/150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中的追償時效
問題法律意見書/154
關于建立海上旅客運輸承運人強制保險機制的建議/159
關于《沿海、內河船舶保險條款》第17條規定的法律意見書/162
關于扣押船舶的海事請求權的優先受償問題的法律意見書/168
關于“洛克”輪的法律意見/171
朱曾杰信箱/175
第四部分 關于國際國內海商法律法規的評述
《漢堡規則》的制定和發展/271
關于《全程或部分海上貨物運輸國際公約》草案中的若干問題/280
關于國際海運反恐的若干問題/298
21世紀國際海運法規的若干動向/304
論海上貨物運輸法的國際統一/309
令人遺憾的美國航運法案/318
關于對1952年扣船公約的修改問題/323
關于我國國際航運的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329
關于《班輪公會行動守則公約》的第一屆審查會議/335
試論國際海事立法的統一活動/339
《海上優先請求權和抵押權的國際公約草案》的形成及其特點/347
關于近年來國際海商法規的若干動向/355
第五部分 其 他
為孟于群《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律與實務》所作的序/381
《聯合國貿發會議2004年海上運輸回顧》的啟示/383
從打造航運強國所聯想起的/395
論國際貿易價格條款策略問題——出口貨物FOB/397
第六部分英文本或英譯文本
International Uniformity of the Law of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407
The Maritime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19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Shipping/440
China's Expanding Foreign Trade and Shipping Requirements/453
編后語/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