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4595
- 書名:保險人抗辯限制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文庫5)
- 作者:李靜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
- 入庫時間:2008-6-13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序
中國當代保險業的發展如中國整體的經濟改革,雖然時常經歷不同程度的跌宕起伏,但必定會走向理性和成熟。在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充分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作為一名法律學者,梁鵬博士在中國政法大學就讀博士期間對這一課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將如何限制保險人的拒賠行為作為長期的研究重點。2007年5月,他的博士論文——“保險人抗辯限制研究”順利通過答辯,并被答辯委員會推薦為中國政法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現在,他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同名專著即將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我深感欣慰。
梁鵬博士的這本專著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使用了豐富的英文資料。保險法源于英美,亦盛于英美。因此,研究英美保險法對我國當代保險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意義。梁鵬博士在開始本課題研究時,就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在本書中大量地參考和借鑒相關英文資料,力求在引進其他國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揚棄”性創新。
其次,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本書除了運用傳統的法學倫理式研究方法之外,又將比較研究方法、經濟分析方法、社會學研究方法等引人本課題,在交匯多學科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力求得出更全面、更新穎的結論。
再次,觀點上的創新。本書論證了保險人抗辯的三大理論基礎,即最大誠信原則、對價公平原則以及附合合同理論。關于限制保險人拒賠的理論基礎,前人雖有研究,但仍有未到之處。本書在結合市場交易法之理論與保險法之實踐的基礎上,較深入地考察、研究了這些重要理論原則,多有見微知著之處。此外,作者還論證了保險人能否抗辯的三大標準,即過錯標準、理性人標準和談判能力標準。其中,理性人標準和談判能力標準以借鑒英美法研究為基礎,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為法官如何審理保險賠付糾紛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指導,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另外,針對保險人抗辯限制的一些具體制度,作者也力求有所創新,包括引入棄權和禁止反言、合理期待原則、不可爭條款等英美法中的相關學說,以促進我國保險法在相關領域的豐富和發展。
梁鵬博士之所以在就讀博士期間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不僅應該歸功于他本身的勤勉努力、誠心向學,也應該歸功于他在求學、治學期間有幸跟隨、求教的許多法學界前輩和導師,包括江平先生、徐學鹿先生、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博士集體指導課的各位任課導師,等等。請允許我在此致以深切的謝意。
許傳璽
2008年1月于北京
圖書目錄
目 錄
導 論…………………………………………(1)
一、研究的緣起……………………………………………(1)
二、研究的意義…………………………………………(4)
三、研究的方法論…………………………………………(6)
四、本書的結構及兩個必須澄清的概念…………………(11)
第一章保險人抗辯限制之理論基礎………………………(14)
一、最大誠信原則與保險人抗辯限制……………………(14)
二、公平原則與保險人抗辯限制…………………………(38)
三、附合合同理論與保險人抗辯限制……………………(57)
第二章保險人抗辯限制之均衡點探求……………………(81)
一、保險人抗辯限制之“理性人”標準…………………(81)
二、保險人抗辯限制之“過錯”標準……………………(101)
三、保險人抗辯限制之“談判能力”標準………………(122)
第三章保險人抗辯之締約信息限制………………………(142)
一、締約信息披露限制之經濟分析………………………(142)
二、告知義務履行對保險人抗辯之限制…………………(147)
三、說明義務履行對保險人抗辯之限制…………………(176)
第四章保險人抗辯之棄權與禁止反言限制………………(204)
一、棄權與禁止反言的經濟分析…………………………(204)
二、棄權作為限制抗辯之事由……………………………(209)
三、禁止反言作為限制抗辯之事由………………………(234)
第五章保險人抗辯之合同解釋限制………………………(256)
一、合同解釋限制之經濟分析……………………………(256)
二、疑義利益原則……………-……………………(262)
三、合理期待原則…………………………………………(281)
余論保險人抗辯之不可爭條款限制……………………(306)
一、從不可爭條款到不可爭法則…………………………(307)
二、不可爭條款之立法目的分析…………………………(310)
三、不可爭條款之適用考察………………………………(313)
四、不可爭條款之例外考量………………--…………(320)
結束語…………………………………………………………(329)
參考書目………………………………………………………(332)
一、中文著作………………………………………………(332)
二、中文論文………………………………………………(339)
三、外文著作………………………………………………(343)
四、外文論文………………………………………………(346)
致 謝………………………………………………………(352)
跋:寫作是一種幸福…………………………………………(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