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5155
- 書名:公司資本制度中股東與債權人利益平衡問題研究
- 作者:仇京榮
- 出版社:中信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
- 入庫時間:2008-7-21
- 定價:46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仇京榮博士,長期從事公司法律實務工作,并始終關注公司制度前沿理論的研究。作者以實務者的眼光探詢理論問題,通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公司資本制度平衡理念、原則、標準以及實現平衡的機制縝密地概括與提煉,為那些追蹤公司資本制度及相關前沿理論的學者、法官、實務工作者貢獻了一份厚實的、極具參考價值的文獻,提供了諸多可以轉化為實用的理念和方案。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緒論
引言
一、資本功能的演變
二、資本功能與資本理念
三、資本理念的變革和資本制度的創新
第一章 公司資本制度中的利益平衡理念
第一節 公司制度的內容及特點
一、公司資本制度的構成
二、資本三制度在利益平衡方面的異同
三、公司資本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公司資本制度平衡理念的內涵
一、平衡定義
二、平衡理念作為公司資本制度基本理念的成因
第三節 公司資本制度平衡理念的法哲學基礎
一、平衡理念中體現的效率與公平對立統一哲學思想
二、權利本位法哲學范式與資本制度平衡理念
第四節 中國國情及公司資本制度的理念變革
第二編 資本形成制度
引言
一、公司資本形成制度的構成
二、公司資本形成制度的特點
第二章 最低資本額制度存廢之爭
第一節 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產生
一、資本的基礎作用
二、最低資本額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各國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立法實踐
一、英美法系國家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立法實踐
二、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立法實踐
三、中國內地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立法實踐
四、各國最低資本額制度的立法實踐的特點
第三節 各國公司最低資本額制度的類型
一、按制度制定主體的不同劃分
二、按行業類別或規模大小的差異劃分
三、按公司組織形式的區別劃分
四、按股東人數的區別劃分
第四節 最低資本額制度的取舍與利益平衡
一、最低資本額制度的先天缺陷
二、最低資本額制度的衍生缺陷
三、法律統一規定和商業個別判斷的選擇
四、最低資本額制度與行政管制的關聯度
五、從經濟學角度看最低資本額制度的法律抉擇
第五節 最低資本額制度與資本充分化規則
一、最低資本額制度與資本充分化規則的差異
二、資本充分化規則的適用
三、體現資本充分化規則的金融業資本充足率規則
第六節 2005年修訂公司法降低最低資本限額后利益平衡面臨的新問題
一、需要啟動債權人利益保護的新機制
二、法律條文表述的缺陷對法律適用的影響
第三章 資本形成方式不同模式的抉擇
第一節 資本形成方式中各種“資本制”的價值取向
一、法定資本制下利益平衡的價值取向
二、授權資本制下利益平衡的價值取向
三、折中資本制下利益平衡的價值取向
四、從“資本制”與“資本原則”的關系看利益的平衡
五、從利益平衡看我國“資本制”模式的選擇
第二節 股份票面價值確定中的利益平衡
一、資本、股份、股份的票面價值
二、股份票面價值功能減退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第三節 股份發行對價確定中的利益平衡
一、面值股、折價股、溢價股、摻水股和無面值股
二、不同對價股份發行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第四節 股份的認購與分派中股東責任與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一、發起人在資本形成中的特殊責任及對債權人利益的影響
二、發起人和認股人在資本形成中的一般責任及對債權人利益的影響
三、發起人、認股人成為股東后的延續責任
第四章 資本形態的法定性與任意性的選擇
第一節 資本形態概述
一、財產形態與資本形態
二、構成資本形態財產的適格性要件分析
第二節 各類資本形態的作用及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一、貨幣財產資本形態
二、有形財產資本形態
三、無形財產資本形態
第三節 各類資本形態的構成比例及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一、各類資本形態構成比例的模式
二、資本形態的構成比例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第四節 資本形態多樣性與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取舍
一、資本形態多樣性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資本形態多樣性情形下的利益平衡
第三編 資本運行制度
引言
一、資本運行與資本維持
二、資本運行制度的構成
三、資本運行制度的特點
第五章 資本收益分配制度中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博弈
第一節 資本收益分配制度概述
一、資本收益分配制度的作用
二、資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原則
三、資本收益分配的內涵
四、資本收益分配的形式
第二節 資本收益分配規則的確定及對利益平衡的影響
一、償債能力規則
二、盈余規則
三、財務比率規則
四、變更聲明資本產生“減縮盈余”規則
五、凈資產或凈利潤規則
第三節 資本收益中利益平衡的保障和救濟措施
一、保障措施
二、救濟措施
三、資本收益分配中非資本規制的利益平衡措施
第四節 不同資本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一、規則的單一穩定制與復合改進制
二、多重平衡機制與單一平衡機制
第六章 資本處分的管制
第一節 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需求與限制
一、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立法沿革
二、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弊端與客觀需求
三、公司取得自己股份適用的原則
四、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途徑、資金來源及定價
五、股東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請求權
六、公司取得自己股份權利的行使和處分
七、對公司自己股份特例的規制
第二節 公司接受自己股份質押及為股東擔保
一、公司接受自己股份質押
二、為股東債務擔保
第三節 向股東輸送利益之禁止
第四節 公司減資需求與限制
一、減資法定事由及分類
二、平衡股東和債權人利益沖突的減資規則
三、我國公司減資規則的反思
第五節 公司轉投資引發的股東投資效應放大與公司直接
控制財產的遞減對債權人受償財產基礎的影響
一、轉投資的概念、法律特征
二、各國公司立法對轉投資的態度
第六節 圍繞公司組織變更、合并、分立中
資本變動的利益沖突與平衡
一、公司組織變更
二、公司合并
三、公司分立
第四編 資本終結制度
引言
一、資本終結制度的內涵
二、資本終結制度的特點
第七章 公司解散清算中的資本終結
第一節 解散清算的原因及類型
一、解散清算的原因
二、解散清算的類型
三、解散清算類型的轉換
第二節 解散清算中的清算人與清算義務人
一、清算人
二、清算義務人
第三節 解散清算中股東與債權人義務界定及權利限制
一、解散清算中股東義務的界定
二、清算階段股東與債權人義務范圍的劃分
第四節 清算程序及清算人對股東與債權人利益平衡的作用
一、清算程序中體現的利益平衡
二、清算人在保持股東與債權人利益平衡中的作用
第八章 公司破產清算中的資本終結
第一節 破產公司對具有股東身份債權人偏頗性清償之禁止及劣后受償
一、具有股東身份債權人偏頗性受償無效
二、具有股東身份債權人劣后受償
第二節 公司重整中股東與債權人利益的平衡
一、重整制度概述
二、整程序中體現的利益平衡理念
三、從“鄭百文”案件看我國重整制度的缺失
結束語
參考資料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