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法官告訴你:如何獲取工傷事故賠償
    編號:35189
    書名:法官告訴你:如何獲取工傷事故賠償
    作者:董一鳴
    出版社:法律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入庫時間:2008-7-23
    定價:25
    該書暫缺

    圖書內容簡介

    篇前指南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當今社會,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遭遇事故傷害的情況并不罕見,事故發生后受到傷害最大的莫過于勞動者本人,這對本來就不富足的勞動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事故的發生使勞動者的生活陷入窘境,傷者首先面臨的是巨額的醫療費,其次就是治療后的工作和生活,這些都事關勞動者的生存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切實保護受到事故傷害的勞動者的相關權利就是保障公民最基本的人權——生存權。
    我們國家從保障發展的大局出發,為了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存權、健康權,相繼制定了有關工傷保障的法律、法規,進而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工傷保險法律制度,這對于受到事故傷害的勞動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法律的規定僅僅是為保障權利和解決問題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究竟如何把“紙上的權利變為現實的權利”是勞動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也深感勞動者法律知識的欠缺,由于不懂法而喪失法律保護機會的情況不在少數,作為法官我們深感責任的重大。我們對現階段工傷法律制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現在,就結合司法實踐對勞動者工傷后的索賠問題談以下幾點建議,企盼我們所做的這些對傷者合法權利的維護能有所裨益。
    第一,勞動者工作時,應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規定建立起來的社會關系,是勞動者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主要社會關系之一,也就是說,勞動者在實際勞動中不一定只產生勞動關系,除了勞動關系外還會產生其他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即雇傭關系和承攬合同關系,這三種不同的法律關系,會產生相應的三種不同的法律后果與責任。勞動法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利的基本法,勞動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所以其保護具有傾向性,只有合法的勞動關系才受勞動法保護。而對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法律關系的保護則不具有這種立法價值傾向。所以,為了實現法律對勞動者權利的特殊維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要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勞動法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
    從勞動者受到事故傷害角度來講,只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起合法的勞動關系,才能使傷者切實根據法律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條例》是工傷事故索賠的基本法律規范,而《工傷保險條例》的適用范圍主要是針對各類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的職工。條例在對工傷的認定情形作出規定時也是應用了“職工”的概念。根據法律規定,所稱職工,是指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這樣來講,要想得到法律的傾向性保護首先應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
    第二,事故發生后,受傷職工應及時進行工傷認定,工傷認定是工傷保險賠償的第一步。
    為切實實現勞動者的工傷救濟權,《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了一系列的程序,工傷認定是工傷保險賠償的第一步,也是工傷保險賠償必經之路,只有對職工傷害性質予以依法認定之后,才可能出現“工傷”賠償問題。工傷認定是勞動行政部門根據申請對工傷性質予以確認的行政行為,工傷認定權歸屬于行政機關,也就是說,只有勞動行政部門才具有工傷性質的決定權,沒有行政機關的工傷認定其他機關無權依工傷待遇予以處理。所以,勞動者在遭遇事故傷害后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索賠,任何違反程序的行為都會給自己的索賠帶來障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工傷認定申請必須在法定期間內進行,超過認定期限將喪失依法予以認定的機會,所以,工傷事故發生后,勞動者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及時進行索賠,特別注意程序中的時限性規定,這是權利獲得法律保障所必須的。
    第三,勞動者在工傷索賠過程中遇到有爭議事項時,應通過合法的途徑予以解決。
    由于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視角不同,同一問題相關單位和個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工傷事故賠償過程中就會產生爭議,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以及相關程序法規定了相關爭議的解決途徑,我們經過分析和總結得出以下救濟手段:
    首先,對于行政機關的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時,用人單位、職工及近親屬可以依法進行行政復議,對于復議不服的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行政復議是前置程序,也就是說,不經過行政復議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另外,如果勞動行政部門對于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權利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此時行政復議不是前置程序。
    其次,對于鑒定機構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不服時,應當向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這是由勞動能力鑒定的技術性較強所決定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需建立醫療衛生專家庫。列入專家庫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法定條件,對于鑒定結論不服不屬于法院的受案范圍。
    再次,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就工傷待遇落實問題產生爭議時,應作為勞動爭議處理。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工傷待遇產生爭議的,其爭議屬于勞動爭議范疇,應遵循先仲裁后訴訟的規則,也就是說,與用人單位就工傷待遇產生爭議時,當事人一方可以直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這里的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不經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后,工傷職工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時,必須先經行政復議后才能訴訟。社保機構核定工傷待遇是履行國家職權的行為,所以此時的爭議性質是行政爭議,根據法律規定,權利人必須首先依法進行行政復議,對于復議決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為了使受傷勞動者明晰不同階段的救濟途徑,我們把工傷事故索賠過程圖表化,受傷職工可以依據圖表選擇救濟途徑,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以及相應訴訟程序法之規定,工傷事故索賠的具體途徑可以簡化如下:
    第四,工傷索賠過程中,勞動者應充分注意法律的時效性規定,避免因超過時效而喪失受法律保護的機會。
    為了避免社會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法律在救濟過程中規定了若干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在索取工傷保險賠償過程中,受傷職工應當充分注意各個階段關于時限的規定:
    首先,工傷認定中的時間限制。
    工傷認定申請法定期間依申請的主體不同而有所差異,詳言之,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為30日,工傷職工或者其家屬以及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為1年。其期限的起止時間為“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
    其次,行政復議中的時間限制。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對于勞動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不服的,應當在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否則,申請人的申請將不受法律的保護,時間的起算點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同時,行政復議法也規定了期限的中止,由于不可預見、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事件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了上述期間的,申請期間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再次,行政訴訟中的時間限制。
    行政復議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不服行政復議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定時限為15日。
    最后,工傷事故賠償中勞動爭議處理的時限規定。
    對于工傷認定之后,與用人單位就工傷待遇問題而產生的爭議而言,必須先進行仲裁,對于仲裁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訴訟,此時的仲裁和民事訴訟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必須從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指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也就是說,當事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工傷索賠的審判實踐中,我們發現勞動者的法律意識還是有待提高的,面對傷害勞動者應當有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使勞動法的精神得以實現。同時,在發生事故之前,勞動者也要有風險防范意識,杜絕工傷事故危險的發生,預防危害的發生是權利維護的最好途徑。懂法才能用法,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有效地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事故發生之前預防事故的發生,并且在事故發生之后,能利用法律獲得有效的救濟。

    圖書目錄

    篇前指南
    一、工傷事故認
    定、鑒定篇
    P.在職工食堂就餐發生事故致害應認定為工傷 6
    2.工作間隙發生事故致傷的屬工傷 9
    3.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是工傷 13
    4.工作時間擅自離崗遭遇車禍致傷不是工傷 16
    5.工作時間之前,在工作場所內從事預備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是工傷 19
    6.患職業病應當認定為工傷 23
    7.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是工傷 26
    8.因私推遲下班遭遇車禍受傷不屬于工傷 30
    9.工作期間發病死亡應視同工傷 33
    10.試用期內職工發生意外也能認定為工傷37
    11.退休人員被單位返聘工作時受傷屬工傷41
    12.“串崗”受傷也屬于工傷 44
    13.不是上班必經路線遭遇交通事故致害仍為工傷 48
    14.工作時間去衛生間摔傷是工傷 51
    15.見義勇為引發工傷 55
    16.清潔工在非指定清掃區域出車禍被認定為工傷 58
    17.提前上班遭遇車禍受到傷害也應認定為工傷 62
    18.在單位工作中的廝打也可能認定為工傷 65
    19.在單位組織的旅游過程中受傷屬工傷69
    20.在工作中違章操作致害也是工傷 72
    21.職工加班回家途中遭遇車禍身亡屬于工傷 76
    22.職工上班途中遭遇車禍,雖無駕證仍屬工傷 80
    23.非從事本職工作而受到傷害也能構成工傷 83
    24.出差私自改道意外死亡也算工傷 87
    25.存在法律“禁止認定情形”的,不得予以工傷認定 90
    26.職工違反企業內部規定,在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傷害也能認定為工傷 93
    27.火車屬于機動車,下班途中死于火車碰撞的屬工傷 97
    28.由于工作勞累過度患病的不應認定為工傷 100
    29.職工工傷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104
    30.勞動能力鑒定由法定主體提出,并提交相應材料 108
    二、工傷保險
    待遇篇
    7.單位雖給職工人了商業保險,但工傷事故發生后仍需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113
    2.在數單位任職中發生工傷,由傷害時的工作單位承擔責任 117
    3.選擇恰當的被告,臨時工也能享受工傷待遇 120
    4.職工工傷沒有達到傷殘程度進行治療的,可以享受工傷醫療期內的各項待遇 124
    5.工傷醫療期內的各項待遇是有一定限制的127
    6.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享受相應工傷待遇 131
    7.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可以領取相應賠償金 134
    8.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相應工傷待遇 137
    9.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應依法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141
    10.職工因工下落不明的,依法享受相應工傷待遇 144
    11.并非所有康復性治療的費用,都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148
    12.進行康復性治療的醫院不能任意選 152
    13.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156
    14.企業破產的,應由單位優先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159
    15.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單位的工傷責任 162
    16.職工被借調期間工傷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責任 166
    17.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169
    18.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172
    三、工傷事故救濟
    及賠償篇
    1.申請鑒定者對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176
    2.法定時限內申請工傷認定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必經階段 179
    3.工傷認定必須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 183
    4.工傷認定申請必須由法定有權主體提出 186
    5.對于工傷認定不服,受傷勞動者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190
    6.工傷認定需提交相關證據材料,受傷勞動者應注意收集 193
    7.對于工傷認定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 197
    8.工傷認定申請不被受理的,勞動者可以訴至法院 200
    9.勞動合同中“工傷概不負責”的霸王條款無效 204
    10.勞動者與用工者是雇傭關系還是勞動關系,索賠途徑是不同的 207
    11.未上保險的農民工也能依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待遇 211
    12.以工傷認定為據,保護工傷者合法權利 215
    13.在企業被注銷執照期間因工死亡雖不能認定為工傷,但仍能獲得賠償 218
    14.職工與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勞動者必須先進行仲裁 222
    15.工傷職工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必須先經復議后才能訴訟 226
    16.對與單位間工傷待遇爭議的仲裁不服的,勞動者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230
    17.勞動者應在法定時限內提出請求,這對實現其賠償權是至關重要的 234
    18.企業說法不在理,強制執行沒商量 238
    19.工傷職工工傷復發,可以依法要求享受工傷待遇 241
    20.超齡職工上班途中被撞,年齡“超標”申請工傷被駁 244
    21.勞動者受到傷害后要選擇正確的求償對象 247
    22.企業未盡工傷申報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50
    四、工傷事故賠償
    的其他問題
    1.勞動者所處地位不同,其所獲賠償也是不同的 255
    2.事業單位職工因工致害也可以依據工傷規定辦理 259
    3.交通事故賠償不能替代工傷保險待遇 262
    4.童工雖不能認定為工傷,但仍能獲得相應的賠償 266
    5.未簽訂勞動合同仍能享受工傷待遇 269
    6.沒錢也能打官司一一法官告訴你如何獲取法律援助 273
    7.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工負傷的,可以享受相關待遇 277
    8.私了協議損利益,法律幫你還正義 280

    相關圖書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 | 网站在线看 | 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 |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免费黄色欧美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 另类二区三四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久久片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一级精品 | 日韩免费一级毛片欧美一级日韩片 | 娇喘嗯嗯~轻点啊视频福利 |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 亚洲综合图片人成综合网 | 免费看a级片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69欧美另类xxxxx高清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视频偷拍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99 |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 | 久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 成人亲子乱子伦视频 | 九久久| 操爽视频 | 亚洲免费播放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成人eee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不卡日韩美女 |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男吃女下面刺激视频免费 | 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动漫 | 韩国一大片a毛片 |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麻豆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