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8691
- 書名:減輕自然災害的法律問題研究(修訂本)(中國法學學術叢書)
- 作者:王建平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 入庫時間:2009-3-16
- 定價:55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比較分析尤其是個案分析方法,在深入分析自然災害的法律特性、防災減災法理的基礎上,對防災減災的法律價值、國家行為意義、災區和災民的特征、賑災的法律機制、災害狀態的法律對策、國家的減災責任、災區的減災責任和《防震減災法》修訂等問題,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分析與論證。全書的理論基礎是,人在利用自然資源時,具有致災性和減災性,在自然災害狀態下,人員、財物和社會關系本身,都具有易損性,這種易損性是人類行為致災性的表現。本書通過“5.12”汶川大地震危害性與破壞性具體個案的分析和研究,給予驗證。本書倡導以“超越、融合、共享”的殘奧會理念,促進我國地震預測預報的“土辦法”與“洋辦法”結合,從防災減災義務系統化上構建我國減災法制。
圖書目錄
修訂版前言
前言
減災法理編
第一章 自然災害的法律性質
第一節 自然災害的屬性
一、自然災害的自然屬性
二、自然災害的社會屬性
三、自然災害的法律屬性
四、自然災害的屬性轉換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屬性認定
一、社會學標準
二、法學標準
三、經濟學標準
第三節 自然災害的法律評價
一、法律社會學評價
二、證據學評價
三、實體法評價
四、程序法學評價
第四節 自然災害的特征
一、人員傷亡的必然性
二、財物損毀的難免性
三、對社會環境的破壞性
四、對政府行為的干預性
五、導致減災的國際合作性
第二章 減輕自然災害的法律機制
第一節 減輕自然災害的可能性
一、生態系統中人的能動性
二、自然災害可以預防
三、減災是人們的義務和責任
四、減災法的作用
第二節 以法律減災的機理
一、法律對自然災害的基本態度
二、人們依法干預自然災害
三、災害狀態與制定減災法
四、災害后果的分配
第三節 減輕自然災害的行為機制
一、致災行為與災害后果的循環
二、災害引發行為
三、自發減災行為
四、組織減災行為
五、政府減災行為
六、國際援助減災行為
第三章 減輕自然災害的法律意義
第一節 減災的法律價值
一、消滅減免責任的事由
二、減少對主體、客體的影響
三、排除對政府行為的干預
四、防止損失轉嫁
……
災民賑災編
第四章 災區的法律特點
第五章 災民的法律特征
第六章 賑災的法律機制
減災責任編
附錄
后記
修訂版后記
后記補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