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2805
- 書名:弗吉尼亞大學海洋法論文三十年精選集:1977-2007(全四卷)
- 作者:傅崐成等編譯
- 出版社:廈門大學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 入庫時間:2010-4-5
- 定價:300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筆者幾經斡旋,終于取得國際法學界著名出版商Matinus Nijlaoff Publishers公司的授權,將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海洋法律與政策中心過去30年來的會議論文原文,完整交付給廈門大學海洋政策與法律中心,由其自由挑選其中的重點,翻譯成為中文精選集刊,在中國正式出版。這一套論文精選集,因此得以呈現在國內讀者的眼前。相信它對于中國海洋法律與政策未來的研究發展,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圖書目錄
序言
卷一
1977-1981年
國際海洋邊界爭端
國家海洋資源管理的四大悖論
1982-1983年
漁業的聯邦管理
《瀕危物種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和《Magnuson漁業養護和管理法》的管理
共同理念與“共同遺產”
改正海底探礦體制缺陷的時機
深海探礦的習慣法地位
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中有關航行方面的問題與國際習慣法
專屬經濟區
《海洋法公約》之外的深海探礦合法性
未來深海探礦立法的特定問題
美國堅持不加入《海洋法公約》給美國海洋科學
和海洋科學家帶來的特殊問題
1984-1985年
其他捕魚國家在美國漁業發展中的地位——法律、政策和現實
《Magnuson漁業養護與管理法》規定的聯合投資:美國漁業的機會
休閑和運動捕魚
1986年
環境問題
深海海底采礦的法律制度
《外國關系法》的新重述和海洋法
海洋法的實施:一些日常問題
海洋劃界法律的發展
1987年
北極:地緣政治學和海洋法
北極環境質量考察
南極條約之成功
地緣政治因素與南極條約體系
南極的條約體系和全球利益
南極條約體系與南極的全球利益
科學在南極以及南部海洋中的地位和未來
南極條約體系——一個養護體系
南極資源與環境
南極的礦物規范體制:討論摘要
1988年
深海床采礦法律制度
大陸架采礦法律制度
海洋采礦業
海洋采礦環境政策考慮
1989年
1982年公約及其對習慣國際法發展的影
Louis B. Sohn的會議評論
海洋法問題方面的新經歷
國家利益與建立理性的海洋秩序
美國反對《海洋法公約》海底采礦條款概覽
1990年
從聯合國角度看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及各國實踐
非洲國家實踐與1982年《海洋法公約》
發展中世界的國家實踐:拉丁美洲
從國家實踐角度檢視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命力的疑問
1991年
關于修改UNCLOS第Ⅺ部分的爭議——來自實業界的觀點
日本深海海底活動的現狀及海洋法公約
PARTⅪ相關問題
深海礦業經濟發展的國際要求
“重新確認”理事會的決策程序
使深海海底制度對所賦予的利益更加負責的建議
美國參議院條約批準程序及其對
海洋法公約可能的影響
1992年
支持那支持著美國的船隊:保持美國籍船運的重要性
與OPA90相關
佛羅里達的外大陸架開發觀點
“水上的石油”:杜魯門宣言之前對抗油污的歷史
混亂的水域:聯邦離岸油氣項目失敗的六大原因的一種政治分析
1993年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第十一部分的問題
(深海海床探礦規范)
憲章時代的海洋中立
1994年
前言
公約第十一部分的調整:聯合國的努力(磋商過程綜述)
確保普遍性接受: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利益的平衡
調整公約第十一部分的方式及其與執行協定的關系
關于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十一部分的協定:形式及程序問題
對被提議的公約第十一部分修正案的評價
公約第十一部分的修正:必要的讓步
美國國防部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看法
海洋法律秩序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關于和平解決爭端條文的重要性
1995年
國際漁業與《海洋法公約》
歡迎詞
1982年《海洋法公約》中的國家安全利益
1982年《海洋法公約》中隱含的對空軍全球觸角、全球力量戰略的意義
《海洋法公約》:對美國航運業更為可取的方式
美國批準《海洋法公約》:對石油行業利害攸關的是什么?
卷二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卷三
2003年
2004年
卷四
2005年
2006年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