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是權力的標志,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權力本身還榮耀。手握公章的人,官兒雖不大,卻也代表著權力。因此,小小的一枚公章也成了滋生腐敗的大“溫床”。
原市委秘書鄧曉軍鞍前馬后地服務了市委書記胡東升多年,胡東升在被提拔為副省長前,曾向市委組織部提議任鄧曉軍為東江縣副縣長。幾經打拼,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手腕的他,當上了縣委書記。在享受至高權力帶來的快感之時,金錢、美色等欲望誘惑隨之而來。東江特大礦難發生后。手握重權的鄧曉軍,因一些肆無忌憚的腐敗行為引起公憤。為拯救這位年輕的國家干部,他被上級重新調回了市委辦公室。仕途和人生被彈回到原點的鄧曉軍,卻沒能理解上級領導這樣做,其實是出于個人感情在挽救他的良苦用心,始終忘不了權力舊夢。
昔日的愣頭青鄭學人竟當上了市委秘書長,成了鄧曉軍的頂頭上司。為了報復鄧曉軍,鄭學人及市委辦的同事們,沒少落井下石,市委辦內部斗爭風云詭異。不被重用、無權無勢又無靠山的鄧曉軍,在處處受排擠、嘲諷和屈辱的情況下,面對人生和仕途的沉浮,無法找到心理和價值觀上的平衡點。一直都很瞧不起諸如負責蓋公章這類打雜人員的他,在失魂落魄中,一個偶然,逐漸迷上了公章腐敗。
文化流氓劉望財一心想做生意撈大錢,無權無勢又不肯砸錢行賄的他,萬萬沒想到:蓋一個公章競來來回回跑了十幾趟,依舊遭到“公章主任”鄧曉軍的百般刁難。一段消極荒淫的夜生活過后,放在保險柜里的公章不翼而飛。鄧曉軍心急如焚,暗地里尋找未果時,只好造假章代替。不料,被盜的公章卻讓劉望財在無意間給撿到。一次,他靠著撿來的公章,以承諾幫人辦事的名義,賺了筆意外橫財,從而一步步誘發了他造假章騙財、騙色、騙官的欲望。劉望財這一路造假章行騙的“風景”,其實都是鄧曉軍委靡不振、消極沉淪中的一個影子。在弄丟公章戰戰兢兢中沉寂了數月的鄧曉軍,后經死纏爛打,勾搭上了市長之女,幾經沉浮,又被提拔為西池縣委書記。
隨著劉望財造假章行騙被舉報,鄧曉軍造假章頂替之事也被察覺。一個關于政府公章的官場騙局真相大白。在聽取劉望財和鄧曉軍在法庭上的一段對白后,已經都是省政府干部的胡東升和周華章,對過去出于個人感情所做出的錯誤決策痛心疾首,雙雙請求組織給予紀律處分。各級領導以此吸取了慘痛教訓,隨后立即對“公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同時也對干部任用之道,人生和仕途沉浮面前該如何正確選擇等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公章》由肖正華編著。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