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7498
- 書名:行政自制:探索政府自我控制的理論與實踐/哈工大法學文叢
- 作者:劉福元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 入庫時間:2011-5-21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行政自制是晚近逐漸興起的行政法控權理論,主要指向行政主體自發地約束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使其行政權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運行的一種行政過程,強調行政主體對自身違法或不當行為的自我控制。傳統行政法學理論認為,對于行政權的控制主要依賴于外部主體,包括立法控制、司法控制以及公民和社會輿論監督等,但這種控權方式難以適應行政權力日益擴展、行政理念逐漸更新、和諧社會發展目標深入人心等一系列社會趨勢。本書《行政自制(探索政府自我控制的理論與實踐)》的主旨即在于通過行政自制這一嶄新的行政法學概念探索政府自我控制的理論與實踐,彌補傳統外部控制的不足:在理論層面,著重分析行政自制的社會學、倫理學和傳統文化上的基礎理論支撐,并通過行政環境的考察論證其現實可能性;在實踐層面,則通過裁量權內,控帶度、行政內部分權制度、行政慣例制度、績效評估制度和內部監督制度等將行政自制從理論轉化為現實,發揮其卓越的控權功效。
《行政自制(探索政府自我控制的理論與實踐)》由劉福元編著。
圖書目錄
導言/1
一、問題的提出/1
二、研究主題的價值功能/2
三、研究進路與基本框架/5
上篇 行政自制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行政自制的基本定位/11
第一節 行政自制的概念解析/11
一、行政自制的概念及要素/11
二、行政自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13
第二節 行政自制的理論緣起/14
一、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要求拓展行政控權方式/14
二、外部控制的缺陷需要行政自制體系加以彌補/16
第二章 行政自制的社會學證明/23
第一節 互動之下的行政自制/24
一、個人視角的分析/24
二、政府視角的分析/29
第二節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33
一、社會角色的基本內涵/33
二、寡頭統治的理論威脅/35
三、行政自制理論對寡頭統治的回應/39
第三節 社會控制中的政府約束/43
第三章 行政自制的倫理學要求/49
第一節 行政倫理在行政活動中的重要功用/49
第二節 行政自制的義務論支撐/53
一、康德義務論中的自制元素/54
二、羅爾斯義務論中的自制元素/62
第三節 行政自制的目的論支撐/69
一、目的論對行政主體的基本要求/69
二、目的論對行政主體的行為要求/72
第四節 行政自制理論如何應對后現代倫理學的挑戰/75
一、后現代倫理學的理論挑戰/75
二、行政自制理論對后現代倫理學的回應/82
第四章 行政自制的傳統文化基礎/88
第一節 統一與和諧:行政自制的宏觀視閾/89
一、統一的格局/89
二、和諧的理想/94
第二節 中國始原思想中的自制表達:行政自制的思想源頭/96
一、“內圣”:行政自制的自我出發點/97
二、“外王”:自制之下的行政治理/100
三、道德:內圣外王與行政自制的終極載體/102
第三節 古代中國政治中的自制考察:行政自制的實踐例證/104
一、政治潛規則中的行政自制/104
二、政府結構中的自制空間/109
第四節 傳統文化的延續與行政自制的現代傳承/113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113
二、行政自制的現代傳承/115
第五章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119
第一節 惠民理念的興起和服務者角色的確立/120
一、惠民理念成為政府行政的立足之本/120
二、服務者成為政府的首要角色/122
第二節 行政權被規范于憲政與法制的框架內/126
一、行政權具有正當性基礎/127
二、行政權具有理性因素/129
三、行政權具有向善的能力/130
第三節 行政主體和行政方式的多元化趨勢/134
一、行政主體的多元化/135
二、行政決策和立法的多元化/137
三、行政行為的柔化/138
下篇 行政自制的實踐機制
第六章 行政裁量權內控制度/145
第一節 行政自由裁量權立法控制的局限/147
一、立法機關所立之法難以精確定位并細致規范自由裁量權/147
二、立法機關的組織構成和活動方式不利于控制自由裁量權/149
三、立法機關的關注重點和核心任務不在于矯正具體行政行為/152
第二節 行政自由裁量權司法控制的弊端/153
一、司法機關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范圍較窄且時間滯后/154
二、法官專門領域的糾偏能力不長于行政人員/156
三、司法控制的成本較高并可能伴隨消極影響/158
第三節 行政自由裁量權內部控制的優勢/160
一、行政控制具有內發性/160
二、行政控制具有專業性/161
三、行政控制具有同步性/164
第四節 構建適度合理的裁量權規則體系/166
一、永不消逝的自由裁量權/168
二、裁量規則必須合理適度/174
三、裁量權責任機制的建立/180
第七章 行政內部分權制度/183
第一節 行政內部分權作為行政自制實踐機制之理由/184
一、行政內部分權符合行政自制的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184
二、行政內部分權有利于預防和遏制行政權行使的盲目與專斷/188
第二節 我國行政內部分權實踐范例之分析/191
第三節 行政內部分權之規范要點探討/194
一、行政內部分權應當堅持適度原則/194
二、權力劃分與部門設置要合理/196
三、確保政府內部資源的合理分配/197
第八章 行政慣例制度/198
第一節 行政慣例制度的實踐機理/198
一、行政慣例制度符合行政人員的知識生成方式/199
二、行政慣例制度順應了行政人員的行為規律/200
三、行政慣例制度包含了判例法中的正義追求/202
第二節 行政慣例制度的操作方式/205
一、行政先例示范制度/205
二、行政過程中的標準操作程序/207
三、非正式的內部行政規則/209
第三節 行政慣例制度的優化途徑/217
一、通過競爭和試錯不斷優化行政慣例制度/217
二、以增進相對人權益作為行政慣例制度的優化方向/219
第九章 績效評估制度/220
第一節 績效評估制度的基本定位/221
一、績效評估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21
二、績效評估制度的首要目的/223
三、績效評估制度的評價標準/226
第二節 績效評估制度的操作方式/231
一、績效評估應當堅持過程與結果的統合/231
二、績效評估應當從封閉走向開放/233
三、績效評估標準應當與行政職責相連接/236
四、績效評估項目應當具有可測定性/237
五、績效評估應當注重行政人員的個人績效/238
第十章 內部監督制度/240
第一節 內部監督制度的基本定位/240
第二節 內部監督制度的操作方式/243
一、行政備案制度/243
二、報告與檢查制度/246
三、行政監督聯動機制/248
第三節 完善內部監督中的政令傳遞與信息獲取機制/249
結語/254
參考文獻/256
后記/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