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國際法視閾下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悖論人手,提出能源變革原則是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語境范式這一觀點,以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發展軌跡為明線,探討了英國可再生能源義務制度、碳預算法律制度、碳捕獲與封存法律制度及智能電網法律制度,深入闡述了英國新能源立法與歐盟、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之間的關系,以及全球視野下英國新能源立法的特色,最終提出中英新能源合作的法律制度構想。呂江編著的《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是國內首部對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開展研究的著作,填補了國內對英國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的學術空白。可供從事能源法、能源政策等學科的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閱讀參考。亦對從事能源實際工作部門的人員有參考價值。
緒論
一、新源法律與政策的發展概況
二、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的意義
三、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的現狀
四、本書的基本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五、本書基本概念范疇的界定
第一章 國際法視閾下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悖論及其解決
第一節 國際法中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悖論
一、國際法視闞下能源安全的悖論
二、國際法視闞下可持續發展的悖論
第二節 能源變革原則是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語境范式
一、能源變革原則應是人類能源發展的主導理念
二、能源變革原則體現了人類理性與非理性的有機結合
三、能源變革原則為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科學性的條件
四、能源變革原則在能源法律與政策體系中具體建構
第二章 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 英國能源法律與政策的改革
一、能源法律與政策改革的背景
二、能源法律與政策前期改革的失敗
三、《1989年電力法》改革
第二節 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開端——《2003年能源自皮書》
一、《2003年能源白皮書》出臺背景
二、《2003年能源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三、《2003年能源白皮書》的影響
第三節 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發展——2009年《低碳轉型計劃》
一、《低碳轉型計劃》的主要內容
二、《低碳轉型計劃》在英國能源戰略轉向的意義
第四節 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深化——《2010年能源法》
一、英國《2010年能源法》的基本要點
二、對英國《2010年能源法》評析
第五節 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一、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特點
二、英國未來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 英國各類新能源的具體法律與政策
第一節 英國可再生能源法律與政策
一、全球及英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二、英國可再生能源義務制度
三、《2009年可再生能源戰略》
四、英國可再生能源法律與政策的新發展
第二節 英國碳預算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二、碳預算與英國《2008年氣候變化法》
三、碳預算法律制度對英國及全球減排的影響
第三節 英國碳捕獲與封存法律制度
一、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基本概念
二、全球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現狀
三、英國碳捕獲與封存的法律與政策
第四節 英國智能電網法律制度
一、智能電網的認知
二、2009年(智能電網:機遇>政策性文件
第四章 歐美新能源立法的英國特色
第一節 歐盟與英國新能源立法之間的互動發展
一、歐盟環境、競爭指令促發英國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立法
二、英國能源結構調整推動歐盟能源環境立法
三、歐盟能源環境立法的新發展對英國新能源立法的影響
第二節 英國與美國新能源立法之比較
一、英美新能源立法的相同之處
二、英美新能源立法的不同點
第五章 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與英國新能源立法的交互影響
第一節 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及其對英國新能源立法的影響
一、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緣起
二、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最新進展
三、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時英國新能源立法的影響
第二節 英國新能源立法對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影響
一、英國新能源立法對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前期影響
二、英國新能源立法對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當前影響
第六章 中英新能源合作的法律建構
第一節 中國新能源及其立法的現狀與挑戰
一、中國新能源發展現狀
二、中國新能源立法現狀
三、新能源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中英在新能源合作中的基本定位
一、中國新能源國際合作的現狀
二、中國在中英新能源合作中的訴求
三、英國在中英新能源合作中的訴求
四、中英新能源合作的優勢
第三節 中英新能源合作中立法的具體設計
一、積極促成和充分利用國際氣候變化協議在技術合作方面的制度和規則
二、中英可就新能源締結相關的雙邊合作協議
三、中國應積極開展新能源立法實踐,提供良好的合作環境
結論
一、新能源的制度建設體現了能源變革原則的語境范式
二、英國新能源制度建設的獨特路徑對歐盟乃至聯合國氣候談判產生重要影響
三、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反映了當代國際法發展的新趨勢
四、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開辟了國際法研究的新思路與方法
五、英國新能源法律與政策研究是對國際公法比較命題的凝練
六、中國式分權是中國新能源建設的制度優勢
參考文獻
后記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