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59490
- 書名:教唆犯研究
- 作者:朱道華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入庫時間:2014-5-12
- 定價:48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命題之上:
命題之一:在我國的犯罪構成模式下,堅持教唆犯從屬性也就同時堅持了極端從屬性。
命題之二:教唆行為是教唆者所教唆之罪的犯罪預備行為。
命題之三:教唆犯是一種(預定的)共犯形態。
命題之四:教唆行為的內在規定性
——教唆行為的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決定了教唆行為的犯罪性與可罰性。
命題之五:教唆犯的處罰根據基于惹起說。
命題之六:對教唆行為的立法技術決定了教唆犯的屬性。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教唆犯概說
第一節教唆犯理論的歷史流變
一、我國教唆犯理論之流變
二、國外教唆犯理論之流變
第二節教唆犯的概念
一、教唆犯的概念之爭與評述
二、教唆犯概念的界定
三、教唆犯的特征
四、教唆犯的種類
第三節教唆犯與相關概念辨析
一、教唆犯與正犯
二、教唆犯與間接正犯
三、教唆犯與煽動型犯罪
四、教唆犯與傳授犯罪方法罪
第二章教唆犯的本質
第一節教唆犯從屬性說
一、教唆犯從屬性的涵義
二、教唆犯從屬性的根據
三、教唆犯從屬性說的評析與批判
第二節教唆犯獨立性說
一、教唆犯獨立性的涵義
二、教唆犯獨立性的根據
三、教唆犯獨立性說的評析與批判
第三節教唆犯二重性說
一、教唆犯二重性的涵義
二、教唆犯二重性的根據
三、教唆犯二重性說的邏輯困境及其反思
第四節教唆犯獨立犯罪說
一、教唆犯獨立犯罪說的內容
二、教唆犯獨立犯罪說的評析與批判
第五節關于教唆犯本質的其他學說
一、無討論必要說
二、教唆犯罪不作為說
第六節本書立場:教唆犯獨立性新解
一、立論基礎:教唆行為之法律屬性——犯罪預備性
二、理論分析:教唆行為之犯罪性與可罰性
三、屬性選擇:教唆犯的屬性取決于犯罪預備行為的立法技術
四、立法體現:我國刑法的立法規定體現了教唆犯的獨立性
五、可行性評估:教唆犯獨立性新解可能受到的批判及回應
第三章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第一節教唆犯與修正的犯罪構成
一、修正的犯罪構成的一般論述
二、教唆犯與修正的犯罪構成評析
第二節教唆犯成立要件之觀點綜覽及評述
一、教唆犯成立要件之域外法考察
二、我國教唆犯成立要件之觀點綜覽
三、教唆犯成立要件之觀點評述
第三節主觀方面:教唆之故意
一、教唆故意的內容
二、片面教唆
第四節客觀方面:教唆之行為
一、教唆行為的方法
二、教唆犯的因果關系
三、教唆犯客觀方面的其他問題
第四章教唆犯的處罰
第一節教唆犯的處罰根據
一、學說掃描:教唆犯處罰根據之觀點綜覽
二、學說批判:教唆犯處罰根據各學說之弊端
三、前提論證:預備犯的處罰根據
四、本書觀點:惹起說
第二節教唆犯處罰之立法例考察及評析
一、被教唆的人犯了被教唆的罪之情形
二、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之情形
三、特別規定:間接教唆和教唆他人輕微犯罪的處罰規定
第三節我國教唆犯的刑罰適用
一、被教唆的人犯了被教唆的罪之情形
二、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之情形
三、教唆過剩與實行不足
第五章教唆犯的形態
第一節教唆犯的犯罪未完成形態
一、教唆犯與犯罪預備
二、教唆犯與犯罪未遂
三、教唆犯與犯罪中止
四、我國刑法第29條第2款體現的犯罪形態
第二節教唆犯的罪數形態
一、教唆犯與連續犯
二、教唆犯與牽連犯
三、教唆犯與想象競合犯
四、教唆犯與結果加重犯和情節加重犯
五、教唆犯的競合
第六章教唆犯的其他問題
第一節教唆犯與幫助犯
一、幫助教唆
二、教唆幫助
三、教唆與幫助的競合
第二節教唆犯與身份犯
一、有身份者教唆無身份者實施身份犯之情形
二、無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實施身份犯之情形
第三節教唆犯的錯誤
一、教唆犯與法律認識錯誤
二、教唆犯與事實認識錯誤
第四節陷害教唆與誘惑偵查
一、陷害教唆
二、誘惑偵查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