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8243
- 書名:非法人團體的事實屬性與規(guī)范屬性
- 作者:張翔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入庫時間:2016-4-25
- 定價:32
圖書內(nèi)容簡介
"團體法律制度,在各國民商事法律體系中均占據(jù)重要地位,對其組織制度、財產(chǎn)制度與責任制度的研究,一直為民法學者所關注。
本書正是通過對非法人團體之事實屬性的揭示,審視并論析其規(guī)范層面的立法及理論的民法學著作。作者在對法人團體與非法人團體的原始狀態(tài)、事實結構、倫理人格、權利能力、主體地位等板塊條分縷析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非法人團體事實屬性與規(guī)范屬性在歷史與當下、價值與制度層面的結合與貫通。全書框架明確,論證適宜,張弛有度,為我國人格權法研究提供了全新視角,并對民法典中非法人團體法律制度的法典化方法做出了有效指引。
定價:32.00元
非法人團體的事實屬性與規(guī)范屬性"
圖書目錄
"目錄
1.引論
1.1前言
1.2研究動態(tài)與資料綜述
1.2.1關于法人的本質(zhì)
1.2.2關于團體法律人格與有限責任
1.2.3法人權利能力的限制
1.3相關概念的界定與說明
1.3.1“團體”與“社會團體”、“法律關系”
1.3.2“團體事實性”與“團體規(guī)范性”
1.3.3“法人團體”與“非法人團體”
1.3.4“成員獨立”與“團體獨立”
1.4本書的研究方法
2.團體事實屬性的原初形態(tài)
2.1前言
2.2原初團體的血緣基礎及其自然屬性
2.3血緣團體的事實屬性
2.3.1團體規(guī)則與團體成員的權利、義務
2.3.2團體機關與代表制度
2.3.3團體成員的身份屬性
2.3.4團體成員的共同目的
2.3.5團體對于財產(chǎn)的維持
2.4血緣團體事實屬性的擴展:“家國同構”
2.5小結
3.團體財產(chǎn)之事實結構的歷史考察
3.1前言
3.2大家族與小家庭:團體財產(chǎn)結構之主體性分析
3.2.1小家庭團體的產(chǎn)生
3.2.2大家族與小家庭
3.3物之支配與歸屬:團體財產(chǎn)結構的技術性分析
3.3.1以“支配正當性”來確定“物之歸屬”的團體財產(chǎn)權利觀念
3.3.2以“主權”來界定“物之歸屬”的團體財產(chǎn)權利觀念
3.3.3財產(chǎn)之團體歸屬之“人格化身”技術
3.4小節(jié)
4.團體責任之事實結構的歷史考察
4.1前言
4.2血緣團體的責任承擔與成員間的連帶關系
4.2.1成員的致害與團體的侵權責任
4.2.2成員的負債與團體的契約責任
4.3契約團體的結構、團體屬性與責任承擔
4.3.1契約團體的次生性與多元權力結構
4.3.2契約團體的團體屬性與責任承擔方式
4.4小節(jié)
5.西歐中世紀非法人團體概念的基礎性分析
5.1前言
5.2中世紀法人概念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團體獨立性”觀念
5.2.1羅馬法上的契約團體與團體獨立性觀念
5.2.2日耳曼法上的“團體實在性”觀念及其與羅馬法的比較
5.2.3教會法上的“團體實在性”觀念及其成因分析
5.3中世紀法人概念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中世紀的商事團體
5.3.1行會的團體結構特征
5.3.2康孟達委托經(jīng)營的團體結構特征
5.3.3中世紀商業(yè)合伙的團體結構特征
5.3.4特許公司的團體結構特征
5.4中世紀法人概念的政治基礎:公共權力的特許
5.4.1“團體實在性”判斷與公共權力
5.4.2法人創(chuàng)制特許主義的政治體制根源
5.5中世紀非法人團體的結構分析
5.5.1事實屬性分析
5.5.2中世紀非法人團體的規(guī)范屬性分析
5.5.3中世紀非法人團體的責任分析
5.6小節(jié)
6.個人倫理人格:近代非法人團體法律制度的哲學基礎
6.1前言
6.2個人倫理法律人格的建立
6.2.1倫理哲學關于人的理性屬性的認識
6.2.2近代自然法思想下的國家學說:一個團體觀念的政治學視角
6.3個人倫理人格對于團體的戒備與重構
6.3.1《法國民法典》與團體的法律地位界定
6.3.2近代家庭法:個人倫理人格在團體中的崛起
6.3.3共同共有:個人人格之崛起的團體財產(chǎn)法詮釋
6.3.4商法領域的人格倫理法律人格與營業(yè)自由原則
6.4小節(jié)
7.權利能力:近代非法人團體法律制度的技術基礎
7.1前言
7.2權利能力概念與法律實證主義思維
7.2.1權利能力概念的方法論基礎
7.2.2“權利能力”概念與法人本質(zhì)
7.3團體的事實屬性與規(guī)范屬性的斷裂
7.3.1斷裂例證之一:一人公司的法律人格
7.3.2斷裂例證之二:股權性質(zhì)
8.非法人團體的主體地位與法典化模式
8.1前言
8.2團體規(guī)范對于團體事實屬性的重構與非法人團體的規(guī)范屬性
8.2.1非法人團體的意志與行為模式
8.2.2非法人團體的財產(chǎn)權利結構
8.2.3非法人團體的責任結構
8.3德國法上非法人團體的事實屬性與規(guī)范屬性之間斷裂的彌補
8.3.1《德國民法典》第54條的法律技術邏輯分析
8.3.2《德國民法典》第54條之修正
8.4我國非法人團體主體地位理論之審視
8.4.1我國關于非法人團體的法學理論
8.4.2我國非法人團體理論的事實性與規(guī)范性審視
8.5非法人團體在我國民法典中的法典化構建
8.5.1非法人團體規(guī)則之法典化考察
8.5.2非法人團體立法體系與結構之法典化考察
8.6小結
9.結論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