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國家法與習慣法兩個不同的視角對懲罰性賠償進行分析,尤以我國制定法與民族法中的懲罰性賠償為研究中心。全書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的國家制定法中的懲罰性賠償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1. 懲罰性賠償的基礎理論問題。包括懲罰性賠償的定性、價值取向、功能定位、與其他民事賠償關系等。
2. 懲罰性賠償的比較法研究。從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兩個不同法系中選取幾個主要代表性國家,分析與比較兩者對于該制度的態度、發展脈絡、立法規定以及司法判例情況,為我國今后的立法完善與司法適用提供有益的借鑒經驗。
3. 評析我國制定法中的懲罰性賠償。我國在一些重要的法律中有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侵權責任法》等,通過案例的實證分析與社會效果的考察,對我國懲罰性賠償相關規定的合理與不足進行分析、評價。
4. 完善我國制定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從民事賠償的角度對懲罰性賠償進行體系化、科學化的構建,以其法律價值為邏輯起點,在此基礎上探討其賠償范圍、適用條件與賠償標準等系列問題,并對我國相關規定提出完善建議。
在下部民族習慣法中的懲罰性賠償中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1. 歸納、整理民族習慣法中的主要懲罰性賠償規則。我國少數民族眾多,貴州163而習慣法的規則形式多樣且時間跨度大,能夠流傳并記錄下來的懲罰性質的賠償規則需要逐一進行查找、甄別、歸納和整理,這是整個研究的基礎和重要的部分。
2. 綜合分析民族習慣法懲罰性賠償規則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介于民族、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不同民族習慣法中懲罰性賠償的規則不盡相同,但追蹤這些規則可以發現其成因都離不開社會(包括政治)、經濟與宗教(信仰),而這些能保留下來的規則在當地都具有平息矛盾、維護安定、促進民族長遠發展等積極的作用。
3. 協調與融合民族習慣法懲罰性賠償規則與國家制定法的關系。民族習慣法中懲罰性賠償規則的價值與意義正在逐步被發掘,與國家制定法的協調與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是如何探索出一條為雙方所認可接受的方式是難點,本書試圖將理論結合具體實例從立法、司法兩個層面探究其融合的路徑。"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