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9840
- 書名:結果加重犯研究
- 作者:劉燦華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 入庫時間:2016-8-10
- 定價:45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多個司法判例,對結果加重犯的宏觀結構、犯罪構成、共同犯罪以及立法正當性等問題進行教義學研究。首先,結果加重犯是一種特殊的結果犯,所謂的單一形態說、危險犯理論、加重之過失犯理論、復合形態說等“本質”理論不能精準解釋結果加重犯的特征。其次,直接關聯性體現的是一種客觀歸責的思想,應當將其融入客觀歸責體系中。為貫徹責任原則,必須要求行為人對重結果有過失。但在實務中法官往往過于輕易甚至武斷地認定行為人存有過失。再次,無論是否承認結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理論上都可以說明基礎犯罪的共同正犯為什么要對重結果負責。最后,結果加重犯的法定刑,其上限整體上符合罪責原則,其下限違反罪責原則。將不同類型的重結果、將故意與過失規定在同一個結果加重犯中,亦有違反平等原則之嫌。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
第一章結果加重犯的規范構造與性質
第一節比較法視野中的結果加重犯
一、德國刑法中的結果加重犯
二、俄羅斯刑法中的“兩種罪過形式
的犯罪”
三、我國臺灣地區“刑法”與韓國刑法
中的結果加重犯
四、日本刑法中的結果加重犯
五、法國刑法中的“超故意”
六、意大利刑法中的超故意與結果
加重犯
七、美國法中的謀殺罪
八、小結:不同的模式,不一樣的解釋任務
第二節結果加重犯的規范構造
一、基礎犯罪
二、重結果
三、重結果的責任要件
四、加重刑罰
第三節結果加重犯的法律性質
一、單一形態說
二、危險犯理論
三、加重之過失犯理論
四、“復合形態說”
五、小結
第四節結果加重犯與“實質一罪”
一、罪數判斷的規則
二、結果加重犯的“罪數”定位
第五節本章結論
第二章結果加重犯構成要件(上):重結果
第一節重結果的概念與形式
一、重結果的概念
二、重結果的形式
第二節重結果沒有發生與結果加重犯之未遂
一、否定論之觀點
二、肯定論之見解
三、本書觀點:“新否定論”
第三節重結果的避免:注意義務
一、注意義務之根據
二、客觀注意義務之內容
第四節重結果的阻止:作為義務
一、問題之所在
二、不作為犯基本原理
三、犯罪行為作為先行行為的合理性探討
四、競合問題
第三章結果加重犯構成要件(下):因果關系、直接關聯性
與客觀歸責
第一節結果加重犯的因果關系
一、因果關系概說
二、結果加重犯的因果關系:日本實務與學說
三、結果加重犯的因果關系:中國的理論與實務
四、結果加重犯的因果關系與直接關聯性
第二節直接關聯性的歷史考察
一、直接關聯性概念的提出
二、直接關聯性概念內涵的確定
三、小結:直接關聯性內涵的澄清
第三節直接關聯性的學術臉譜
一、德國學者的討論
二、德國以外的學術探討
第四節直接關聯性的理論思考
一、直接關聯性的歷史與地位之變遷
二、客觀歸責原理的檢驗流程
三、直接關聯性融入客觀歸責體系的路徑
第五節基礎犯罪未遂的結果加重犯
一、結果加重犯成立與否
二、既遂還是未遂
第四章結果加重犯責任要件
第一節歷史演進
一、羅馬法與教會法時期:“自陷禁區”原則
二、十八世紀末:《普魯士普通法》與“間接故意”理論
三、十九世紀:費爾巴哈、《普魯士刑法典》與《帝國
刑法典》
四、20世紀特別是1953年之后的發展
第二節學理爭論
一、過失不必要說
二、預見可能性說
三、過失說與兼含故意說
四、間接故意說
五、危險故意說
六、輕率(重大過失)說
七、本書見解
第三節判例研析
一、判例簡介
二、判例分析
三、小結
第五章結果加重犯的共犯
第一節立法:結果加重犯共犯的立法模式
一、德國
二、日本
三、中國
第二節解釋:結果加重犯共犯的學術觀點
一、結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二、結果加重犯的參與犯
三、小結
第三節判例:結果加重犯共犯的司法裁判
一、存在過限行為與結果加重犯之否定
二、不存在過限行為與結果加重犯之成立
三、存在過限行為與結果加重犯之成立
四、中德判例比較:教唆犯的結果加重犯
五、小結
第六章結果加重犯的法定刑及其正當性
第一節比例原則與結果加重犯法定刑的正當性
一、比例原則
二、結果加重犯法定刑與合憲解釋
三、若干評價
第二節想象競合規則與結果加重犯的立法正當性
一、想象競合規則與結果加重犯的適用對象
二、想象競合的法律效果
三、本書見解
第三節中國刑法結果加重犯的法定刑
一、我國結果加重犯法定刑之匯總
二、我國結果加重犯法定刑之檢討
三、我國結果加重犯法定刑之“降低”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