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9845
- 書名:政府間財政關系法治化研究
- 作者:徐陽光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 入庫時間:2016-8-10
- 定價:53
圖書內容簡介
"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法治化,是中國財政體制改革和財政法治建設的重要命題。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從不同角度深度關注和研究政府間財政關系法治化的成果。上篇“財政體制與政府間財政關系”主要探討單一制、財政聯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研究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法律制度構建理論與立法問題,解讀新預算法折射出的政府理財觀變化,并從競爭維度與破產維度論證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法律調整。中篇“預算制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以預算過程為邏輯進路,重點研究預算法之一般原理及立法機關(預算審批權)、行政機關(預算編制權)、公眾(預算參與權)、納稅人(納稅人訴訟)等主體在預算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界分。下篇“收入制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重在解讀具體制度,研究收入預測、匯總納稅、增值稅改革與政府間財政關系法治化問題。
"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
上篇財政體制與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一章單一制、財政聯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
一、對單一制國家結構理論的審視
二、財政聯邦主義對單一制國家結構理論的沖擊
三、對分稅制改革與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評價
第二章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構建
一、何謂“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
二、公共財產權與財政分權: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理論基礎
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
四、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立法規劃
第三章“以支定收”與政府理財觀
一、“量入為出”基礎上的預算平衡原則的局限性分析
二、“以支定收”基礎上的預算平衡原則的合理性分析
三、“以支定收”基礎上的預算平衡原則實現的制度保障
四、“以支定收”基礎上的預算平衡原則實現的宏觀前提
第四章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競爭維度
一、政府間財政競爭的理論依據:財政分權理論
二、我國政府間財政競爭的制度基礎
三、我國政府間財政競爭現狀
四、我國政府間財政競爭中的問題及分析
五、政府間財政競爭的法律規制
第五章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破產維度
一、從地方債務問題說起
二、地方政府破產與縱向政府間財政關系
三、地方政府破產的美國經驗
四、地方政府破產的中國問題
中篇預算制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六章預算法治國家的構建
一、稅收法治國家與稅收法定
二、預算法治國家與預算法定
三、稅收法治國家向預算法治國家的轉型:美國的經驗
四、稅收法治國家向預算法治國家的轉型:中國的難題
第七章預算法律關系的界定
一、預算法律關系的歸類與辨別
二、預算法律關系的主體與權力
第八章行政機關與預算編制權
一、預算編制權專屬于行政機關嗎
二、如何構建核心預算機構
第九章立法機關與預算過程
一、預算過程:政治權力運轉的過程
二、立法機關:兼具“主體”和“場所”雙重性質
三、權責配置:立法機關參與預算過程的核心權力
四、機構規則:立法機關參與預算過程的主體與程序性規則
第十章預算收支分類改革與預算法治
一、預算收支分類改革的重要意義
二、完善的預算收支分類體系應當具備的基本品質
三、中國預算收支分類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第十一章預算約束之公眾參與
一、參與式預算的理論基礎
二、參與式預算的實踐評述
三、參與式預算的立法應對
第十二章預算約束之納稅人訴訟
一、中國的公益訴訟立法進展
二、“納稅人訴訟第一案”的再回顧
三、“納稅人訴訟”的多重視角解析
四、對“納稅人訴訟”的必要限制
下篇收入制度與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十三章收入預測與橫向財政競爭
一、收入預測:不應被忽視的問題
二、“超收”vs.“超支”:收入預測之實踐怪相
三、客觀誤差vs.主觀偏離:收入預測之法律困境
四、技術問題vs.法律問題:收入預測之改革取向
第十四章匯總納稅與政府間稅收分配
一、匯總納稅的基本含義和制度價值
二、我國稅法對匯總納稅制度的基本態度
三、匯總納稅對政府間稅收分配關系的影響
第十五章增值稅改革中的央地關系處理
一、增值稅改革中的“營改增”回顧
二、增值稅改革的國際經驗
三、增值稅改革與縱向財政關系的協調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