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6109
- 書名: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研究
- 作者:楊靜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入庫時間:2018-2-27
- 定價:55
圖書內容簡介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研究》以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為研究對象,以OECD構建的平衡機制之主要內容為線索,深入分析較有代表性的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和澳大利亞的具體規則。《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研究》以這一分析的結論為基礎,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提供參考建議。
圖書目錄
"緒 論1
一、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意義1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綜述5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12
第一章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之一般原理15
第一節 外資并購的國家安全審查概述16
一、外資并購的概念溯源16
二、外資并購中的國家安全意涵19
三、外資并購影響國家安全路徑的雙向性22
四、外資并購的國家安全審查及其合法性25
第二節 代表性國家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最新發展30
一、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立法模式30
二、專門立法模式之代表性國家的最新立法發展31
三、分散立法模式之代表性國家的最新立法發展40
第三節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界定44
一、平衡機制的提出背景44
二、平衡機制的內涵闡述48
三、平衡機制的主要內容52
本章小結57
第二章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下權力配置中的平衡59
第一節 行政機關內部的權力配置60
一、審查主體與多機構的合作60
二、審查主體的內部協調64
三、審查主體的權力限制67
第二節 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的權力配置:以美國為研究對象70
一、國會對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事項的立法權探析71
二、FINSA之前國會監督權的立法沿革74
三、FINSA之前國會監督權的擴張76
四、FINSA強化國會監督機制83
第三節 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的權力配置86
一、國家安全審查中的司法介入87
二、國家安全審查決定免受司法審查的現實挑戰89
三、國家安全審查決定接受司法審查的現實困境94
本章小結96
第三章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下實體標準中的平衡98
第一節 審查對象的多重識別99
一、主體身份和控制的雙重識別標準99
二、主體身份、并購領域和控制的三重識別標準105
三、主體身份、并購領域和并購規模的三重識別標準107
第二節 審查標準的外延限定109
一、國家安全“定義或留白”之爭110
二、國家安全考察因素限定113
三、國家安全之外的審查標準限定119
第三節 實體標準適用中的平衡123
一、實體標準模糊化之辯124
二、實體標準透明度提升127
三、實體標準的有限適用130
本章小結134
第四章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下程序規范中的平衡136
第一節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的程序規范136
一、啟動程序137
二、審查程序144
三、處罰程序151
第二節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程序中的靈活措施152
一、無異議證明153
二、非正式磋商155
三、撤回申報159
第三節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程序中的減緩措施162
一、實質審查結束后適用法定范圍內的減緩措施162
二、實質審查結束后適用必要的減緩措施164
三、實質審查進行中適用必要的減緩措施166
本章小結170
第五章 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下“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特別平衡172
第一節 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及其產生的國家安全擔憂173
一、“外國政府直接控制的并購”之主體界定174
二、“外國政府間接控制的并購”之主體識別180
三、“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產生的國家安全擔憂184
第二節 “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特別審查188
一、排除“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審查豁免189
二、延長“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審查期限193
三、關注“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治理結構197
第三節 “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特別平衡202
一、制定特別審查指南203
二、批準附加特別條件的并購交易206
三、國際合作對實現特別平衡的積極作用210
本章小結214
第六章 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探討216
第一節 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立法沿革217
一、分散立法階段217
二、專門立法階段222
第二節 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述評225
一、我國構建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之必要性226
二、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之基本規則229
三、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之檢討233
第三節 我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平衡機制之完善——兼評《外資法草案》237
一、立法模式的選擇238
二、權力配置中的平衡239
三、實體標準中的平衡242
四、程序規范中的平衡244
五、“外國政府控制的并購”之特別平衡247
本章小結249
結 論251
參考文獻255
后 記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