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7906
- 書名: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問題研究/新時代法學學術文庫
- 作者:劉成墉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 入庫時間:2018-7-16
- 定價:58
圖書內容簡介
隨著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行為逐漸現(xiàn)跡。因金融衍生品市場不以發(fā)行人為制度核心,故以發(fā)行人(上市公司)為核心的證券內幕交易理論,無法直接適用于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行為。由于信息的創(chuàng)造與取得需耗費成本且內幕信息對市場價格具有影響力,因而賦予了內部信息近似于財產權的特性。故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的規(guī)范目的,在于落實公平原則、合理分配內幕信息權益的歸屬。任何人無正當權源,利用內幕信息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就構成違法的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反之,具有正當利用權源的內幕信息交易,即屬于“合法的”內幕交易。因此,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內幕交易的法律制度與證券市場的相關制度進行差異化的構建,才是合乎理性的路徑安排。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說明
一、選題背景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現(xiàn)有研究
一、境外文獻
二、境內文獻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架構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內幕交易
第一節(jié) 金融衍生品市場概述
一、衍生產品的合同屬性
二、金融衍生品的內涵
三、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蓬勃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仍在初期發(fā)展階段
一、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品種太少
二、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規(guī)模仍小
三、規(guī)制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法制現(xiàn)況
第三節(jié) 金融衍生品市場內幕交易的多樣化途徑
一、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
二、跨市場內幕交易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發(fā)展遲緩,與我國實體經濟地位無法匹配
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法制建設不足
三、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無論是在場內或場外市場都有既存案例
四、提出問題
第三章 我國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法制的問題與解決
第一節(jié) “光大烏龍指”案凸顯我國現(xiàn)行法制的難題
一、我國金融市場立法與內幕交易規(guī)范
二、“光大烏龍指”案的事實與證監(jiān)會的認定
三、“光大烏龍指”案的法院判決
四、爭議反映法制的不完善
第二節(jié) 境外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法制的觀察
一、統(tǒng)合模式:歐盟《反市場濫用指令》
二、統(tǒng)合模式: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
三、分立模式:美國法制
四、分立模式:我國臺灣地區(qū)相關規(guī)定
五、境外法制的借鑒
第三節(jié) 建構我國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法制的思路
一、現(xiàn)行部門法調整范疇的問題
二、證券衍生品受雙重管轄造成的問題
三、按市場特征劃分證券法與期貨法
四、內幕交易法制度也應有差異化的安排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歸責基礎的探尋
第一節(jié) 不宜直接適用傳統(tǒng)證券內幕交易理論
一、禁止證券內幕交易的背景分析
二、援用傳統(tǒng)證券內幕交易歸責理論的困境
三、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的歸責應有其獨特性
第二節(jié) 無權取用內幕信息權益才是歸責基礎
一、內幕交易未必影響市場健全與投資者信心
二、不宜從主觀視角探討內幕交易造成的不公平
三、“客觀的公平”建構歸責基礎:無權取用信息財產權益
第三節(jié) 歸責基礎對內幕交易法制建設的指引
一、規(guī)范目的:合理分配信息權益以求公平
二、規(guī)范途徑:掌握信息內涵建構內幕交易法制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我國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的構成與分析
第一節(jié) 以內幕信息為建構的核心主軸
一、明辨未來《期貨法》調整范疇為前提
二、采取“信息關聯(lián)性”模式界定內幕交易法制
第二節(jié) 我國金融衍生品內幕交易的構成與豁免
一、規(guī)范目的:公平合理的分配信息權益
二、規(guī)范行為:內幕交易
三、規(guī)范主體:任何人皆是行為主體
四、內幕信息:影響市場價格評估的未公開信息
五、證券衍生品的跨市場內幕交易
六、責任的豁免與避免濫用
七、本書主張的落實困難與解釋功用
第三節(jié) 對《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評析
一、我國現(xiàn)有制度以內部人為規(guī)范核心
二、現(xiàn)行法的規(guī)制路徑
三、界定內幕信息的路徑正確
四、主體的界定初步落實信息財產權益的觀點
五、欠缺內幕交易責任的豁免規(guī)定
第四節(jié) 跨市場內幕交易(“光大烏龍指”)案件的分析
一、“光大烏龍指”案的事實精煉
二、賣出ETF份額不成立證券內幕交易
三、賣空股指期貨不成立期貨內幕交易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jié) 本書的主要觀點
第二節(jié)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