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86284
- 書名:.領事保護法律制度與中國實踐研究
- 作者:許育紅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入庫時間:2020-12-16
- 定價:178元
![](http://img.alipay.com/img/apcgp/logo/92x15.png)
- 特價:142.4元,80折,省35.6元!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作者博士學位論文修訂,包括“領事保護職權演進法律探析”“領事保護法律概念辨析”“宏觀國際法學視野下領事保護問題實證研究”“領事保護理論和實踐新發展探究”“完善領事保護法律制度的對策與建議”等部分。
歷史表明,領事保護法律制度是隨著國際政治關系、國際經濟關系、國際民商關系及國際科技交流等方面的發展而變化的。現代而言,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背景下,領事保護的實施主體是一國的外交或領事機構、外交或領事代表,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是國家權益及其本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海外的權利和利益。領事保護可包括:預防性領事保護和應急性領事保護的兩個階段,廣義上領事保護和狹義上領事保護的兩個范疇。領事保護的宗旨和原則在于:堅持各國主權平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促進國家間在商業、經濟、文化、科技等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的可持續發展。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各類法律制度推陳出新、競相輝映、各司其職,共同完成調節社會生活、調節社會關系的任務,其中,領事保護法律制度和中國實踐已經、正在并將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希望本書能夠有助于中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跨國交流與合作,有助于加強以宏觀國際法學為視野的全球治理學科建設,有助于領事外交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落實,有助于廣大讀者朋友更多地了解領事工作、應用領事知識并講好領事故事。"
圖書目錄
"目錄
導 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角度
三、中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難點與研究方法及總體呈獻
第一章 領事保護職權演進法律探析
第一節 領事保護職權因國際商業貿易的出現而萌芽
一、領事保護職權在西歐民間的萌芽和產生
二、領事保護職權在民間的實施范圍擴大至地中海沿岸地區或國家
三、早期中外商貿活動所形成的習慣可能促進西方領事保護職權形成之跡象
四、唐宋時期中外商貿關系中一度出現的領事保護職權之萌芽
第二節 領事保護職權因國際經濟政治的發展而集中與分化
一、西歐基督教國家為保護本國僑商率先在土耳其實行領事裁判權制度
二、職業領事全權保護派遣國及其僑民和商人的海外利益
三、職業外交官與職業領事分權保護派遣國或其僑民和商人的海外利益
四、領事保護職權集中與分化進程中西歐商貿開拓者以武力向海外擴張
第三節 西方列強憑借領事裁判權等特權濫用領事保護職權
一、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巨額需求與兩國禁煙法令相違背
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逼迫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獲取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三、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擴大其在華的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四、西方列強以武力威逼兼訛詐手段在華分贓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第四節 西方列強濫用領事保護職權的時代宣告終結
一、清政府從被動到主動建立領事規章制度并行使領事保護職權
二、民國政府調整領事規章制度并竭力廢除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三、禁止濫用保護職權的國際法理論和實踐促使領事裁判權制度消亡
四、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制度在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終結
第五節 領事保護職權在國際法上的規范統一
一、19世紀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各國外交和領事機構逐漸合二為一
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醞釀期間對領事保護職權分工的爭論與主張
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領事有權保護派遣國的海外利益”主張的推進作用
四、《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對領事保護職權分工的合并統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領事保護法律概念辨析
第一節 定義領事保護職權之主要依據
一、定義領事保護法律概念所涉國內法淵源與國際法淵源的范疇問題
二、定義領事保護法律概念可依據的主要國際公約及中外雙邊領事條約(協定)
第二節 行使領事保護職權之法律關系
一、領事保護的實施主體探析
二、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探析
三、領事保護的宗旨和原則在于維護并促進國際友好合作關系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預防性領事保護與應急性領事保護
一、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預防性領事保護的早期實踐與當代的發展變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面臨的安全風險明顯加大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領事保護理念形成并指導相關機制建設
四、應急性領事保護在中國的實踐及其主要特征
五、預防性領事保護與應急性領事保護之相互關系
第四節 廣義上領事保護與狹義上領事保護
一、廣義上領事保護與狹義上領事保護之基本含義
二、廣義上領事保護與狹義上領事保護之異同
第五節 領事保護與外交保護
一、“外交保護”稱謂的最早出現及其較早付諸實踐的典型例子
二、外交保護的迂回定義及其基本含義特征
三、領事保護與外交保護之區別和聯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宏觀國際法學視野下領事保護問題實證研究
第一節 “宏觀國際法學”稱謂的學術含義
一、“國際法”稱謂的歷史由來
二、國際法的基本含義
三、“宏觀國際法學”稱謂的由來及其學術含義
第二節 運用國際私法解決領事或外交保護問題
一、以沖突規范調整國際民商關系從而解決領事保護問題
二、以規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規范調整國際民商關系從而解決領事保護問題
三、以國際統一實體私法調整國際民商關系從而解決領事保護問題
四、以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規范調整國際民商關系從而解決領事保護問題
五、以國際私法中實際國籍原則解決外交保護問題的相關實踐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決國籍沖突問題的歷史實踐和現行法律
第三節 運用國際公法解決領事或外交保護問題
一、從國家管轄權角度探討領事保護問題
二、從國家主權豁免角度探討領事或外交保護問題
三、從國家責任角度探討領事或外交保護問題
第四節 運用國際經濟法解決領事或外交保護問題
一、國際經濟法的歷史淵源及基本含義
二、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符合領事保護的相關原則
三、中國政府在保護國家財產方面堅持絕對豁免原則的實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領事保護理論和實踐新發展探究
第一節 領事保護實施主體復合化
一、從國際組織角度考察領事保護實施主體的復合身份
二、從國家層面考察領事保護的多重主體
第二節 領事保護客體內容多元化
一、從聯合國組織角度考察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的多元成分
二、歐盟公民及其歐盟國家以外權益屬于歐盟國家共同保護的客體內容
三、永久居民及其海外權益成為居留國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
四、雙(多)重國籍者及其相關權益成為外交或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
五、派遣國公民的外籍親屬及其權益成為外交或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
六、“一國兩制”框架下中國領事保護的客體內容的新變化
七、公民和法人跨境物流權益作為領事保護客體內容隨跨境電商發展而出現
第三節 領事保護方式和途徑多樣化
一、國家外交部門委托非政府組織或個人分擔領事保護任務的趨勢
二、國家間缺乏相互尊重導致領事保護的方式和途徑“重磅”化的趨勢
三、國家維護本國法人權益的方式和途徑“長臂管轄”化的趨勢
四、21世紀以來中國領事保護的方式和途徑科學化和人本化的趨勢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完善領事保護法律制度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節 相關國際公約及《外交保護條款草案》之不足與完善
一、國際公約中外交和領事“特權與豁免”條款規定之不足與完善
二、國際公約中有關“屬地管轄”與“屬人管轄”條款之不足與完善
三、《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中有關“通知和告知義務”條款之不足與完善
四、呼吁草擬與《外交保護條款草案》相配套的《領事保護條款草案》
第二節 中外雙邊領事條約(協定)之不足與完善
一、從數量上看中外雙邊領事條約(協定)之不足及其完善建議
二、從構建上看中外雙邊領事條約(協定)之不足及其完善建議
第三節 中國領事保護法律規章之不足與完善
一、健全國籍法律制度是完善領事保護法律制度的前提
二、中國現行《憲法》中有關領事保護客體尚待完善
三、中國領事保護工作立法之現狀及其完善意見和建議
第四節 加強以宏觀國際法學為視野的全球治理學科建設
一、領事法作為獨立的學科已經得到相當數量國家的承認和接受
二、有些國家為領事官員提供專門培訓項目的具體實踐
三、建立健全領事理論與實踐研究機構以加強領事法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
本章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錄部分
附錄一: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
附錄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
附錄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附錄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附錄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附錄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工作條例(征求意見稿)
附錄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
附錄八: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節選)
附錄九:中國領事保護指南(20世紀90年代版)
附錄十:中國境外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2003年版)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