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87096
- 書名:刑法歸責原理的規范化展開
- 作者:陳璇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入庫時間:2021-3-16
- 定價:75
圖書內容簡介
歸責是犯罪論的核心范疇,《刑法歸責原理的規范化展開》堪稱該領域一部具有相當開拓性的力作。本書既有宏觀廣闊的理論視野,又能深入危險判斷、合義務替代行為、規范保護目的等具體問題當中展開絲絲入扣、細致縝密的分析;既廣泛借鑒德國、日本等域外的理論成果與經驗,又始終以中國的規范與典型判例為立足點。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
一、本書的問題意識
二、本書的基本內容
三、未竟課題的展望
第一章 客觀歸責中危險的判斷方法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一般人認識+行為人特別認識”之事實認定模式的困境剖析
一、主客觀要素之間的相互混淆
二、實際適用中存在的種種疑問
三、事實上未能真正地貫徹始終
第三節 “一般人認識+行為人特別認識”之事實認定模式的根基反思
一、以目的理性的犯罪論體系為視角展開的思考
二、以普遍化的決定規范理論為對象進行的檢視
第四節 “以全體客觀事實為基礎的一般人預測”之判斷標準的確立
第五節 基本的結論
第二章 注意義務的規范本質與“標準人”
第一節 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探尋注意義務的規范本質
第三節 注意義務標準人的設定方法
一、前提厘定:量力設規并非直接從“能為”推導出“當為”
二、問題聚焦:標準人之爭只涉及“力素”而無關“心素”
三、目的理性:注意義務標準個人化乃刑法目的之內在要求
四、理論思維:二元注意義務標準說既疊床架屋又前后矛盾
五、政策效果:注意義務標準的個人化無礙于社會進步
第四節 基本的結論
第三章 注意義務與填充規范的關系
第一節 填充規范的機能之一:簡化注意義務的司法判斷
一、空白罪狀的基本解釋原則
二、填充規范的能力關聯性審查
三、填充規范推斷注意義務的例外
第二節 填充規范的機能之二:劃定被容許風險的邊界
一、客觀歸責論中的被容許的風險
二、社會角色的期待并不等于刑法的期待
三、純客觀視角難以勝任歸責判斷的使命
四、被容許風險的本質:針對能力缺失狀態的歸責排除事由
第三節 基本的結論
第四章 注意義務的結果避免能力
第一節 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前提:作為犯還是不作為犯?
第三節 核心:危險升高還是確定能夠避免?
一、 基本思路:對假定因果流程的限制性運用
二、判斷標準:對法益侵害危險的優勢性升高
第四節 余論:危險創設還是危險實現?
第五節 基本的結論
第五章 注意義務的規范保護目的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結果預見可能性標準的困境及其突圍
一、預見可能性標準之批判
二、規范保護目的論的提出
第三節 注意義務規范保護目的的功能邊界
第四節 注意義務規范保護目的的認定方法
一、對“注意義務規范”的確定
二、對“保護目的”的探求
第五節 客觀歸責理論的實踐論優勢
第六節 基本的結論
第六章 違法性認識的歸責意義
第一節 問題、素材與思考路徑
第二節 研究前提的確定:違法性認識具有影響歸責的功能
一、反思責任與預防的關系
二、告別“不知法不免責”的觀念
第三節 責任原則的堅守:違法性認識具有參與規制故意的機能
一、違法性認識的體系定位問題
二、違法性認識是故意的組成部分
三、小結
第四節 預防政策的實現:違法性認識之具體判斷方法的展開
一、違法性認識中的“違法性”
二、違法性認識中的“認識”
三、小結
第五節 基本的結論
第七章 因果流程偏離的歸責判斷
第一節 因果流程的偏離:搖擺于主客觀之間的難題
第二節 故意的認識對象:不包含具體的因果流程
第三節 危險實現的認定:結合規范目的的事后判斷
第四節 另立的主觀歸責:一個不應當存在的概念
第五節 回歸實踐:對典型案件的具體分析
第六節 基本的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