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5627
- 書名:法官心理與司法技巧——法官成長的心理機制
- 作者:陳增寶
- 出版社:人民法院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入庫時間:2024-3-15
- 定價:108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陳增寶所著。本書分為法官普通心理與司法素質篇、法官社會心理與司法活動篇、法官職業心理與司法效能篇、法官健康心理與司法壓力篇。內容相當豐富全面,組織合理,結構嚴謹、完整,對問題的討論也頗具深度。總體來說,本書體現了法律與心理學的交叉結合,論述全面系統,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對于如何成為一名法官、法官的成長與進步、法官工作的開展、塑造健康法官心理、培養優秀司法技巧都有一定的助力和參考。
圖書目錄
引論: 法官內涵是研究法官心理的前提 ……………………………………… 1
第一節 法官是什么 ………………………………………………………… 1
一、 法官的地位 …………………………………………………………… 1
二、 法官的職責 …………………………………………………………… 5
第二節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心理要求 …………………………………… 15
一、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認知要求 ……………………………………… 15
二、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情意要求 ……………………………………… 16
三、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個性要求 ……………………………………… 17
四、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角色要求 ……………………………………… 18
五、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活動要求 ……………………………………… 19
六、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合作要求 ……………………………………… 19
七、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選拔要求 ……………………………………… 20
八、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發展要求 ……………………………………… 21
九、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激勵要求 ……………………………………… 21
十、 法官職責決定法官的健康要求 ……………………………………… 22
第一篇 法官普通心理與司法素質
第一章 法官認知 ……………………………………………………………… 25
第一節 法官的認知活動 …………………………………………………… 26
一、 法官的感知 …………………………………………………………… 26
二、 法官的記憶 …………………………………………………………… 31
三、 法官的思維 …………………………………………………………… 36
四、 法官的言語 …………………………………………………………… 41
五、 法官的想象 …………………………………………………………… 43
第二節 法官的認知指向 …………………………………………………… 45
一、 事實指向: 法官對客觀事實的認知 ………………………………… 45
二、 法律指向: 法官對法條的認知 ……………………………………… 46
三、 社會指向: 法官對社會的認知 ……………………………………… 49
第三節 法官的認知影響 …………………………………………………… 54
一、 認知者因素: 法官自身因素 ………………………………………… 54
二、 認知對象因素 ………………………………………………………… 61
三、 認知情境因素 ………………………………………………………… 63
第四節 法官的認知偏差 …………………………………………………… 65
一、 事實認知偏差 ………………………………………………………… 65
二、 法律認知偏差 ………………………………………………………… 66
三、 社會 (人際) 認知偏差……………………………………………… 67
第二章 法官情感和意志 ……………………………………………………… 74
第一節 法官的情感 ………………………………………………………… 74
一、 法官情感概述 ………………………………………………………… 74
二、 情感因素對司法裁判的影響 ………………………………………… 78
三、 情感因素如何影響司法裁判: 法律心理學的實證考察 …………… 83
四、 法官在司法活動中的情感調控: 自我調適和制度保障的
合力支撐 ……………………………………………………………… 85
第二節 法官的意志 ………………………………………………………… 91
一、 法官意志概述 ………………………………………………………… 91
二、 法官意志行動的沖突與決策 ………………………………………… 93
三、 法官意志品質及其培養 ……………………………………………… 96
第三節 知、 情、 意的辯證關系 …………………………………………… 99
一、 法官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 ……………………………………… 99
二、 認知、 情感與意志的辯證關系 …………………………………… 100
第三章 法官個性 …………………………………………………………… 102
第一節 法官的個性概述 ………………………………………………… 102
一、 個性的定義和特征 ………………………………………………… 102
二、 個性的形成 ………………………………………………………… 104
三、 個性與職業的匹配 ………………………………………………… 105
四、 法官個性的構成 …………………………………………………… 106
第二節 法官個性傾向性 ………………………………………………… 107
一、 法官的需要: 以實現司法公正為需要 …………………………… 107
二、 法官的工作動機: 以無私工作作為人生追求 …………………… 110
三、 法官的信念與世界觀: 堅定的法律信仰和穩固的法治信念 …… 113
第三節 法官的個性心理特征 …………………………………………… 117
一、 法官的能力 ………………………………………………………… 117
二、 法官的氣質 ………………………………………………………… 125
三、 法官的性格 ………………………………………………………… 128
第四節 法官的自我意識 ………………………………………………… 131
一、 法官的自我認知 …………………………………………………… 131
二、 法官的自我體驗 …………………………………………………… 132
三、 法官的自我控制 …………………………………………………… 135
第二篇 法官社會心理與司法活動
第一章 法官角色 …………………………………………………………… 141
第一節 角色概述 ………………………………………………………… 141
一、 角色的含義 ………………………………………………………… 141
二、 角色的類型 ………………………………………………………… 143
三、 研究法官角色對加強審判工作的特殊意義 ……………………… 145
第二節 社會對法官的角色期待 ………………………………………… 147
一、 角色期待的概念和作用 …………………………………………… 147
二、 角色期待內容的變化: 法官傳統角色期待的部分破除 ………… 149
三、 法官角色期待的理性認識: 行動中的法官 ……………………… 154
四、 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好法官———以宋魚水法官為樣本的分析 …… 157
第三節 法官角色構成的多重性———法官角色的法社會學分析 ……… 162
一、 法官是人: 自然存在中的法官 …………………………………… 162
二、 法官是社會人: 社會結構中的法官 ……………………………… 163
三、 法官是法律人: 法律世界中的法官 ……………………………… 166
四、 法官是政治人: 權力結構中的法官 ……………………………… 169
第四節 法官的角色學習、 扮演與沖突 ………………………………… 171
一、 法官的角色學習 …………………………………………………… 171
二、 法官的角色扮演 …………………………………………………… 173
三、 法官的角色沖突 …………………………………………………… 175
第五節 法官的角色差異 ………………………………………………… 179
一、 年齡差異 …………………………………………………………… 180
二、 性別差異 …………………………………………………………… 182
三、 心理差異 …………………………………………………………… 185
第二章 法官活動 …………………………………………………………… 187
第一節 法官的職業活動 ………………………………………………… 187
一、 立案 (咨詢接待) ………………………………………………… 188
二、 閱卷 ………………………………………………………………… 191
三、 庭審 ………………………………………………………………… 192
四、 調解 ………………………………………………………………… 205
五、 合議 ………………………………………………………………… 213
六、 裁判文書的制作 …………………………………………………… 215
七、 執行 ………………………………………………………………… 217
八、 涉訴信訪的處理 …………………………………………………… 223
九、 協調 ………………………………………………………………… 228
第二節 法官的業外活動 ………………………………………………… 230
一、 受邀請參加座談或研討 …………………………………………… 231
二、 受邀請參加社團組織或聯誼活動 ………………………………… 231
三、 從事寫作、 授課等司法職務外活動 ……………………………… 232
四、 接受新聞媒體與法院工作有關的采訪 …………………………… 233
五、 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發生矛盾 ……………………………… 234
六、 親友與他人發生矛盾要求幫助解決 ……………………………… 234
七、 本人及家庭成員遇到糾紛需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 234
八、 出入社交場所注意事項 …………………………………………… 235
九、 家人或者朋友約請參與封建迷信活動 …………………………… 235
十、 因私出國 (境) 探親、 旅游 ……………………………………… 235
第三節 法官活動中的細節 ……………………………………………… 237
一、 司法細節的含義 …………………………………………………… 237
二、 細節決定成敗 ……………………………………………………… 238
三、 怎樣注意司法細節 ………………………………………………… 241
第三章 法官合作 …………………………………………………………… 246
第一節 合作概述 ………………………………………………………… 246
一、 合作的含義與基本條件 …………………………………………… 246
二、 合作的類型 ………………………………………………………… 247
三、 法官合作的必要性: 源自法官的個體差異 ……………………… 247
第二節 法官個體決策與群體決策 ……………………………………… 248
一、 法官個體決策方式 ………………………………………………… 249
二、 作為法官合作方式的群體決策 …………………………………… 250
三、 個體決策與群體決策的比較 ……………………………………… 263
第三節 法官的群體心理 ………………………………………………… 265
一、 群體心理與行為特征 ……………………………………………… 265
二、 影響法官決策的群體規范 ………………………………………… 267
三、 群體思維與群體決策的冒險轉移 ………………………………… 269
四、 理想情境中的群體決策 …………………………………………… 272
第三篇 法官職業心理與司法效能
第一章 法官選拔和培訓 …………………………………………………… 283
第一節 法官的背景 ……………………………………………………… 283
一、 法官的背景因素 …………………………………………………… 284
二、 法官的背景對審判決策的影響 …………………………………… 286
第二節 法官的選拔 ……………………………………………………… 290
一、 法官心理選拔 ……………………………………………………… 290
二、 心理測試 …………………………………………………………… 292
三、 面試 ………………………………………………………………… 303
第三節 法官的培訓 ……………………………………………………… 307
一、 法官培訓概述 ……………………………………………………… 307
二、 學院制還是學徒制 ………………………………………………… 309
三、 心理學對法官培訓的介入: 法官心理訓練 ……………………… 310
第二章 專家型法官的形成 ………………………………………………… 313
第一節 法官的自我監控 ………………………………………………… 313
一、 審判監控能力的分類 ……………………………………………… 313
二、 法官審判監控能力的發展 ………………………………………… 314
三、 法官審判監控能力的提高 ………………………………………… 315
第二節 法官的效能感 …………………………………………………… 317
一、 法官效能感作用的機制 …………………………………………… 317
二、 法官效能感的形成趨勢 …………………………………………… 318
三、 外部環境因素對法官效能感的影響 ……………………………… 318
四、 法院因素對法官效能感的影響 …………………………………… 319
第三節 法官的職業發展 ………………………………………………… 321
一、 法官職業發展的核心: 審判專長 ………………………………… 321
二、 職業發展的起點: 新手型法官 …………………………………… 322
三、 職業發展的關鍵點: 熟手型法官 ………………………………… 324
四、 職業發展的目標: 專家型法官 …………………………………… 325
第三章 法官激勵與管理 …………………………………………………… 329
第一節 法官激勵概述 …………………………………………………… 329
一、 法官激勵的含義 …………………………………………………… 329
二、 激勵過程的基本模式 ……………………………………………… 330
三、 法官激勵的種類與方法 …………………………………………… 331
四、 法官激勵的重要性 ………………………………………………… 332
第二節 激勵理論與法官管理 …………………………………………… 333
一、 內容型激勵理論 …………………………………………………… 334
二、 過程型激勵理論 …………………………………………………… 338
三、 行為修正型激勵理論 ……………………………………………… 342
第三節 法官的考評機制 ………………………………………………… 344
一、 法官考評的功能 …………………………………………………… 344
二、 法官考評的原則 …………………………………………………… 345
三、 法官考評的基本要素 ……………………………………………… 347
四、 法官考評的方法 …………………………………………………… 354
五、 法官考評的程序 …………………………………………………… 356
第四節 法官的獎懲機制 ………………………………………………… 357
一、 獎懲的功能 ………………………………………………………… 357
二、 獎勵模式的設定 …………………………………………………… 359
三、 懲戒模式的設定 …………………………………………………… 361
第四篇 法官健康心理與司法壓力
第一章 法官心理健康概述 ………………………………………………… 367
第一節 法官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 …………………………………… 367
一、 法官心理健康的含義 ……………………………………………… 367
二、 法官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 ………………………………………… 369
第二節 關注法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 371
一、 法官心理健康是確保法官正常思維、 作出公正裁判的前提 …… 371
二、 法官心理健康是確保法官隊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 372
三、 法官心理健康是確保法官完成使命履行審判職責的重要保障 … 372
四、 法官心理健康是法官廉潔司法的基本保證 ……………………… 373
第二章 法官的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 ……………………………………… 375
第一節 職業壓力與法官心理健康 ……………………………………… 375
一、 壓力概述 …………………………………………………………… 375
二、 職業壓力對法官心理健康的影響 ………………………………… 376
第二節 法官職業的壓力源分析 ………………………………………… 378
一、 社會環境壓力源 …………………………………………………… 379
二、 工作壓力源 ………………………………………………………… 379
三、 個體差異方面的因素 ……………………………………………… 383
四、 家庭因素 …………………………………………………………… 384
第三章 法官職業壓力的應對策略 ………………………………………… 385
第一節 組織層面的應對策略 …………………………………………… 385
一、 加強法官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隊伍整體應對能力 ……………… 386
二、 建立法官心理機構, 提供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 ………………… 386
三、 發揮法官協會的職能作用, 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 ……………… 386
四、 加強法院文化建設, 營造健康的法院組織文化 ………………… 387
五、 完善法官職業保障, 提供優良的執業條件 ……………………… 388
六、 深化司法改革, 改進法官的工作設計 …………………………… 389
七、 樹立司法權威, 創設良好的司法環境 …………………………… 390
第二節 法官個體的應對策略 …………………………………………… 391
一、 識別自己的壓力信號 ……………………………………………… 391
二、 減少或者改進實際的壓力源 ……………………………………… 392
三、 建立法官個人心理支持網絡 ……………………………………… 392
四、 建設和保持良好的心態 …………………………………………… 393
五、 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 395
六、 練習日常的放松技巧 ……………………………………………… 396
第三節 法官心理健康的系統維護 ……………………………………… 398
一、 從 《精神衛生法》 的高度維護法官心理健康 …………………… 398
二、 新手法官成長的內外支撐 ………………………………………… 399
三、 熟手法官職業倦怠的有效預防 …………………………………… 401
四、 構建法官心理輔導的長效工作機制 ……………………………… 403
參考文獻 ……………………………………………………………………… 406
一、 書籍類 ……………………………………………………………… 406
二、 論文類 ……………………………………………………………… 412
初版后記 ……………………………………………………………………… 414
再版后記 ………………………………………………………………………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