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6588
- 書名:不純正不作為犯新解
- 作者:劉之雄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4年6月
- 入庫時間:2024-6-12
- 定價:88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系統性創新研究。本書著眼于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結果制造,從結果歸責須以因果關系為基礎的刑法學原理出發,在對刑法上的因果原理做創新研究的基礎上,從事實根據與規范評價兩個層面揭示了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因果構造,明確了其不法構成應具備的實質條件,使其同純正不作為犯之間的界限得以明確劃分,從而破解了長期困擾刑法理論與司法實務的諸多難題。通過揭示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純粹結果犯”屬性,也使其在刑法上的規范依據及存在范圍得以明確界定。
圖書目錄
"目 錄
導 論
第一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理論困惑與實務難題
第一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理論困惑
一、作為犯抑或不作為犯的歸屬之困惑
二、稱謂及概念界定之困惑
三、罪刑規范依據之困惑
四、“等置根據”之困惑
五、因果關系之困惑
第二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實務難題
一、同純正不作為犯的界分難題
二、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界分難題
三、罪與非罪的界分難題
四、不作為的共犯認定難題
第二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等置理論述評
第一節 形式的作為義務說述評
一、形式的作為義務說綜述
二、法定的義務來源之質疑
三、職業上的義務來源之檢討
四、基于法律行為的義務來源之檢討
五、基于先行行為的義務來源之檢討
六、總結
第二節 功能二分說述評
一、功能二分說綜述
二、與“形式的作為義務說”之比較
三、功能二分說評析
第三節 等價性理論述評
一、等價性理論概述
二、整體等價說述評
三、主觀因素等價說述評
四、形態等價說述評
五、等價性之我見
第四節 國外探索內在根據的學說述評
一、原因支配說述評
二、排他性支配及支配領域說述評
三、原因前行為說述評
第五節 我國學界創新研究述評
一、自愿支配說述評
二、排他支配設定說述評
三、利用前行為說述評
四、因果前行為說述評
五、等置根據多元標準結合說述評
第三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范疇與規范依據
第一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范疇說明
一、不法表現形式上的不作為
二、可罰根據上的結果犯屬性
三、以自我設定保障義務為條件的因果性
四、定義性總結及不法構造的概略說明
第二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規范依據及范圍
一、規定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罪刑規范類型
二、涵攝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罪刑規范的判斷根據
三、不純正不作為犯在規范上的范圍
四、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法定性
第四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保障義務
第一節 因風險制造設定保障義務
一、由合法作為的風險制造設定保障義務
二、由不法行為的風險制造例外地設定保障義務
第二節 由風險承諾設定保障義務
一、風險承諾的法理與界限
二、風險承諾的類型與判斷根據
三、風險承諾的內容
第五章 因果原理與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因果性
第一節 因果學說述評與因果判斷原理
一、因果學說述評
二、因果判斷的原理
第二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因果學說述評
一、防果條件說述評
二、義務型因果說述評
第三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因果性
一、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因果構造
二、不作為的原因性判斷
三、施救不作為的非原因性
第六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故意與過失
第一節 故意的法理與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對象與內涵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故意
第二節 過失的法理與不純正不作為犯的過失
一、過失理論的演進
二、過失的基本原理
三、不純正不作為犯的過失
第七章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共同參與
第一節 犯罪參與的類型與形式
一、犯罪參與的類型
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參與形式
第二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幫助參與
一、由不純正不作為犯構成的幫助犯
二、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幫助犯
第三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其他參與形式
一、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共同正犯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教唆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