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圖書介紹
為代表委員推薦好書:關于依法治國的書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18:16 新華網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那么,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實現依法治國、執政為民的歷史過程中,我們又有哪些經典的書籍值得我們參考呢?在采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部分專家學者的基礎上,我們今天推出的是關于依法治國的好書: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1.《社會主義法制理論讀本》
張福森主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這本書是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干部學習讀本,是全國各級領導干部學習法律知識的必讀書目。本書主要包括中國法制發展的歷史進程、鄧小平法制理論與依法治國、憲法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保障等內容。
2.《在中南海和大會堂講法制》(曹建明等著,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
《在中南海和大會堂講法制二》(王惠巖等著,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
這兩本書收入的都是一些著名法學家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全國人大常委講課的內容。全部講座涉及的都是聯系實際、具有重要現實價值的課題,而且講課內容也是經過課題組長期研究、精心準備而形成的。其中,第一本書收入了1994年12月至1999年4月法學家定期在中南海和大會堂進行法制講座的全部講稿16篇。內容涉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等問題。第二本書收入了1999年6月至2002年4月,數十位當代著名法學家定期在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進行法制講座的講演稿17篇。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政權理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我國的法制建設、西部開發的法制保障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
許崇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本書作者許崇德是憲法學研究的前輩、我國第一位憲法學教授、第一位憲法學博士生導師。從1954年開始,他就開始介入憲法制定工作。因此,本書的最大價值就在于,作者以修憲過程親歷人的身份,用大量的史實資料全面介紹了建國后憲法的發展史,重點介紹了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詳盡地分析了憲法條文的內容,對兩部憲法產生過程的介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為后來者提供了研究上的便利。尤其要指出的是,在全書大約67萬字中,作者用不少文字講述了修憲過程中的大量細節,特別是記載、分析了不同學者、專家對修憲發表的意見及其分歧。可以說,這是為數不多的詳盡論述建國以來憲法發展史的重要著作,值得一讀。
4.《比較憲法》
王世杰、錢端升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本書是一部具有系統憲法知識,講授比較憲法的教科書。其內容摘選了列國憲法上或法律上諸種不同的規定,不以國別為標準,而以現代一般憲法上所規定之問題為標準,在各個問題之下,展示了學者諸種不同的意見。要說明的是,盡管本書成形于上個世紀30年代,但是,對于今天我們理解憲法精神仍有著重要的意義。
5.《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
夏勇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訂
本書在形式上分為一篇緒論和五編論題以及在這些論題之下形成的12篇專論,約66萬字。本書主題所論涉的乃是中國人權利發展的問題,主要是從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演進,民間調解與權利保護,公民財產權利的發展與保護等角度研究中國公民權利的發展。核心論點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人的權利也得到了發展。這種論點,相對于此前中國社會的權利狀況而言,可以說是一不爭的社會現實。然而,正是基于這一點,它作為一部學術論著,其所具有的意義就不在于它的這種論點,而在于它是如何得到這一論點以及在得出這一結論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它們給我們提供的警省,更為主要的是它如何描述和解釋其所設定的關于中國人權利發展過程的研究論題。在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所要建立的是以公民權利保護為核心的法律體系,那么,本書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啟迪。
6.《論法的精神(上、下)》
孟德斯鳩著,商務印書館,1982年
該書是亞里士多德之后的最重要的社會政治著作之一,它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美國1787年憲法都起了直接影響,對人類政治文明起過很大啟迪作用。這本書把法放在不同的文化、社會生活、習慣傳統、政治體制中來考察,揭示出法律背后的法及其精神和意蘊,梳理出西方近代政治法律的一種傳統淵源。孟德斯鳩所倡導的法的精神,至今仍值得關注。
7.《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美]哈羅德·J·伯爾曼,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
這是美國法學家伯爾曼的一部法律史專著。本書自1983年出版以來,獲得了法學界的極大好評。牛津大學馬德格倫學院研究員艾伯特遜指出,“無論我們對伯爾曼所謂西方法律傳統的現實及其危機有何看法,我們必須認真地看待他對發生于11世紀末到13世紀末的法律變化的分析。不管人們多么不同意他的解釋,該書的巨大容量不能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分析不同國家的不同法律制度,并對它們加以比較方面,伯爾曼可謂游刃有余,無與倫比。”舊金山大學法學教授巴塞特稱《法律與革命》是“一部極富論戰性且深掘歷史的力作”,“伯爾曼是社會主義法特別是蘇聯法律制度、當代法理學和商法諸領域公認的杰出權威,他就是以這樣的優勢寫作本書的。在現存的美國法學家中,能夠廣博地匯集編年史寫作任務的,誠可謂非伯爾曼莫屬。”“伯爾曼這部書的不朽貢獻不僅僅在于由于他對法律史的傳統研究方法的徹底批判,更為重要的是,作為這一批判的必然結果,伯爾曼成功地重新激起法律家們對我們法律遺產中最基本問題的興趣”。
傾注了伯爾曼四十多年心血的《法律與革命》,集其在中世紀早期羅馬法和教會原始材料以及在知識傳播中的近五十年認真批評性的學術成就,將一個西方法律傳統的歷史清晰地歸納整理出來了。伯爾曼這部洋洋灑灑70萬字的巨著為人們,特別是為正在思考法治問題、探索法治之路的中國人解讀西方法治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8.《社會契約論》
[法]盧梭著,商務印書館,1982年
盧梭是18世紀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他的這本《社會契約論》是18世紀以來,對于民主政治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的經典之作。在這部書中,盧梭對于自由和平等的推崇和追求,他為建立民主政治而作的理論探索,以及他所提出的人民主權思想,有關代議制的論述等等,都可以給我們以很大的啟迪。
9.《當代主要法律體系》
[法]勒內·達維德著,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
這是法國著名的比較法學家勒內?達維德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使他成為比較法學家的成名作。勒內?達維德生于法國巴黎,曾先后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30—1933年任羅馬私法劃一化國際研究所副秘書長,參加過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的民法典起草工作。并曾率團參加過聯合國國際商法委員會。他還先后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巴黎、埃克斯一馬賽、及哥倫比亞、耶魯、慕尼黑、德黑蘭等大學擔任教授和客座教授。達維德著述頗豐,其中《當代主要法律體系》一書被西方學者稱為當代比較法學的權威著作,曾被譯成德、英、西、芬、匈、意、葡、俄等八種文字。該書初版于1964年,到1982年已再版8次。1984年1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漆竹生教授根據達洛茲出版社1982年第8版譯出的中譯本,達維德為中譯本做了序。
在考慮到法的基本穩定的因素,概括世界各國法的主要特征基礎上,達維德將世界上的法分為羅馬日爾曼法系、普通法系、社會主義法系及其它各國法系,并對各個法系的歷史形成、法的結構、法的淵源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在書中,他以比較研究的方法為主,以歷史的、哲學的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為輔,對世界各國法律進行了宏觀的比較研究,全面貫穿了他的世界法律統一主義思想。
作者不回避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法系,讀后,有一種“第三只眼睛”看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感覺,為我們在80年代“反思傳統法學”、“更新法學觀念”,在一定意義上提供參照系。雖然作者對中國法的認識有許多偏頗錯誤之處,但該書在中國比較法學的研究與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其在世界比較法領域中的地位,則更不容忽視。
10.《憲法學教程》
[法]萊昂·狄驥著,遼海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
當我們翻開任何一本法國當代的憲法或行政法著作時,只要隨意地瀏覽一下腳注或索引,都可以看到兩位學者的名字,他們就是萊昂·狄驥(LeonDuguit)和莫里斯?奧里烏(MauriceHauriou)。這兩位學者已經成為思想史和學術史上的經典人物,是研究和學習法國公法時所不能跳過的作家。狄驥生于1859年,1882年在波爾多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同年取得大學任教資格。從1886年開始,他一直在波爾多大學法學院任教,直至去世。因此,以他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學術群體被稱為“波爾多學派”。狄驥一生著述甚豐,其中的傳世之作主要有:《憲法論》(兩卷)、《憲法學教程》、《公法的變遷》和《法律與國家》等。
狄驥所有研究的出發點都是社會而不是個人。他認為,人從其出生開始便處在社會之中,人的存在有賴于各種社會關系的支持。在行政法學領域,狄驥第一個系統闡述了“公務責任”的觀念,在公務人員的職業責任(即行政責任)與他們的個人責任之間作出了明確的區分,并且嚴格界定了“越權行為”(ultravires)這一重要概念。他指出:政府的一切行為都應當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程序規則和實質規則。憲法和行政法的目的就是確定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的權限和辦事程序,任何超越權限或不符合程序的行為都應當被宣布為無效。這些思想現在已經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理念。
11.《法律的故事》
[美]約翰·梅西·贊恩著,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
作者通過利用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故事,把西方法律的精神和原理,解釋得十分透徹和明朗,使人對法律產生直觀而深入的認識。諸如對法律的由來、漢摸拉比法典、古希臘人的法律智慧等問題都是用生活中的故事來表達的,簡單易懂而又不失深刻性。
12.《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上、下卷)》
[美]麥迪遜著,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麥迪遜被美國人尊稱為“憲法之父”,“他把政治家的深謀遠慮與學者的博聞強記集于一身。”他的這本書記載了1787年美國建國之父們設計聯邦政府的全過程,記錄了制憲會議的代表們在每天會議上的發言和辯論的原始記錄。全書按麥迪遜在制憲會議上期間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了歷史原貌。制憲會議記錄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憲政文獻,它忠實地表現了美國制憲者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所展露的異乎尋常的政治智慧與政治品格。可以說,制憲過程的辯論是政治歷史上光輝的一頁。[采訪整理:李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