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1. 【頒布時間】2012-6-27
    2. 【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3. 【發文號】匯發[2012]38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國家外匯管理局
    6. 【法規來源】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laws/law_detail.jsp?ID=80302000000000000,43&id=4

    7. 【法規全文】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附5: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登記表

    企業名稱
    (加蓋企業公章) 組織機構代碼
    擬開戶情況(企業填寫)
    境外開戶銀行名稱
    (中文或英文)
    境外開戶銀行代碼(SWIFT CODE或
    金融機構標識碼)
    境外開戶戶名
    (中文或英文)
    境外開戶
    國別或地區
    境外開戶銀行地址
    (中文或英文)
    賬戶收支信息報送協議或其補充協議編號
    外匯局登記情況
    □年度累計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規模為 。
    □成員公司組織機構代碼:

    □同意企業在上述銀行開立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賬戶。
    □其他: 。

    外匯局(蓋章)
    經辦人: 復核人:
    聯系電話:
    年 月 日
    (一式兩聯 第一聯:企業留存聯 第二聯:外匯局留存聯)

    附6: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資格登記表

    企業名稱
    (加蓋企業公章) 組織機構代碼
    地 址
    聯 系 人 聯 系 電 話
    情況說明(企業填寫)






    外匯局審核情況
    □近兩年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
    □同意該企業出口收入存放境外。
    □其他: 。

    外匯局(蓋章)
    外匯局代碼:
    經辦人: 復核人:
    聯系電話:
    年 月 日
    (一式三聯 第一聯:企業留存聯
    第二聯:主辦企業所在地外匯局留存聯 第三聯:簽發外匯局留存聯 )
    附7: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現場核查通知書
    編號:
    : (企業名稱)
    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相關規定,因 (原因),現對你單位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間發生的業務進行現場核查,核查方式為:
    □企業報告
    □約見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
    □現場調查
    □其他
    收到本通知后,請將回執聯反饋外匯局,并于 個工作日內準備好相關資料,接受外匯局的核查。
    特此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年 月 日
    --------------------------------------------------------------------現場核查通知書回執聯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企業名稱)已收到編號為 的現場核查通知書。

    法人代表或其授權人簽字:
    企業公章:
    年 月 日

    附8: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分類結論告知書
    編號:

    : (企業名稱)
    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相關規定,依據對你單位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間業務進行現場核查的結果,以及你單位遵守外匯管理等相關規定的情況,擬作出如下分類結論:
    □將你單位分類結果定為:□A類 □B類 □C類,B/C類管理期限自分類結論發布之日起一年。
    □注銷名錄。
    收到本通知后,請將回執聯反饋外匯局。如對分類結論有異議,請于 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申述。
    特此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年 月 日
    --------------------------------------------------------------------
    分類結論告知書回執聯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企業名稱)已收到編號為 的分類結論告知書。
    法人代表或其授權人簽字:
    企業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銀行企業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32號)、《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制定本操作規程。
    一、企業主體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名錄登記 1.企業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后,需持《細則》第三、四條規定的材料,到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手續。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為企業登記名錄,并設置輔導期標識。完成名錄登記后,外匯局為企業辦理監測系統網上業務開戶。
    3.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向金融機構發布全國企業名錄信息。

    1.屬地管理原則,即企業受注冊所在地外匯局監管,應當到注冊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相關業務(下同)。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名錄登記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金融機構不得為不在名錄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3.已辦理外匯登記手續的保稅監管區域企業(以下簡稱區內企業)需要從事對外貿易的,應憑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登記證明和《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以下簡稱《確認書》),到所在地外匯局完成名錄登記手續。
    4.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名錄登記比照具有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辦理。
    5.外匯局對新列入名錄企業實施輔導期管理。輔導期起始日期為名錄登記當日,截止日期為企業列入名錄后發生首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之日起第90天。
    6.外匯局長期留存《確認書》, 留存《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名錄變更 1.名錄內企業的企業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公司類型、經營范圍或聯系方式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事項發生之日起30天內,持相應變更文件或證明的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變更手續。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監測系統變更企業的名錄登記信息。
    3.企業因注冊地址變更導致所屬外匯局發生變化的,外匯局還應當通過監測系統進行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變更操作,并遷移該企業業務數據。
    4.發生外匯局機構撤并或增加時,外匯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的變更操作。 1.屬地管理原則。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監測系統中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變更操作權限在外匯局各分局。中心支局、支局轄內企業需變更所屬外匯局代碼的,由所在地外匯局逐級上報至分局,再由分局通過監測系統進行變更操作。
    2.因機構撤并或增加等原因導致需大批量變更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的,分局可上報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總局),由總局統一后臺處理。
    3.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名錄注銷 1.外匯局可根據企業申請、現場核查等情況或定期通過下列方式,將符合《細則》第七、八條規定情況的企業從名錄中注銷:
    (1)通過工商、商務管理部門網站或其他方式獲取被工商管理部門注銷或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以及被商務管理部門取消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信息;
    (2)通過監測系統查詢連續兩年未發生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企業信息。
    2.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注銷企業名錄,并撤銷該企業網上業務開戶。 屬地管理原則 1.注銷名錄后,經申請再次被列入名錄的企業,視為新列入名錄企業納入輔導期管理。
    2.企業主動申請注銷名錄的,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外匯局強制注銷企業名錄的,留存外匯局確定企業存在規定情況的相關材料5年備查。

    二、錯誤數據處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進出口貨物報關單錯誤數據修正 1.進出口貨物報關單錯誤數據指因核心要素為空或代碼類數據項在監測系統基礎代碼表中不存在,無法正確入庫而被自動存入錯誤數據表的報關單數據。
    2.企業可通過下列方式修正報關單錯誤數據:
    (1)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外匯局辦理手工修正;
    ①進口貨物報關單或出口貨物報關單;
    ②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2)到海關辦理相應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手續,通過部門間數據交換自動完成監測系統數據修正。
    3.對于已正確入庫的報關單數據,企業如需修改或刪除,應當到海關辦理相應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手續后,再通過部門間數據交換自動完成監測系統數據修正。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按下列原則對報關單錯誤數據進行手工修正:
    (1)報關單核心要素不全的,修改補全相關數據;
    (2)監測系統基礎代碼表缺失的,可由分局以書面形式向總局申請,由總局審核并在監測系統中增加相應代碼后,再修改相關數據。 1.核心要素包括企業代碼、進出口日期、貿易方式、成交幣種和成交總價;代碼類數據項包括貿易方式和幣種。
    2.報關單錯誤數據類型包括:
    (1)企業代碼為空;(2)進口日期為空;(3)出口日期為空;(4)貿易方式為空;(5)幣種為空;(6)成交總價為空或零;(7)超代碼范圍。
    3.外匯局應定期清理監測系統中的報關單錯誤數據。對于企業代碼為空的,外匯局可根據管理需要,按照企業名稱等進行判斷并處理。
    4.可修改的報關單數據要素包括企業代碼、進出口日期、貿易方式、商品明細記錄的成交幣種和成交總價。
    5.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貿易收付匯錯誤數據修正 1.貿易收付匯錯誤數據指外匯局在日常管理或現場核查過程中發現的監測系統中與企業貿易收付匯實際業務情況不符的收付匯數據。
    2.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將錯誤數據及錯誤原因告知相關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應當通知企業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再將修正后的信息及時報送外匯局。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按下列原則對收付匯錯誤數據進行處理:
    (1)屬于貿易外匯監測范圍的,通過金融機構從源頭修改并重新報送;
    (2)不屬于貿易外匯監測范圍的,在監測系統中直接刪除。 貿易收付匯數據錯誤原因主要包括企業代碼、收付匯日期、幣種、金額、交易編碼、收付匯性質等信息與實際業務情況不符。
    三、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待核查賬戶開立管理 1.金融機構為企業開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以下簡稱待核查賬戶)時,應通過外匯賬戶信息交互平臺,查詢該企業是否已在開戶地外匯局進行基本信息登記;基本信息已登記的,金融機構可直接為其開立待核查賬戶。
    2.金融機構為企業開戶后,應于次日按照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報送數據的要求將相關數據及時報送外匯局。 1.金融機構應按規定為企業開立待核查賬戶。
    2.待核查賬戶按活期存款計息。 待核查賬戶納入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代碼為1101。
    待核查賬戶收支管理 1.金融機構在為企業辦理外匯資金入賬前,應查詢企業名錄狀態,確定收匯資金性質,無法確定的要及時與企業聯系,要求企業說明,并將企業貿易外匯收入劃入待核查賬戶。
    2.企業一筆收匯既有貨物貿易也有服務貿易的,其中貨物貿易部分應當進入待核查賬戶,服務貿易部分金融機構在審核相應合同、發票后可根據企業要求直接結匯或進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企業暫無法區分資金性質和相應金額或無法提供服務貿易相應單證的,整筆資金應一并進入待核查賬戶。
    3.代理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收匯。代理方收匯后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委托方,也可結匯將人民幣劃轉給委托方;委托方收取代理方外匯劃出款項時,無需進入其待核查賬戶。
    4.轉讓信用證項下貿易收匯,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轉讓信用證相關約定判斷款項歸屬,并按照“誰出口誰收匯”的原則進行解付,其中屬于第二受益人的出口收匯應直接劃入第二受益人的待核查賬戶。
    5.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收入不進入待核查賬戶,可直接劃入企業的人民幣賬戶。
    6.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項下資金,在金融機構放款及企業實際收回出口貨款時,均無需進入企業待核查賬戶,可直接劃入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
    7.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應查詢企業名錄狀態與分類狀態,并按規定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貿易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 1.待核查賬戶的收支應當符合《細則》第十三條規定的范圍。
    2.待核查賬戶之間資金不得相互劃轉。
    3.待核查賬戶中的外匯資金必須先劃入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后方可用于對外支付貨款、還貸等支出。
    4.待核查賬戶資金直接結匯的,相應人民幣可按實際支付需要使用。 1.由于企業錯誤說明或金融機構工作失誤導致資金誤入待核查賬戶的,應區分下列情況處理:
    (1)屬于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的資金誤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說明,為其辦理該筆收匯劃入待核查賬戶手續;
    (2)服務貿易項下收匯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說明及相關合同、發票等有關單證,直接為其辦理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
    (3)出口貿易融資款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可直接為企業辦理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
    (4)資本項目項下收匯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出具的《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為企業辦理從待核查賬戶劃出手續。
    2.待核查賬戶中的外匯不能用于質押人民幣貸款、外匯融資或理財業務。
    3.公檢法等執法部門可以依法憑強制執行證明文件等直接從待核查賬戶劃款。

    四、企業報告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貿易信貸業務報告 1.A類企業30天以上(不含)的預收貨款或預付貨款、B類和C類企業在監管期內發生的預收貨款或預付貨款,企業應當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出口或進口日期、預計出口或進口對應的預收或預付金額、關聯關系類型等信息。
    2.A類企業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B類或C類企業在監管期內發生的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企業應當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收款或付款日期、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對應的報關金額、關聯關系類型等信息。
    3.對于按上述1、2規定應當報告的貿易信貸業務,企業未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4.對于上述1、2規定范圍以外的貿易信貸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嚴格審核,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將存在異常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貿易信貸業務信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貿易信貸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貿易信貸業務信息,若對應報關單數據或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區內企業的保稅和非保稅業務均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貿易信貸業務報告。如用于報告的報關單或收付款數據在監測系統中不存在,則無需報告。
    4.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貿易融資業務報告 1.對于90天以上(不含)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預計付款日期在貨物進口日期之后的,企業應當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預計付款日期、對應報關金額、業務性質等信息。
    2.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企業未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3.對于90天以內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嚴格審核,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將存在異常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 1.按規定應當報告的貿易融資業務,系指企業通過銀行表外貿易融資產品(如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導致實際對外付款日期遲于貨物進口日期超過90天的業務,不包括進口押匯、國內外匯貸款等表內貿易融資。
    其中:貨物進口日期以進口貨物報關單上標明的進口日期為準;實際對外付款日期以國際收支申報單證上標明的付款日期為準。
    2.對于已報告的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信息,若企業擬通過表外貿易融資展期或續辦新的表外貿易融資產品延遲對外付款日期,或特殊情況下需要提前償付的,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3.對于已報告的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信息,若對應進口報關單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4.區內企業的保稅和非保稅業務均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貿易融資業務報告。如用于報告的報關單數據在監測系統中不存在,則無需報告。
    5.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轉口貿易收支業務報告 1.對于單筆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項下收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企業應當在收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付款日期、付款金額等信息。
    2.對于單筆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支后收項下付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企業應當在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收款日期、收款金額等信息。
    3.對于按上述1、2規定應當報告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企業未在收款或付款后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4.對于上述1、2規定范圍以外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外匯收支與進出口的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加大對其數據修改和刪除操作的審核力度,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
    將存在異常的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信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信息,若對應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區內企業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轉口貿易收支業務報告。
    4.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差額業務報告 1.對于單筆進口報關金額與相應付匯金額、單筆出口報關金額與相應收匯金額存在差額的,企業可根據該筆差額對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差額金額及差額原因等信息。
    2.對于存在多收匯差額或多付匯差額的,企業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對于存在多出口差額或多進口差額的,企業可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
    (2)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加大對其數據修改和刪除操作的審核力度,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
    將存在異常的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的差額業務信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差額業務信息,若對應報關單數據或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報告 1.對于下列業務,收匯或進口企業可向所在地外匯局報告,并辦理收匯或進口數據的主體變更手續:
    (1)因企業分立、合并等原因導致進出口與收付匯主體不一致;
    (2)捐贈進口項下進口與付匯主體不一致;
    (3)經外匯局認定的其他進出口與收付匯主體不一致的情況。
    2.對于上述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應在收匯或進口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貿易主體不一致的原因、需報告的收匯申報號或進口貨物報關單號、相應的收匯金額或進口金額及其變更后的企業代碼和名稱、企業所屬外匯局);
    (2)出口合同或進口合同;
    (3)收入申報單或進口貨物報關單;
    (4)捐贈協議(僅捐贈業務提供);
    (5)相關部門出具的分立、合并證明文件(僅企業分立、合并的提供);
    (6)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企業超過規定期限報告的,還應說明未能及時報告的原因。
    3.已報告的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信息有誤的,企業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申請撤銷變更:
    (1)情況說明(說明撤銷原因和原報告事項及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4.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監測系統為企業辦理數據主體變更或變更撤銷操作。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逾期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
    (2)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1.已報告的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只能由原報告企業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撤銷變更。
    2.對于已進行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轉口貿易或差額等業務報告的收匯或進口數據,不得再進行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報告。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輔導期業務報告 1.企業應當根據輔導期內實際業務發生情況,逐筆對應貨物進出口與貿易外匯收支或轉口貿易外匯收入與支出數據,如實填寫《進出口收付匯信息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表》),并在輔導期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將加蓋企業公章的《報告表》報送所在地外匯局。
    2.《報告表》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1)出口/付款與相應收款/進口的逐筆匹配情況;
    (2)轉口貿易收入與相應支出的逐筆匹配情況。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應對企業報告的輔導期業務信息進行抽查,必要時可要求企業提供相關有效憑證、商業單據或其他證明材料。
    3.對于抽查范圍內的企業,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報告數據逐筆對應的,進一步審查企業的非現場監測情況與報告數據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可將其列為重點監測企業;
    (2)報告數據無法逐筆對應的,進一步審查企業已報告的貿易信貸等業務數據,與無法對應的輔導期業務報告數據是否相符,以及不相符是否存在合理性等。若不相符且不具合理性,可將其列為重點監測企業;
    (3)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情況嚴重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4.對于未按規定報告的企業,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1.外匯局可結合實際情況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
    2.外匯局自行確定《報告表》格式。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報告表》原件及其他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其他特殊交易報告 對于貨物進出口與貿易收付款業務中發生的其他特殊交易,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不納入非現場監測。
    3.外匯局可定期查看企業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信息,若企業報告金額較大或顯著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的匹配情況,外匯局可進一步審查相關業務具體情況及其合理性,并通過監測系統“監測記錄”模塊記錄備查。 1.對于已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信息,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到外匯局現場申請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信息,若對應進出口或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五、登記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 1.企業辦理進口付匯或開證手續前,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下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1)以信用證、托收方式結算的,提交進口合同;
    (2)以匯款方式結算的(預付貨款除外),提交進口合同、進口貨物報關單;
    (3)以預付貨款方式結算的,提交進口合同、發票;單筆預付貨款金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還須提交經金融機構核對密押的外方金融機構出具的預付貨款保函;
    (4)對于進口與支出主體不一致的業務,除按不同結算方式提交相關材料外,還應區分下列情況提交證明材料:
    ①屬于捐贈進口業務的,提交捐贈協議;
    ②因企業分立、合并原因導致的,提交相關部門出具的分立、合并證明文件;
    ③對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業務,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5)對于貿易收匯的退匯支付,應在書面申請中具體說明退匯原因以及退匯同時是否發生貨物退運。因錯誤匯入產生的,提交原收匯憑證;因錯誤匯入以外的其他原因產生的,提交原收入申報單、原出口合同;發生貨物退運的,還應提交對應的進口貨物報關單。
    外匯局按照真實性審核原則,可要求企業補充提供其他有效憑證、商業單據或相關證明材料。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C類企業全部貿易外匯支出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支出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對于合同中付款條款規定需對外支付貨款的,可以辦理登記;對于合同規定以付款以外其他形式抵償進口貨物的,不得辦理登記;
    (3)交易是否合規:C類企業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遠期信用證(含展期)、海外代付等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托收業務,不得辦理轉口貿易外匯支出;
    (4)出口項下退匯的境內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外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C類企業”;
    (2)業務類別為“付匯”;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4.對于代理進口業務,代理方為C類企業的,應當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支出登記。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可分次使用,可簽注多筆付匯信息。
    3.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企業提交的《登記表》,在監測系統銀行端查詢并核對相應《登記表》電子信息;在《登記表》有效期內,按照《登記表》注明的業務類別、結算方式和“外匯局登記情況”,在登記金額范圍內為企業辦理相關業務,并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簽注《登記表》使用情況。對于業務類別為“付匯”的《登記表》,結算方式為“信用證”的,在開證時簽注付款金額,在信用證實際付款時補簽注申報單號;結算方式非“信用證”的,在付款時同步完成申報單號和金額的簽注。
    4.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原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1.貿易外匯收入從待核查賬戶結匯、劃出或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出口貿易融資款項前,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下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1)以信用證、托收方式結算的,提交收入申報單、出口合同;
    (2)以匯款方式結算的(預收貨款除外),提交收入申報單、出口合同、出口貨物報關單;
    (3)以預收貨款方式結算的,提交收入申報單、出口合同、發票;
    (4)對于出口貿易融資放款,提交與金融機構簽訂的融資協議、出口合同、發票;
    (5)對于出口與收入主體不一致的業務,除按不同結算方式提交相關材料外,還應區分情況提交證明材料:因企業分立、合并原因導致的,提交相關部門出具的分立、合并證明文件;對于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提交相關材料;
    (6)對于貿易付匯的退匯收入,應在書面申請中具體說明退匯原因以及退匯同時是否發生貨物退運。因錯誤匯出產生的,提交原支出申報單、收入申報單;因錯誤匯出以外的其他原因產生的,還應提交原進口合同;發生貨物退運的,還應提交對應的出口貨物報關單;
    (7)因匯路不暢需要使用外幣現鈔結算的,辦理外幣現鈔結匯業務登記時應提交出口合同、出口貨物報關單;結匯現鈔金額達到規定入境申報金額的,還應提交經海關簽章的攜帶外幣現鈔入境申報單。
      外匯局按照真實性審核原則,可要求企業補充提供其他有效憑證、商業單據或相關證明材料。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C類企業全部貿易外匯收入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收入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交易是否合規:C類企業不得簽訂包含90天以上(不含)收匯條款的出口合同,不得辦理轉口貿易外匯收入;
    (4)進口項下退匯的境外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內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C類企業”;
    (2)貿易外匯資金從待核查賬戶結匯、劃出以及出口貿易融資放款,業務類別均為“收匯”;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中注明“待核查賬戶結匯、劃出”或“出口貿易融資放款”字樣。
    4.對于代理出口業務,代理方為C類企業的,應當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可分次使用,可簽注多筆收匯信息。
    3.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企業提交的《登記表》,在監測系統銀行端查詢并核對相應《登記表》電子信息;在《登記表》有效期內,按照《登記表》注明的業務類別、結算方式和“外匯局登記情況”,在登記金額范圍內為企業辦理相關業務,并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簽注《登記表》使用情況。對于業務類別為“收匯”的《登記表》,屬于貿易融資業務的,在金融機構放款時按對應的境外回款總額簽注收款金額,待企業從境外實際收回貨款時補簽注申報單號;對于貿易融資以外的其他貿易收款,在資金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時同步完成申報單號和金額的簽注。
    4.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原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B類企業超可收/付匯額度的貿易外匯收支登記 1.由于下列原因造成可收/付匯額度不足的,企業可經外匯局登記后辦理相應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1)無貨物退運的退匯;
    (2)錯匯款退匯;
    (3)海關審價;
    (4)大宗散裝商品溢短裝;
    (5)市場行情變動;
    (6)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2.企業可收/付匯額度不足的,在辦理付匯、開證、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或向金融機構申請出口貿易融資款項前,應當持本規程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登記規定的相關材料以及額度不足證明材料,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3.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4.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B類企業超可收/付匯額度的全部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收支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對于合同中付款條款規定需對外支付貨款的,可以辦理支出登記;對于合同規定以付款以外其他形式抵償進口貨物的,不得辦理支出登記;
    (3)交易是否合規:B類企業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業務、不得簽訂包含90天以上(不含)收匯條款的出口合同。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指標情況好轉且沒有發生違規行為的,自列入B類之日起6個月后,經登記可辦理上述業務;
    (4)進口項下退匯的境外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內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出口項下退匯的境內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外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B類企業超額度”;
    (2)貿易外匯資金從待核查賬戶結匯、劃出以及出口貿易融資放款,業務類別均為“收匯”;付匯或開證的業務類別為“付匯”;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 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不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對于收入業務,相應注明“待核查賬戶結匯、劃出”或“出口貿易融資放款”字樣。
    4.對于代理業務,代理方為B類企業且可收/付匯額度不足的,應當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收支登記。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或“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原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B類企業超比例或超期限轉口貿易收支登記 1.B類企業同一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入超過相應支出金額20%(不含)的,支出和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前,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下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1)收入和支出申報單(收入登記時提供);
    (2)買賣合同;
    (3)提單、倉單或其他貨權憑證;
    (4)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2.分類監管有效期內指標情況好轉且沒有發生違規行為的B類企業,自列入B類之日起6個月后,經登記可以辦理同一合同項下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管理內容1”所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3.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4.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同一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入超過相應支出金額20%(不含)的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收入或支出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交易是否合規: B類企業不得辦理同一合同項下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業務類別為“其他”;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B類企業轉口貿易超比例收入”或“B類企業轉口貿易超期限收支”字樣,同時注明“不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或“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原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B類企業90天以上延期付款登記 1.企業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前,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下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1)進口合同;
    (2)進口貨物報關單;
    (3)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指標情況好轉且沒有發生違規行為的B類企業,自列入B類之日起6個月后,可經外匯局事前逐筆登記后辦理此項業務,登記管理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付匯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業務類別為“其他”;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B類企業90天以上延期付款”和“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B類企業90天以上延期收款登記 1.企業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前,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下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1)出口合同;
    (2)出口貨物報關單;
    (3)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指標情況好轉且沒有發生違規行為的B類企業,自列入B類之日起6個月后,可經外匯局事前逐筆登記后辦理此項業務,登記管理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收匯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業務類別為“其他”;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B類企業90天以上延期收款” 和“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 “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超期限或無法原路退匯登記 1.對于超期限或無法按照《細則》第十六條規定辦理的退匯業務,企業除按本規程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登記有關退匯規定提交材料外,還應當在書面申請中說明造成超期限或無法原路退匯的原因,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下列退匯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1)退匯日期與原收(付)款日期間隔在180天(不含)以上且存在合理原因的;
    (2)特殊情況導致進口項下退匯的境外付款人不為原收款人、境內收款人不為原付款人,或出口項下退匯的境內付款人不為原收款人、境外收款人不為原付款人。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收匯或付匯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業務類別為“收匯”或“付匯”;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 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超期限或無法原路退匯”字樣;對于B類企業,退匯同時發生貨物退運的,應注明“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屬錯匯或無貨物退運的,應注明“不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或“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登記 1.待核查賬戶的資本項目資金從待核查賬戶劃出前,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以及資本項目外匯賬戶賬號)、收匯憑證和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資本項目資金誤入待核查賬戶的,不得直接結匯。外匯局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對誤入待核查賬戶的資本項目資金劃轉業務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
    2.審核原則:
    (1)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2)擬登記的資金劃出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業務類別為“其他”;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擬劃轉的資本項目外匯賬戶賬號;對于B類企業,還需注明“不需電子數據核查”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金融機構應按照《登記表》上注明的賬號,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將資金劃轉入賬,不得直接結匯。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其他業務登記 1.對于外匯局認定其他需要登記的業務,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需登記的事項和具體內容)和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2.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向企業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紙質《登記表》,并通過監測系統將《登記表》電子信息發送指定金融機構。
    3.企業憑《登記表》在登記金額范圍內、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1.登記管理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授權原則。
    2.審核原則:
    (1)登記業務是否具有合理性;
    (2)提交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3)擬登記的收匯或付匯要素與提交材料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3.《登記表》的有效期原則上不超過1個月。《登記表》填寫要求:
    (1)登記類別為“其他”;
    (2)依據登記業務的具體情況,確定業務類別;
    (3)指定一種結算方式;
    (4)指定一家金融機構;
    (5)對于B類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電子數據核查,并在“外匯局登記情況”欄注明相應字樣。 1.登記業務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一份《登記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機構使用。金融機構《登記表》審核與簽注要求同“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登記”或“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登記”。
    3.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六、電子數據核查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電子數據核查額度調整 1.對于下列原因造成出口可收匯額度或進口可付匯額度與實際業務需要存在較大偏差的,企業可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調增或調減額度:
    (1)業務規模增長超過預期;
    (2)結算方式發生結構性變化;
    (3)貿易信貸結構發生重大調整;
    (4)貿易融資結構發生重大調整;
    (5)貿易收付款模式發生重大調整;
    (6)行業類型或主營業務范圍發生重大調整;
    (7)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2.企業應當持書面申請(說明具體的調整原因、調整金額)和相關證明材料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申請手續。
    3.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材料無誤后,通過監測系統增加或扣減相應金額的出口可收匯額度或進口可付匯額度。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根據B類企業業務發展變化特點,結合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情況,確定額度調整金額。 1.對于已通過監測系統增加出口可收匯額度或進口可付匯額度的,外匯局不再向企業出具《登記表》。
    2.外匯局留存企業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5年備查。
    進口付匯電子數據核查 1.對B類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實施電子數據核查并按本規程規定審核相關單證后,方可為其辦理付匯或開證手續。
    2.金融機構應當依據B類企業填寫的支出申報單,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查詢企業的進口可付匯余額,并在進口付匯核查界面的“本次核注金額”和“本次核注幣種”欄錄入企業實際付匯或開證金額與相應幣種,供監測系統自動扣減對應進口可付匯額度。
    3.B類企業代理進口業務,委托方如需將外匯資金原幣劃轉給代理方,劃轉時無需實施電子數據核查。代理方收到的相應外匯資金不進入其待核查賬戶。金融機構為代理方開證或付匯時,應當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4.B類企業進口可付匯額度不足的,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表》辦理付匯或開證手續。 1.進口付匯電子數據核查的本次核注金額不得大于進口可付匯余額。
    2.B類企業代理進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付匯,相應付匯納入電子數據核查范圍。 1.核注發生錯誤的,金融機構可自核注之日起15日(含)內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進行撤銷操作,系統自動記錄備查。
    2.金融機構憑“登記類別”為“B類企業超額度”的《登記表》為企業辦理付匯、開證或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時,無需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3.B類企業在貿易退匯同時發生貨物退運的,金融機構應當在辦理相應貿易退匯的付匯或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時,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B類企業的無貨物退運退匯和錯匯款退匯,金融機構應憑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表》辦理相關手續。
    出口收匯電子數據核查 1.對B類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實施電子數據核查并按本規程規定審核相關單證后,方可為其辦理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
    2.金融機構應當依據B類企業填寫的收入申報單,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查詢企業的出口可收匯余額,并在出口收匯核查界面的“本次核注金額”和“本次核注幣種”欄錄入企業實際結匯或劃出金額與相應幣種,供監測系統自動扣減對應的出口可收匯額度。
    3.B類企業代理出口收入應當先進入其待核查賬戶,經電子數據核查后方可結匯或劃出。需原幣劃轉給委托方的,應當先劃入代理方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后再劃轉給委托方,相應外匯資金無需進入委托方待核查賬戶。
    4.B類企業出口可收匯額度不足的,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表》辦理待核查賬戶資金的結匯或劃出手續。 1.出口收匯電子數據核查的本次核注金額不得大于出口可收匯額度。
    2.B類企業代理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收匯,相應收匯納入電子數據核查范圍。
    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電子數據核查 1.金融機構為B類企業辦理出口押匯、福費廷、出口保理等出口貿易融資業務,放款時融資款無需進入企業待核查賬戶,但應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端實施電子數據核查,并按對應的境外回款總額錄入“本次核注金額”和“本次核注幣種”;從境外回款時無需轉入待核查賬戶和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2.B類企業出口可收匯額度不足的,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表》辦理出口貿易融資業務。 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電子數據核查的本次核注金額不得大于出口可收匯額度。可收匯額度不足的,未經外匯局登記,金融機構不得向B類企業發放出口貿易融資款。
    其他業務電子數據核查 1.金融機構為B類企業辦理轉口貿易項下付匯、開證或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時,無需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2.B類企業出口項下外幣現鈔收入無需進待核查賬戶。外幣現鈔結匯時,金融機構應當實施電子數據核查。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片免费天天看 |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视频高清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欧美一级乱理片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a∨毛片一区 | 中文字幕一级毛片视频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短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二三 | 精品国产欧美另类一区 | 黄色美女免费网站 | 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 | 欧美成人日韩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 | 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特黄一片免费 |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 91久久在线 |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美女黄视频在线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看片 | 国产三级中文字幕 |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大片毛片| 欧美在线亚洲国产免m观看 欧美在线一级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 国产三级久久 | 91亚洲精品久久91综合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 | 日本卡一卡2卡3卡4精品卡无人区 | 国产亚洲在线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