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1. 【頒布時間】2021-9-20
    2. 【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3. 【發文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國家監察委員會
    6. 【法規來源】https://www.spp.gov.cn/zdgz/202109/t20210920_529946.shtml

    7. 【法規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國家監察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五條 被調查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監察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所規定的可能有其他妨礙調查行為:

    (一)可能繼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對舉報人、控告人、被害人、證人、鑒定人等相關人員實施打擊報復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不到案,嚴重影響調查的;

    (五)其他可能妨礙調查的行為。

    第九十六條 對下列人員不得采取留置措施: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上述情形消除后,根據調查需要可以對相關人員采取留置措施。

    第九十七條 采取留置措施時,調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應當向被留置人員宣布《留置決定書》,告知被留置人員權利義務,要求其在《留置決定書》上簽名、捺指印。被留置人員拒絕簽名、捺指印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第九十八條 采取留置措施后,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當面通知的,由有關人員在《留置通知書》上簽名。無法當面通知的,可以先以電話等方式通知,并通過郵寄、轉交等方式送達《留置通知書》,要求有關人員在《留置通知書》上簽名。

    因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等有礙調查情形而不宜通知的,應當按規定報批,記錄在案。有礙調查的情形消失后,應當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

    第九十九條 縣級以上監察機關需要提請公安機關協助采取留置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請同級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協助。提請協助時,應當出具《提請協助采取留置措施函》,列明提請協助的具體事項和建議,協助采取措施的時間、地點等內容,附《留置決定書》復印件。

    因保密需要,不適合在采取留置措施前向公安機關告知留置對象姓名的,可以作出說明,進行保密處理。

    需要提請異地公安機關協助采取留置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向協作地同級監察機關出具協作函件和相關文書,由協作地監察機關提請當地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協助。

    第一百條 留置過程中,應當保障被留置人員的合法權益,尊重其人格和民族習俗,保障飲食、休息和安全,提供醫療服務。

    第一百零一條 留置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自向被留置人員宣布之日起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審批可以延長一次,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

    (一)案情重大,嚴重危害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二)案情復雜,涉案人員多、金額巨大,涉及范圍廣的;

    (三)重要證據尚未收集完成,或者重要涉案人員尚未到案,導致違法犯罪的主要事實仍須繼續調查的;

    (四)其他需要延長留置時間的情形。

    省級以下監察機關采取留置措施的,延長留置時間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準。

    延長留置時間的,應當在留置期滿前向被留置人員宣布延長留置時間的決定,要求其在《延長留置時間決定書》上簽名、捺指印。被留置人員拒絕簽名、捺指印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延長留置時間的,應當通知被留置人員家屬。

    第一百零二條 對被留置人員不需要繼續采取留置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及時解除留置。

    調查人員應當向被留置人員宣布解除留置措施的決定,由其在《解除留置決定書》上簽名、捺指印。被留置人員拒絕簽名、捺指印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解除留置措施的,應當及時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或者家屬。調查人員應當與交接人辦理交接手續,并由其在《解除留置通知書》上簽名。無法通知或者有關人員拒絕簽名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案件依法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留置措施自犯罪嫌疑人被執行拘留時自動解除,不再辦理解除法律手續。

    第一百零三條 留置場所應當建立健全保密、消防、醫療、餐飲及安保等安全工作責任制,制定緊急突發事件處置預案,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留置期間發生被留置人員死亡、傷殘、脫逃等辦案安全事故、事件的,應當及時做好處置工作。相關情況應當立即報告監察機關主要負責人,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逐級上報至國家監察委員會。

    第七節 查詢、凍結

    第一百零四條 監察機關調查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根據工作需要,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查詢、凍結涉案單位和個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

    第一百零五條 查詢、凍結財產時,調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調查人員應當出具《協助查詢財產通知書》或者《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送交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郵政部門等單位執行。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并嚴格保密。

    查詢財產應當在《協助查詢財產通知書》中填寫查詢賬號、查詢內容等信息。沒有具體賬號的,應當填寫足以確定賬戶或者權利人的自然人姓名、身份證件號碼或者企業法人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

    凍結財產應當在《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中填寫凍結賬戶名稱、凍結賬號、凍結數額、凍結期限起止時間等信息。凍結數額應當具體、明確,暫時無法確定具體數額的,應當在《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上明確寫明“只收不付”。凍結證券和交易結算資金時,應當明確凍結的范圍是否及于孳息。

    凍結財產,應當為被調查人及其所扶養的親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第一百零六條 調查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對查詢結果進行打印、抄錄、復制、拍照,要求相關單位在有關材料上加蓋證明印章。對查詢結果有疑問的,可以要求相關單位進行書面解釋并加蓋印章。

    第一百零七條 監察機關對查詢信息應當加強管理,規范信息交接、調閱、使用程序和手續,防止濫用和泄露。

    調查人員不得查詢與案件調查工作無關的信息。

    第一百零八條 凍結財產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凍結期限到期未辦理續凍手續的,凍結自動解除。

    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凍結期限的,應當在到期前按原程序報批,辦理續凍手續。每次續凍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一百零九條 已被凍結的財產可以輪候凍結,不得重復凍結。輪候凍結的,監察機關應當要求有關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等單位在解除凍結或者作出處理前予以通知。

    監察機關接受司法機關、其他監察機關等國家機關移送的涉案財物后,該國家機關采取的凍結期限屆滿,監察機關續行凍結的順位與該國家機關凍結的順位相同。

    第一百一十條 凍結財產應當通知權利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要求其在《凍結財產告知書》上簽名。凍結股票、債券、基金份額等財產,應當告知權利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有權申請出售。

    對于被凍結的股票、債券、基金份額等財產,權利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申請出售,不損害國家利益、被害人利益,不影響調查正常進行的,經審批可以在案件辦結前由相關機構依法出售或者變現。對于被凍結的匯票、本票、支票即將到期的,經審批可以在案件辦結前由相關機構依法出售或者變現。出售上述財產的,應當出具《許可出售凍結財產通知書》。

    出售或者變現所得價款應當繼續凍結在其對應的銀行賬戶中;沒有對應的銀行賬戶的,應當存入監察機關指定的專用賬戶保管,并將存款憑證送監察機關登記。監察機關應當及時向權利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出具《出售凍結財產通知書》,并要求其簽名。拒絕簽名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第一百一十一條 對于凍結的財產,應當及時核查。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經審批,應當在查明后三日以內將《解除凍結財產通知書》送交有關單位執行。解除情況應當告知被凍結財產的權利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第八節 搜 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監察機關調查職務犯罪案件,為了收集犯罪證據、查獲被調查人,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對被調查人以及可能隱藏被調查人或者犯罪證據的人的身體、物品、住處、工作地點和其他有關地方進行搜查。

    第一百一十三條 搜查應當在調查人員主持下進行,調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搜查女性的身體,由女性工作人員進行。

    搜查時,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屬、其所在單位工作人員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監察人員不得作為見證人。調查人員應當向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屬、見證人出示《搜查證》,要求其簽名。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屬不在場,或者拒絕簽名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文書上記明。

    第一百一十四條 搜查時,應當要求在場人員予以配合,不得進行阻礙。對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搜查的,應當依法制止。對阻礙搜查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五條 縣級以上監察機關需要提請公安機關依法協助采取搜查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請同級公安機關予以協助。提請協助時,應當出具《提請協助采取搜查措施函》,列明提請協助的具體事項和建議,搜查時間、地點、目的等內容,附《搜查證》復印件。

    需要提請異地公安機關協助采取搜查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向協作地同級監察機關出具協作函件和相關文書,由協作地監察機關提請當地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第一百一十六條 對搜查取證工作,應當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對搜查情況應當制作《搜查筆錄》,由調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屬、見證人簽名。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屬不在場,或者拒絕簽名的,調查人員應當在筆錄中記明。

    對于查獲的重要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及其放置、存儲位置應當拍照,并在《搜查筆錄》中作出文字說明。

    第一百一十七條 搜查時,應當避免未成年人或者其他不適宜在搜查現場的人在場。

    搜查人員應當服從指揮、文明執法,不得擅自變更搜查對象和擴大搜查范圍。搜查的具體時間、方法,在實施前應當嚴格保密。

    第一百一十八條 在搜查過程中查封、扣押財物和文件的,按照查封、扣押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九節 調 取

    第一百一十九條 監察機關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取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

    第一百二十條 調取證據材料時,調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調查人員應當依法出具《調取證據通知書》,必要時附《調取證據清單》。

    有關單位和個人配合監察機關調取證據,應當嚴格保密。

    第一百二十一條 調取物證應當調取原物。原物不便搬運、保存,或者依法應當返還,或者因保密工作需要不能調取原物的,可以將原物封存,并拍照、錄像。對原物拍照或者錄像時,應當足以反映原物的外形、內容。

    調取書證、視聽資料應當調取原件。取得原件確有困難或者因保密工作需要不能調取原件的,可以調取副本或者復制件。

    調取物證的照片、錄像和書證、視聽資料的副本、復制件的,應當書面記明不能調取原物、原件的原因,原物、原件存放地點,制作過程,是否與原物、原件相符,并由調查人員和物證、書證、視聽資料原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持有人無法簽名、蓋章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應當在筆錄中記明,由見證人簽名。

    第一百二十二條 調取外文材料作為證據使用的,應當交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和人員出具中文譯本。中文譯本應當加蓋翻譯機構公章。

    第一百二十三條 收集、提取電子數據,能夠扣押原始存儲介質的,應當予以扣押、封存并在筆錄中記錄封存狀態。無法扣押原始存儲介質的,可以提取電子數據,但應當在筆錄中記明不能扣押的原因、原始存儲介質的存放地點或者電子數據的來源等情況。

    由于客觀原因無法或者不宜采取前款規定方式收集、提取電子數據的,可以采取打印、拍照或者錄像等方式固定相關證據,并在筆錄中說明原因。

    收集、提取的電子數據,足以保證完整性,無刪除、修改、增加等情形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收集、提取電子數據,應當制作筆錄,記錄案由、對象、內容,收集、提取電子數據的時間、地點、方法、過程,并附電子數據清單,注明類別、文件格式、完整性校驗值等,由調查人員、電子數據持有人(提供人)簽名或者蓋章;電子數據持有人(提供人)無法簽名或者拒絕簽名的,應當在筆錄中記明,由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有條件的,應當對相關活動進行錄像。

    第一百二十四條 調取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原件,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經審批,應當在查明后三日以內退還,并辦理交接手續。

    第十節 查封、扣押

    第一百二十五條 監察機關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查封、扣押用以證明被調查人涉嫌違法犯罪以及情節輕重的財物、文件、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

    對于被調查人到案時隨身攜帶的物品,以及被調查人或者其他相關人員主動上交的財物和文件,依法需要扣押的,依照前款規定辦理。對于被調查人隨身攜帶的與案件無關的個人用品,應當逐件登記,隨案移交或者退還。

    第一百二十六條 查封、扣押時,應當出具《查封/扣押通知書》,調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持有人拒絕交出應當查封、扣押的財物和文件的,可以依法強制查封、扣押。

    調查人員對于查封、扣押的財物和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查封、扣押財物持有人進行清點核對,開列《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清單》,由調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持有人不在場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清單上記明。

    查封、扣押財物,應當為被調查人及其所扶養的親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和物品。

    第一百二十七條 查封、扣押不動產和置于該不動產上不宜移動的設施、家具和其他相關財物,以及車輛、船舶、航空器和大型機械、設備等財物,必要時可以依法扣押其權利證書,經拍照或者錄像后原地封存。調查人員應當在查封清單上記明相關財物的所在地址和特征,已經拍照或者錄像及其權利證書被扣押的情況,由調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持有人不在場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調查人員應當在清單上記明。

    查封、扣押前款規定財物的,必要時可以將被查封財物交給持有人或者其近親屬保管。調查人員應當告知保管人妥善保管,不得對被查封財物進行轉移、變賣、毀損、抵押、贈予等處理。

    調查人員應當將《查封/扣押通知書》送達不動產、生產設備或者車輛、船舶、航空器等財物的登記、管理部門,告知其在查封期間禁止辦理抵押、轉讓、出售等權屬關系變更、轉移登記手續。相關情況應當在查封清單上記明。被查封、扣押的財物已經辦理抵押登記的,監察機關在執行沒收、追繳、責令退賠等決定時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

    第一百二十八條 查封、扣押下列物品,應當依法進行相應的處理:

    (一)查封、扣押外幣、金銀珠寶、文物、名貴字畫以及其他不易辨別真偽的貴重物品,具備當場密封條件的,應當當場密封,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在密封材料上簽名并記明密封時間。不具備當場密封條件的,應當在筆錄中記明,以拍照、錄像等方法加以保全后進行封存。查封、扣押的貴重物品需要鑒定的,應當及時鑒定。

    (二)查封、扣押存折、銀行卡、有價證券等支付憑證和具有一定特征能夠證明案情的現金,應當記明特征、編號、種類、面值、張數、金額等,當場密封,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在密封材料上簽名并記明密封時間。

    (三)查封、扣押易損毀、滅失、變質等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以及有消費期限的卡、券,應當在筆錄中記明,以拍照、錄像等方法加以保全后進行封存,或者經審批委托有關機構變賣、拍賣。變賣、拍賣的價款存入專用賬戶保管,待調查終結后一并處理。

    (四)對于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錄音錄像、電子數據存儲介質,應當記明案由、對象、內容,錄制、復制的時間、地點、規格、類別、應用長度、文件格式及長度等,制作清單。具備查封、扣押條件的電子設備、存儲介質應當密封保存。必要時,可以請有關機關協助。

    (五)對被調查人使用違法犯罪所得與合法收入共同購置的不可分割的財產,可以先行查封、扣押。對無法分割退還的財產,涉及違法的,可以在結案后委托有關單位拍賣、變賣,退還不屬于違法所得的部分及孳息;涉及職務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置。

    (六)查封、扣押危險品、違禁品,應當及時送交有關部門,或者根據工作需要嚴格封存保管。

    第一百二十九條 對于需要啟封的財物和文件,應當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共同辦理。重新密封時,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在密封材料上簽名、記明時間。

    第一百三十條 查封、扣押涉案財物,應當按規定將涉案財物詳細信息、《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清單》錄入并上傳監察機關涉案財物信息管理系統。

    對于涉案款項,應當在采取措施后十五日以內存入監察機關指定的專用賬戶。對于涉案物品,應當在采取措施后三十日以內移交涉案財物保管部門保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存入專用賬戶或者移交保管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將保管情況錄入涉案財物信息管理系統,在原因消除后及時存入或者移交。

    第一百三十一條 對于已移交涉案財物保管部門保管的涉案財物,根據調查工作需要,經審批可以臨時調用,并應當確保完好。調用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調用和歸還時,調查人員、保管人員應當當面清點查驗。保管部門應當對調用和歸還情況進行登記,全程錄像并上傳涉案財物信息管理系統。

    第一百三十二條 對于被扣押的股票、債券、基金份額等財產,以及即將到期的匯票、本票、支票,依法需要出售或者變現的,按照本條例關于出售凍結財產的規定辦理。

    第一百三十三條 監察機關接受司法機關、其他監察機關等國家機關移送的涉案財物后,該國家機關采取的查封、扣押期限屆滿,監察機關續行查封、扣押的順位與該國家機關查封、扣押的順位相同。

    第一百三十四條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和文件,應當及時進行核查。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經審批,應當在查明后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還。解除查封、扣押的,應當向有關單位、原持有人或者近親屬送達《解除查封/扣押通知書》,附《解除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清單》,要求其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三十五條 在立案調查之前,對監察對象及相關人員主動上交的涉案財物,經審批可以接收。

    接收時,應當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會同持有人和見證人進行清點核對,當場填寫《主動上交財物登記表》。調查人員、持有人和見證人應當在登記表上簽名或者蓋章。

    對于主動上交的財物,應當根據立案及調查情況及時決定是否依法查封、扣押。

    第十一節 勘驗檢查

    第一百三十六條 監察機關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對與違法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電子數據等進行勘驗檢查。

    第一百三十七條 依法需要勘驗檢查的,應當制作《勘驗檢查證》;需要委托勘驗檢查的,應當出具《委托勘驗檢查書》,送具有專門知識、勘驗檢查資格的單位(人員)辦理。

    第一百三十八條 勘驗檢查應當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主持,邀請與案件無關的見證人在場。勘驗檢查情況應當制作筆錄,并由參加勘驗檢查人員和見證人簽名。

    勘驗檢查現場、拆封電子數據存儲介質應當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對現場情況應當拍攝現場照片、制作現場圖,并由勘驗檢查人員簽名。

    第一百三十九條 為了確定被調查人或者相關人員的某些特征、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依法對其人身進行檢查。必要時可以聘請法醫或者醫師進行人身檢查。檢查女性身體,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被調查人拒絕檢查的,可以依法強制檢查。

    人身檢查不得采用損害被檢查人生命、健康或者貶低其名譽、人格的方法。對人身檢查過程中知悉的個人隱私,應當嚴格保密。

    對人身檢查的情況應當制作筆錄,由參加檢查的調查人員、檢查人員、被檢查人員和見證人簽名。被檢查人員拒絕簽名的,調查人員應當在筆錄中記明。

    第一百四十條 為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審批可以依法進行調查實驗。調查實驗,可以聘請有關專業人員參加,也可以要求被調查人、被害人、證人參加。

    進行調查實驗,應當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作調查實驗筆錄,由參加實驗的人簽名。進行調查實驗,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險、侮辱人格的行為。

    第一百四十一條 調查人員在必要時,可以依法讓被害人、證人和被調查人對與違法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尸體或者場所進行辨認;也可以讓被害人、證人對被調查人進行辨認,或者讓被調查人對涉案人員進行辨認。

    辨認工作應當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主持進行。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避免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并告知辨認人作虛假辨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辨認應當形成筆錄,并由調查人員、辨認人簽名。

    第一百四十二條 辨認人員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照片不得少于十張。

    辨認人不愿公開進行辨認時,應當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辨認,并為其保守秘密。

    第一百四十三條 組織辨認物品時一般應當辨認實物。被辨認的物品系名貴字畫等貴重物品或者存在不便搬運等情況的,可以對實物照片進行辨認。辨認人進行辨認時,應當在辨認出的實物照片與附紙騎縫上捺指印予以確認,在附紙上寫明該實物涉案情況并簽名、捺指印。

    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照片不得少于五張。

    對于難以找到相似物品的特定物,可以將該物品照片交由辨認人進行確認后,在照片與附紙騎縫上捺指印,在附紙上寫明該物品涉案情況并簽名、捺指印。在辨認人確認前,應當向其詳細詢問物品的具體特征,并對確認過程和結果形成筆錄。

    第一百四十四條 辨認筆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認定案件的依據:

    (一)辨認開始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

    (二)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

    (三)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具有類似特征的其他對象中,或者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的,但特定辨認對象除外;

    (四)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的;

    (五)辨認不是在調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

    (六)違反有關規定,不能確定辨認筆錄真實性的其他情形。

    辨認筆錄存在其他瑕疵的,應當結合全案證據審查其真實性和關聯性,作出綜合判斷。

    第十二節 鑒 定

    第一百四十五條 監察機關為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進行鑒定。

    鑒定時應當出具《委托鑒定書》,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送交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四十六條 監察機關可以依法開展下列鑒定:

    (一)對筆跡、印刷文件、污損文件、制成時間不明的文件和以其他形式表現的文件等進行鑒定;

    (二)對案件中涉及的財務會計資料及相關財物進行會計鑒定;

    (三)對被調查人、證人的行為能力進行精神病鑒定;

    (四)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或者死因進行人身傷亡醫學鑒定;

    (五)對錄音錄像資料進行鑒定;

    (六)對因電子信息技術應用而出現的材料及其派生物進行電子證據鑒定;

    (七)其他可以依法進行的專業鑒定。

    第一百四十七條 監察機關應當為鑒定提供必要條件,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調查人員應當明確提出要求鑒定事項,但不得暗示或者強迫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監察機關應當做好檢材的保管和送檢工作,記明檢材送檢環節的責任人,確保檢材在流轉環節的同一性和不被污染。

    第一百四十八條 鑒定人應當在出具的鑒定意見上簽名,并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資質證明或者其他證明文件。多個鑒定人的鑒定意見不一致的,應當在鑒定意見上記明分歧的內容和理由,并且分別簽名。

    監察機關對于法庭審理中依法決定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應當予以協調。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九條 調查人員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對經審查作為證據使用的鑒定意見,應當告知被調查人及相關單位、人員,送達《鑒定意見告知書》。

    被調查人或者相關單位、人員提出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申請,經審查符合法定要求的,應當按規定報批,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對鑒定意見告知情況可以制作筆錄,載明告知內容和被告知人的意見等。

    第一百五十條 經審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補充鑒定:

    (一)鑒定內容有明顯遺漏的;

    (二)發現新的有鑒定意義的證物的;

    (三)對鑒定證物有新的鑒定要求的;

    (四)鑒定意見不完整,委托事項無法確定的;

    (五)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第一百五十一條 經審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重新鑒定:

    (一)鑒定程序違法或者違反相關專業技術要求的;

    (二)鑒定機構、鑒定人不具備鑒定資質和條件的;

    (三)鑒定人故意作出虛假鑒定或者違反回避規定的;

    (四)鑒定意見依據明顯不足的;

    (五)檢材虛假或者被損壞的;

    (六)其他應當重新鑒定的情形。

    決定重新鑒定的,應當另行確定鑒定機構和鑒定人。

    第一百五十二條 因無鑒定機構,或者根據法律法規等規定,監察機關可以指派、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出具報告。

    第十三節 技術調查

    第一百五十三條 監察機關根據調查涉嫌重大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需要,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報經批準,可以依法采取技術調查措施,按照規定交公安機關或者國家有關執法機關依法執行。

    前款所稱重大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案情重大復雜,涉及國家利益或者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被調查人可能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

    (三)案件在全國或者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

    第一百五十四條 依法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的,監察機關應當出具《采取技術調查措施委托函》《采取技術調查措施決定書》和《采取技術調查措施適用對象情況表》,送交有關機關執行。其中,設區的市級以下監察機關委托有關執行機關采取技術調查措施,還應當提供《立案決定書》。

    第一百五十五條 技術調查措施的期限按照監察法的規定執行,期限屆滿前未辦理延期手續的,到期自動解除。

    對于不需要繼續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的,監察機關應當按規定及時報批,將《解除技術調查措施決定書》送交有關機關執行。

    需要依法變更技術調查措施種類或者增加適用對象的,監察機關應當重新辦理報批和委托手續,依法送交有關機關執行。

    第一百五十六條 對于采取技術調查措施收集的信息和材料,依法需要作為刑事訴訟證據使用的,監察機關應當按規定報批,出具《調取技術調查證據材料通知書》向有關執行機關調取。

    對于采取技術調查措施收集的物證、書證及其他證據材料,監察機關應當制作書面說明,寫明獲取證據的時間、地點、數量、特征以及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的批準機關、種類等。調查人員應當在書面說明上簽名。

    對于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獲取的證據材料,如果使用該證據材料可能危及有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產生其他嚴重后果的,應當采取不暴露有關人員身份、技術方法等保護措施。必要時,可以建議由審判人員在庭外進行核實。

    第一百五十七條 調查人員對采取技術調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應當嚴格保密。

    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獲取的證據、線索及其他有關材料,只能用于對違法犯罪的調查、起訴和審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對采取技術調查措施獲取的與案件無關的材料,應當經審批及時銷毀。對銷毀情況應當制作記錄,由調查人員簽名。

    第十四節 通 緝

    第一百五十八條 縣級以上監察機關對在逃的應當被留置人員,依法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通緝的,應當按規定報批,送交同級公安機關執行。送交執行時,應當出具《通緝決定書》,附《留置決定書》等法律文書和被通緝人員信息,以及承辦單位、承辦人員等有關情況。

    通緝范圍超出本行政區域的,應當報有決定權的上級監察機關出具《通緝決定書》,并附《留置決定書》及相關材料,送交同級公安機關執行。

    第一百五十九條 國家監察委員會依法需要提請公安部對在逃人員發布公安部通緝令的,應當先提請公安部采取網上追逃措施。如情況緊急,可以向公安部同時出具《通緝決定書》和《提請采取網上追逃措施函》。

    省級以下監察機關報請國家監察委員會提請公安部發布公安部通緝令的,應當先提請本地公安機關采取網上追逃措施。

    第一百六十條 監察機關接到公安機關抓獲被通緝人員的通知后,應當立即核實被抓獲人員身份,并在接到通知后二十四小時以內派員辦理交接手續。邊遠或者交通不便地區,至遲不得超過三日。

    公安機關在移交前,將被抓獲人員送往當地監察機關留置場所臨時看管的,當地監察機關應當接收,并保障臨時看管期間的安全,對工作信息嚴格保密。

    監察機關需要提請公安機關協助將被抓獲人員帶回的,應當按規定報批,請本地同級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協助。提請協助時,應當出具《提請協助采取留置措施函》,附《留置決定書》復印件及相關材料。

    第一百六十一條 監察機關對于被通緝人員已經歸案、死亡,或者依法撤銷留置決定以及發現有其他不需要繼續采取通緝措施情形的,應當經審批出具《撤銷通緝通知書》,送交協助采取原措施的公安機關執行。

    第十五節 限制出境

    第一百六十二條 監察機關為防止被調查人及相關人員逃匿境外,按規定報批后,可以依法決定采取限制出境措施,交由移民管理機構依法執行。

    第一百六十三條 監察機關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應當出具有關函件,與《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決定書》一并送交移民管理機構執行。其中,采取邊控措施的,應當附《邊控對象通知書》;采取法定不批準出境措施的,應當附《法定不準出境人員報備表》。

    第一百六十四條 限制出境措施有效期不超過三個月,到期自動解除。

    到期后仍有必要繼續采取措施的,應當按原程序報批。承辦部門應當出具有關函件,在到期前與《延長限制出境措施期限決定書》一并送交移民管理機構執行。延長期限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一百六十五條 監察機關接到口岸移民管理機構查獲被決定采取留置措施的邊控對象的通知后,應當于二十四小時以內到達口岸辦理移交手續。無法及時到達的,應當委托當地監察機關及時前往口岸辦理移交手續。當地監察機關應當予以協助。

    第一百六十六條 對于不需要繼續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及時予以解除。承辦部門應當出具有關函件,與《解除限制出境措施決定書》一并送交移民管理機構執行。

    第一百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監察機關在重要緊急情況下,經審批可以依法直接向口岸所在地口岸移民管理機構提請辦理臨時限制出境措施。

    第五章 監察程序

    第一節 線索處置

    第一百六十八條 監察機關應當對問題線索歸口受理、集中管理、分類處置、定期清理。

    第一百六十九條 監察機關對于報案或者舉報應當依法接受。屬于本級監察機關管轄的,依法予以受理;屬于其他監察機關管轄的,應當在五個工作日以內予以轉送。

    監察機關可以向下級監察機關發函交辦檢舉控告,并進行督辦,下級監察機關應當按期回復辦理結果。

    第一百七十條 對于涉嫌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公職人員主動投案的,應當依法接待和辦理。

    第一百七十一條 監察機關對于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等其他機關移送的問題線索,應當及時審核,并按照下列方式辦理:

    (一)本單位有管轄權的,及時研究提出處置意見;

    (二)本單位沒有管轄權但其他監察機關有管轄權的,在五個工作日以內轉送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

    (三)本單位對部分問題線索有管轄權的,對有管轄權的部分提出處置意見,并及時將其他問題線索轉送有管轄權的機關;

    (四)監察機關沒有管轄權的,及時退回移送機關。

    第一百七十二條 信訪舉報部門歸口受理本機關管轄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問題的檢舉控告,統一接收有關監察機關以及其他單位移送的相關檢舉控告,移交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并將移交情況通報案件監督管理部門。

    案件監督管理部門統一接收巡視巡察機構和審計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等其他機關移送的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問題線索,按程序移交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辦理。

    監督檢查部門、調查部門在工作中發現的相關問題線索,屬于本部門受理范圍的,應當報送案件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屬于本機關其他部門受理范圍的,經審批后移交案件監督管理部門分辦。

    第一百七十三條 案件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問題線索實行集中管理、動態更新,定期匯總、核對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向監察機關主要負責人報告,并向相關部門通報。

    問題線索承辦部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線索,逐件編號登記、建立管理臺賬。線索管理處置各環節應當由經手人員簽名,全程登記備查,及時與案件監督管理部門核對。

    第一百七十四條 監督檢查部門應當結合問題線索所涉及地區、部門、單位總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處置意見并制定處置方案,經審批按照談話、函詢、初步核實、暫存待查、予以了結等方式進行處置,或者按照職責移送調查部門處置。

    函詢應當以監察機關辦公廳(室)名義發函給被反映人,并抄送其所在單位和派駐監察機構主要負責人。被函詢人應當在收到函件后十五個工作日以內寫出說明材料,由其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后發函回復。被函詢人為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或者被函詢人所作說明涉及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應當直接發函回復監察機關。

    被函詢人已經退休的,按照第二款規定程序辦理。

    監察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審批可以對談話、函詢情況進行核實。

    第一百七十五條 檢舉控告人使用本人真實姓名或者本單位名稱,有電話等具體聯系方式的,屬于實名檢舉控告。監察機關對實名檢舉控告應當優先辦理、優先處置,依法給予答復。雖有署名但不是檢舉控告人真實姓名(單位名稱)或者無法驗證的檢舉控告,按照匿名檢舉控告處理。

    信訪舉報部門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實名檢舉控告,應當在收到檢舉控告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以內按規定告知實名檢舉控告人受理情況,并做好記錄。

    調查人員應當將實名檢舉控告的處理結果在辦結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以內向檢舉控告人反饋,并記錄反饋情況。對檢舉控告人提出異議的應當如實記錄,并向其進行說明;對提供新證據材料的,應當依法核查處理。

    第二節 初步核實

    第一百七十六條 監察機關對具有可查性的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問題線索,應當按規定報批后,依法開展初步核實工作。

    第一百七十七條 采取初步核實方式處置問題線索,應當確定初步核實對象,制定工作方案,明確需要核實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成立核查組。

    在初步核實中應當注重收集客觀性證據,確保真實性和準確性。

    第一百七十八條 在初步核實中發現或者受理被核查人新的具有可查性的問題線索的,應當經審批納入原初核方案開展核查。

    第一百七十九條 核查組在初步核實工作結束后應當撰寫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列明被核查人基本情況、反映的主要問題、辦理依據、初步核實結果、存在疑點、處理建議,由全體人員簽名。

    承辦部門應當綜合分析初步核實情況,按照擬立案調查、予以了結、談話提醒、暫存待查,或者移送有關部門、機關處理等方式提出處置建議,按照批準初步核實的程序報批。

    第三節 立 案

    第一百八十條 監察機關經過初步核實,對于已經掌握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部分事實和證據,認為需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后,依法立案調查。

    第一百八十一條 監察機關立案調查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案件,需要對涉嫌行賄犯罪、介紹賄賂犯罪或者共同職務犯罪的涉案人員立案調查的,應當一并辦理立案手續。需要交由下級監察機關立案的,經審批交由下級監察機關辦理立案手續。

    對單位涉嫌受賄、行賄等職務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依法對該單位辦理立案調查手續。對事故(事件)中存在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問題,需要追究法律責任,但相關責任人員尚不明確的,可以以事立案。對單位立案或者以事立案后,經調查確定相關責任人員的,按照管理權限報批確定被調查人。

    監察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決、裁定和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認定的事實,需要對監察對象給予政務處分的,可以由相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提出給予政務處分的意見,按程序移送審理。對依法被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監察對象,需要給予政務處分的,應當依法辦理立案手續。

    第一百八十二條 對案情簡單、經過初步核實已查清主要職務違法事實,應當追究監察對象法律責任,不再需要開展調查的,立案和移送審理可以一并報批,履行立案程序后再移送審理。

    第一百八十三條 上級監察機關需要指定下級監察機關立案調查的,應當按規定報批,向被指定管轄的監察機關出具《指定管轄決定書》,由其辦理立案手續。

    第一百八十四條 批準立案后,應當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出示證件,向被調查人宣布立案決定。宣布立案決定后,應當及時向被調查人所在單位等相關組織送達《立案通知書》,并向被調查人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通報。

    對涉嫌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公職人員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的,應當按規定通知被調查人家屬,并向社會公開發布。

    第四節 調 查

    第一百八十五條 監察機關對已經立案的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案件應當依法進行調查,收集證據查明違法犯罪事實。

    調查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案件,對被調查人沒有采取留置措施的,應當在立案后一年以內作出處理決定;對被調查人解除留置措施的,應當在解除留置措施后一年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重大復雜的案件,經上一級監察機關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

    被調查人在監察機關立案調查以后逃匿的,調查期限自被調查人到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一百八十六條 案件立案后,監察機關主要負責人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批準確定調查方案。

    監察機關應當組成調查組依法開展調查。調查工作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方案執行,不得隨意擴大調查范圍、變更調查對象和事項,對重要事項應當及時請示報告。調查人員在調查工作期間,未經批準不得單獨接觸任何涉案人員及其特定關系人,不得擅自采取調查措施。

    第一百八十七條 調查組應當將調查認定的涉嫌違法犯罪事實形成書面材料,交給被調查人核對,聽取其意見。被調查人應當在書面材料上簽署意見。對被調查人簽署不同意見或者拒不簽署意見的,調查組應當作出說明或者注明情況。對被調查人提出申辯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核實,成立的予以采納。

    調查組對于立案調查的涉嫌行賄犯罪、介紹賄賂犯罪或者共同職務犯罪的涉案人員,在查明其涉嫌犯罪問題后,依照前款規定辦理。

    對于按照本條例規定,對立案和移送審理一并報批的案件,應當在報批前履行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

    第一百八十八條 調查組在調查工作結束后應當集體討論,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應當列明被調查人基本情況、問題線索來源及調查依據、調查過程,涉嫌的主要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事實,被調查人的態度和認識,處置建議及法律依據,并由調查組組長以及有關人員簽名。

    對調查過程中發現的重要問題和形成的意見建議,應當形成專題報告。

    第一百八十九條 調查組對被調查人涉嫌職務犯罪擬依法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應當起草《起訴建議書》。《起訴建議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基本情況,調查簡況,認罪認罰情況,采取留置措施的時間,涉嫌職務犯罪事實以及證據,對被調查人從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情節,提出對被調查人移送起訴的理由和法律依據,采取強制措施的建議,并注明移送案卷數及涉案財物等內容。

    調查組應當形成被調查人到案經過及量刑情節方面的材料,包括案件來源、到案經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立功等量刑情節,認罪悔罪態度、退贓、避免和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等方面的情況說明及相關材料。被檢舉揭發的問題已被立案、查破,被檢舉揭發人已被采取調查措施或者刑事強制措施、起訴或者審判的,還應當附有關法律文書。

    第一百九十條 經調查認為被調查人構成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應當區分不同情況提出相應處理意見,經審批將調查報告、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事實材料、涉案財物報告、涉案人員處理意見等材料,連同全部證據和文書手續移送審理。

    對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材料應當按照刑事訴訟要求單獨立卷,與《起訴建議書》、涉案財物報告、同步錄音錄像資料及其自查報告等材料一并移送審理。

    調查全過程形成的材料應當案結卷成、事畢歸檔。

    第五節 審 理

    第一百九十一條 案件審理部門收到移送審理的案件后,應當審核材料是否齊全、手續是否完備。對被調查人涉嫌職務犯罪的,還應當審核相關案卷材料是否符合職務犯罪案件立卷要求,是否在調查報告中單獨表述已查明的涉嫌犯罪問題,是否形成《起訴建議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
    不分頁顯示   總共4頁  [1] 2 [3] [4]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张开腿给男人捅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 六月丁香久久丫 | 一男一女的一级毛片 | 欧美videos娇小 | 92午夜国产福利视频1000 | chinese农村野战videos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一 |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免费永久 | 亚洲精品久久片久久 | 麻豆理论片|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巨乳| 在线欧美国产 | 一级片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 日韩一级影院 | 久久有这有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 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aaa |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99e |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 | 女人张开双腿让男人桶爽免 |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免费在线亚洲视频 | 黄色毛片视频校园交易 | 毛片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国产特一级毛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