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謙 ]——(2011-5-17) / 已閱13019次
商業秘密中的“秘密性”是相對的。不為公眾所知悉并不是指權利人是唯一的知悉人。也就是除了權利人以外還允許其他一部分人知道。權利人因特定目的在特定范圍內向特定的人員公開商業秘密,比如向原材料供應商、產品銷售商公開,或者向企業內部負責實施工作的雇員公開,如果上述接觸者被要求予以保密,那么不會影響該商業秘密的成立。因為這種有限的公開并不會導致競爭對手能夠輕易獲得信息。
。ǘ┍C艽胧┑暮侠硇浴
保密措施在實踐中其合理性也是相對的。通常情況下,只要權利人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設置隔離區、限制無關人員接觸、由專人保管資料、制訂保密規章制度等,并能使合法接觸信息的人明白自己應對這些信息承擔保密義務即可。而且,這種判斷不能脫離個案具體時間和地域的范圍。比如某公司員工跳槽后泄密,這時就只應對該員工在原公司任職并接觸秘密期間原公司所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否合理進行判斷,而不是對員工進入原公司前或者離開原公司后的保密措施進行判斷。
▲當事人雙方的策略
1、對于權利人來說,權利人(申請人、原告)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要求有關部門予以保護時,應當提供商業秘密及侵權行為存在的證據。
這些證據包括:
(1)權利人合法擁有此項商業秘密的證明;
(2)權利已采取了保密措施的證明;
(3)被申請人所使用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與自己的商業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的證明;
(4)被申請人具有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客觀條件的證明;
2、對于被申請人(被告)來說,適度適用“舉證倒置”。如若被申請人(被告)否認權利人的要求,則要對其所使用的商業秘密的合法性提供證據。
這些證據有:
(1)證明申請人的信息不構成商業秘密的證據;
(2)證明自己所使用、披露的有關信息與申請人的信息既不相同,也不相似的證據;
(3)證明自己取得的商業秘密途徑合法的證據。如:合法轉讓、“反向工程”研制、自選開發及善意取得等。
如果被申請人不能提供或拒不提供上述證據之一的,則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權利人提供的有關證據,依法認定被申請人實施了侵權行為。
策略:公司提供了調查取證費發票以及訴訟代理合同及發票,因此對其因本案支付的合理費用,法院亦予以支持。
五、代理被指侵權人提起確認不侵權民事訴訟
知識產權權利人針對特定主體發出侵權警告且未在合理期限內依法提起訴訟,被警告人可以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
比如,正在實施或者準備實施投資建廠等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受到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其他方式實施的有關侵犯商業秘密等的警告或威脅,主動請求該權利人確認其行為不構成侵權,且以合理的方式提供了確認所需的資料和信息,該權利人在合理期限內未作答復或者拒絕確認的(司法實踐中,合理期限一般不少于3個月),也可以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行政執法機關對被控侵權行為已經調查但未作出最終處罰決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要求法院確認原告使用的信息并不侵犯被告的商業秘密。當然,原告需要對其使用的信息不同于被告的信息承擔舉證責任。
★【戚謙,河南成務律師事務所律師,QQ律師網http://www.qqlawyer.com首席律師;主要擅長:公司法律、合同法律、股權糾紛、股權激勵等;服務專線:13837159892 ,E-mail:qqlawyer@126.com】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