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論不真正連帶責任類型體系及規則

    [ 楊立新 ]——(2012-7-26) / 已閱24229次


    這種規定其實在《民法通則》第122條后段就有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不過這種特殊的不真正連帶責任一直沒有被重視。

    在《侵權責任法》第44條規定的責任形態中,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第三人是最終責任人;而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并沒有責任,僅僅是中間責任人。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民事權益,法律規定被侵權人直接向生產者、銷售者請求賠償,在生產者、銷售者承擔了賠償責任之后,由他們向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追償,而不是直接向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請求賠償。由此可見,在這種不真正連帶責任中,有一方承擔直接責任,有一方承擔間接責任,但承擔直接責任的一方是中間責任人,承擔間接責任的一方才是最終責任人。被侵權人只可以向直接責任人請求賠償,不能向間接責任人主張賠償責任。這種規則與典型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的規則不同。同樣,在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以及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因設置缺陷倒塌致人損害,也都是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以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先承擔中間責任,其后,再由承擔了責任的人向最終責任人追償。

    (二)先付責任的規則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44條、第85條后段和第86條第1款后段規定,實行先付責任的基本規則是:

    第一,侵權行為符合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基本要求。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基本構成要求是兩個以上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的發生都應當承擔責任,但一方承擔的責任是中間責任,最終承擔責任的最終責任人是另一方。例如,在第三人的過錯致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產品責任中,如果將生產者和銷售者作為一方,第三人作為另一方,他們都有責任對受害人的損害負責,只要有一方承擔了賠償責任,被侵權人的賠償權利就得到滿足,其他請求權就歸于消滅。這種情形符合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基本要求。

    第二,基于公共政策的考量,確定不真正連帶責任的責任人有的承擔直接責任(先付),有的承擔間接責任(追償)。既然生產者和銷售者以及第三人都有責任對缺陷產品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那么就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43條規定由受害人選擇責任人,但是第44條卻采取了特殊規則,其原因是基于公共政策考量,為了保障被侵權人的損害能夠得到及時救濟,賠償權利能夠及時實現,因而確定由更具有賠償能力、對被侵權人來說距離更近、更容易行使權利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直接責任。而應當承擔最終責任的第三人卻隱藏在中間責任人的背后,不承擔直接的責任而承擔間接責任。

    第三,承擔直接責任的不真正連帶責任人(中間責任人),應當向被侵權人直接負責,被侵權人直接向他們行使賠償請求權,而不是由被侵權人向距離較遠、索賠不易的第三人(最終責任人)主張賠償權利。只有在承擔直接責任的責任人承擔了賠償責任之后,再由他們向間接責任人進行追償,將中間責任轉嫁給最終責任人,實現最終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85條后段和第86條第1款后段規定的責任形態,也都符合先付責任的基本特點,都適用上述規則。

    (三)先付責任的索賠僵局及破解方法

    法律規定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導致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失,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之后由生產者、銷售者向第三人追償的先付責任規則,其目的在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使其損失能夠盡早得到救濟。同樣,規定建筑物等脫落墜落、倒塌的損害賠償責任也都是先由中間責任人承擔直接賠償責任,而后對最終責任人追償,其目的也是如此。立法的這個出發點無疑是好的。受害人直接向生產者、銷售者請求賠償,向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請求賠償,向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請求賠償,而不是向第三人或者其他責任人[6]請求賠償,對于被侵權人賠償請求權的實現更為方便和快捷。但是,這種規則存在一個不可解決的索賠僵局,即當生產者、銷售者以及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以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能承擔賠償責任的時候,它們就不能向第三人追償,法律又沒有規定受害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這樣,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反而得不到有效保障,不能使其受到的損害得到及時救濟。這個索賠僵局立法者是沒有看到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解決這個索賠僵局的辦法是: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導致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失,生產者、銷售者不能承擔賠償責任,因而無法向第三人追償的,被侵權人可以直接起訴第三人,要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建筑物等脫落、墜落、倒塌的責任同樣如此。[7]用這個辦法就可以解決這個索賠僵局。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規定這個規則。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人民法院可以適用這個辦法解決先付責任中的這個索賠僵局。

    三、補充責任

    (一)適用補充責任的侵權行為

    1.適用補充責任的侵權行為

    補充責任的概念最早出現在《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第2款,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防范制止侵權行為的責任中適用。[8]之后,學者對補充責任進行了充分的研究,最后《侵權責任法》采納了補充責任的概念。《侵權責任法》規定了四種補充責任:一是第32條第2款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這是完全的補充責任。二是第34條第2款規定:“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三是第37條第2款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四是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可以概括為:四種補充責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完全的補充責任,只有一種;另一種是有限的補充責任,為三種。概括起來,適用補充責任的侵權行為類型就是提供機會的競合侵權行為。

    2.適用補充責任侵權行為的特點

    提供機會的競合侵權行為是指兩個競合的行為,從行為為主行為的實施提供了機會,使主行為的實施能夠順利完成的競合侵權行為。從發揮的作用上考察,提供機會的競合侵權行為與必要條件的競合侵權行為有所不同,這就是,間接侵權人的從行為給直接侵權人的主行為造成損害結果提供了機會,但并不是必要條件。這種侵權行為基本上具有不真正連帶責任侵權行為的同樣特點,就是兩個以上的主體對同一個民事主體負有法定義務,當一個侵權行為侵害了這個法律所特殊保護的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時,該民事主體就產生了兩個以上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分別針對負有不同法律義務的人。

    既然適用補充責任的侵權行為與適用不真正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是一樣的,之所以在責任形態上要有區別,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在適用補充責任的場合,實施侵權行為的數個行為人的法定義務有輕有重,有主有從,因而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也就有輕有重,有主有從。例如防范制止侵權行為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直接侵權人違反的法定義務是對絕對權的不可侵義務,實施的侵權行為侵害了絕對權,因而是應當首先承擔責任的人。而公共場所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組織者違反的義務是安全保障義務,并不是直接侵權人,是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行為給直接侵權人提供了條件而間接地侵害了受害人的權利。因此,在兩個侵權責任中,直接侵權人的責任是最終責任,而公共場所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組織者的責任是從屬的責任,是第二位的責任。為了體現這種責任性質和關系的不同,立法者采取補充責任的形態加以區別。第二,立法者出于公共政策考量,認為受害人的權益需要更為周到的保護,因此,在順序在先的請求權行使之后不能得到滿足,再規定受害人可以行使第二順序的請求權保護未完全得到救濟的權利。因此可以說,補充責任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基本性質仍然是不真正連帶責任,只不過兩個請求權的關系變為順位關系而不是選擇關系。

    (二)補充責任概述

    1.補充責任的概念

    侵權法的補充責任,是指兩個以上的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對一個受害人實施加害行為,或者不同的行為人基于不同的行為而致使受害人的權利受到同一損害,各個行為人產生同一內容的賠償責任,受害人分別享有的數個請求權有順序的區別,首先行使順序在先的請求權,不能實現或者不能完全實現時,再行使另外的請求權予以補充的侵權責任形態。[9]

    2.侵權補充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區別

    補充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相比較,補充責任的唯一區別是產生的數個請求權存在順序的區別,權利人必須首先行使順序在先的請求權,在順序在先的請求權行使中,第一順序的責任人不能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而使請求權不能滿足時,再行使其他的請求權,以保障自己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能夠完滿實現。例如,顧客住進賓館遭受犯罪行為人殺害,犯罪行為人負有人身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賓館負有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這兩個責任發生競合。犯罪行為人應當首先承擔直接責任,賓館的責任消滅;賓館在犯罪行為人無力賠償或者賠償不足或者逃逸、被判極刑無法賠償時,應當承擔補充責任。

    (三)補充責任的類型及規則

    1.完全的補充責任

    總共4頁  [1] 2 [3] [4]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 | 久久中出|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 中文精品爱久久久国产 | 日韩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网站在线免费线观看 | 国产精品黄色 | 俄罗斯18videosex性欧美成人 | 玖玖精品国产 |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 久久国产视屏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 男女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本成人一级片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 免费一级肉体全黄毛片高清 | 欧美人性影片免费看 | 久久99中文字幕 | 黄色三级免费 | 国产情侣久久精品 | a在线v|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精品九九视频 | 男人的天堂黄色 | 动漫一级毛片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男女性男女刺激大片免费观看 | 亚洲黄区 | 手机在线精品视频每日更新 | 欧美人成a视频www | 91香蕉视 | 日本aaaa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