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星 ]——(2000-11-24) / 已閱34385次
[19]R·龐德:《我的法律哲學》,(美國波士頓法律叢書公司1949年版),第249頁。
[20]《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第40頁。
[21]H·哈特:《法律的概念》(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61年版),第26-31頁。
[22]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1969年版),第108-110頁。
[23]《法律的概念》,第40、41頁。
[24]《法律的道德性》,第109頁。
[25]《法律和國家的一般理論》,第63頁。
[26]《法律的概念》,第39頁。
[27]E·博登海默:《法理學》,第274頁。
[28]N·麥考密克和O·溫伯格:《制度法論》(荷蘭D·雷德爾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47頁注釋9。
[29]P·諾內特、P·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中譯者張志銘,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頁。
[30]《法律的概念》,第87-88頁。
[31]D·勞埃德:《法律的概念》(英國考克斯和威門有限公司1981年修訂版),第37頁。
[32]J·賴茲:《法律的權威》(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頁注釋1。
[33]《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第15頁。
[34]《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1978年版),參見《法學譯叢》,1989年第4期,第18頁。
[35]《法律的權威》,第29-30頁。
[36]D·萊昂斯:《倫理學和法治》(英國牛津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頁。
[37]J·羅爾斯:《正義論》(中譯者何懷宏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頁。
[38]J·菲尼斯:《自然法和自然權利》(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82年修訂版),第115頁。
[39]P·斯坦、J·汕德:《西方社會中的法律價值》(英國愛丁堡大學出版社1974年版),第2頁。
[40]《法律的概念》,第113頁。
[41]《法律的道德性》,第106頁。
[42]《法律的概念》,第95、97頁。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