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菡君 ]——(2015-7-30) / 已閱8161次
2015年4月20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在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上表示,目前開展PPP的主要問題是缺少項目供給和成熟的管理者,以及財務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缺乏信任。“缺少項目供給和成熟的管理者”倒還不是問題的關鍵,“財務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缺乏信任”才是目前中國PPP叫好不叫座的深層次原因,人們只有認識到PPP最本質特征是人合才是解決“缺乏信任”的第一步。筆者認為,鑒于目前我國關于PPP的法律不健全,從業(yè)人員PPP知識缺乏,地方政府理解PPP模式有偏差,PPP參與者均缺乏契約精神,更突顯出“人合”作為“公私合伙”(PPP)最本質特征的基石(基礎、最最核心)重要性。
五、結論
正是由于PPP最本質特征是“人合”,其他的特征比如風險共擔及利益共享均是“人合”題中應有之義。鑒于目前我國關于PPP的法律不健全,從業(yè)人員PPP知識缺乏,地方政府理解PPP模式有偏差,PPP參與者均缺乏契約精神,更突顯出“人合”作為“公私合伙”(PPP)最本質特征的基石(基礎、最最核心)重要性。
參考資料
1、PFI:meeting the investment challenge (HM Treasury July 2003)
2、PFI: strengthening long-term partnerships (HM Treasury March 2006)
3、Infrastructure procurement: delivering long-term value (HM Treasury March 2008)
4、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Reference Guide Version 2.0(World Bank Group,Asian Development Bank、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Public-Privat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Facility)
5、《評財金[2014]76號文-- PPP那些事之六》(李繼忠 章學祥)
6、《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解讀(李繼忠 章學祥)
7、《試論BOT/PPP項目管理模式--PPP那些事之五》(李繼忠 李菡君)
8、《公私合作(PPP)和特許經營等相關概念》,環(huán)境界,2014, 25(1): 18-25。(王守清 劉云)
9、《PPP的今世前身—兼談PPP、BOT、CONCESSION的同與不同》(李繼忠 章學祥)
作者簡介
李繼忠: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律師,工程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同時具有企業(yè)法律顧問資格、獨立董事資格。湖北律師協(xié)會建筑與房地產法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熟悉FIDIC合同及國際流行的PPP/PFI/PF2標準合同。聯系方式:Mobile:13072744063 Email:lijizhong_007@163.com 博客:www.lijizhong007.blog.sohu.com。
李菡君:律師助理。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