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少華 ]——(2017-12-21) / 已閱15788次
有限合伙企業相關爭議熱點,以私募基金為視角
文|赫少華
遠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鑒于最近接觸的案件及討論案例中,經常涉及到有限合伙企業或私募基金,討論中有些是常識性問題,有些是實務中易爭議點。
現將相關問題調整梳理如下,供有興趣者分享探討。
一、有限合伙企業的基本架構
有限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組成的合伙組織,其中普通合伙人以自己個人的財產對合伙組織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對合伙組織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1、如何判斷該企業是否為有限合伙企業
名字是直觀的。一般情況下,有限合伙企業形式外觀為“*合伙企業”,也有稱為“*中心(有限合伙)”,括號里的字是不能缺少的,有些稱投資中心,有的稱管理中心。
2、如何識別有限合伙人與普通合伙人
企業信息信用報告中,目前是不顯示的。有人說,登記信息上執行事務合伙人即為普通合伙人,此判斷適用于該企業只有一個普通合伙人和一個有限合伙人的架構。若是有兩個以上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類型呢?
注:有限合伙企業應當至少有一個普通合伙人和一個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全部退伙的,有限合伙企業并不因此解散,但應轉為普通合伙企業。
沒有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不能自存;換言之,有限合伙企業若僅剩普通合伙人的,應變更為普通合伙企業;僅剩有限合伙人的,應當解散。
二、如何識別有限合伙企業是否為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的主要形式:契約型、公司型、有限合伙型。當事人之間若只有合同關系,則為契約型基金;若采用有限公司的形式募集資金則為公司型基金,若以有限合伙形式募集資金就是合伙型基金。
而合伙型私募基金,其累計投資者需遵《合伙企業法》第61條: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由2個以上50以下合伙人設立。
1、私募基金選擇有限合伙載體的理由?
有限合伙作為商業架構之一,因責權分配靈活性,稅務透明(穿透合伙人分別繳納所得稅),在資產管理領域獨居優勢,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主流形式。
2、如何區分該有限合伙系私募基金?
一般而言,在募集方式和募集對象上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公司或者合伙企業,才會被認定為私募基金。
而私募基金的核心因素,如非公開募集資金、合格投資者、以投資為目的、基金管理人等,哪一個應該是關鍵性標簽?
資金的來源在于非公開募集(關于“非公開”度的衡量,避免非法集資),勢必形成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信托的屬性—委托理財),以投資為目的,而需要基金管理人的專業化經營。
注:私募基金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非公開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設立的投資基金,包括資產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投資為目的而設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業。
四、有限合伙企業的出資與管理(有限合伙人與普通合伙人的界分)
普通合伙人可以演化出其他的身份稱謂,如執行事務合伙人、基金管理人。
在有限合伙私募基金中,普通合伙人、執行事務合伙人、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同一主體,當然,在存有多名普通合伙人的情況下,僅一人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執行事務合伙人,可以是普通合伙人,同時還可以是合伙人同意委托的,不是合伙人的第三方。
既然執行事務合伙人須產生于普通合伙人,是否因普通合伙人出資豐厚等因素?有限責任公司中,出資與話語權是直接關聯的,但在合伙企業中,并非如此。
模式:財務投資者(有限合伙人)+經營管理者(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企業(以借款、信托、基金等形式)┠基礎資產。
總共5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