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僑 ]——(2005-1-29) / 已閱30964次
如前所述,除宣誓外,決斗中也容易由于當事人內心的惶恐、心神不定而使得其喪失斗志并敗于對手。曾經盛行于歐洲國家法庭上的面包奶酪法同樣也體現了對當事人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影響。法官要求被告人快速吃下一塊大約有一盎司重的大麥面包和同樣大小的一塊奶酪。如果被告吞咽困難或是發生嘔吐現象,則被視為有罪。然而其中卻蘊涵著科學合理的解釋,這是因為有罪者在心理壓力的作用下會出現唾液分泌減少等現象,從而使其口干舌燥、難以下咽。【24】此外,在我國宋朝時期也發生過這樣的案例。一地方官在審理一盜竊案件的過程中將數名犯罪嫌疑人帶到一古剎前,并告知其寺內有一口極富靈性的古鐘,真正的有罪者在觸碰該鐘時,該鐘會發出響聲。于是,地方官讓每一名嫌疑人依次進寺內摸鐘。然而,他在事先已讓人在鐘上涂上墨汁,而真正的罪犯,出于心理的恐懼便不敢摸鐘,這樣在地方官檢查手掌時也只有他的手上不沾墨汁。
這也正是為什么宣誓仍“留存在我們的訴訟程序中,每個證人的立誓便帶有附條件的乞神靈降禍的意味:‘我發誓我將說的是真話,句句實情,絕無謊言。上帝保佑我!’”【25】并成為當前西方很多國家庭審前必經的一道程序。在一個有信仰的國度,這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它在發揮著對信徒們強大的心理規制的同時也發揮著對他們道義上的指引和善的規勸。宣誓成為神示證據制度保持至今的
最為明顯的遺跡,而其所體現的一定的現實價值不容小覷。
神示證據制度的另一個價值則體現為對當時社會秩序的穩定,具體的說是通過司法秩序的穩定從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神示證據制度的適用賦予了法庭審判宗教性的特點,它是司法與宗教相結合的典型。雖然這種模式無法與當代追求公正價值的司法體制相比擬,但它卻毫無疑問的在當時獲得了社會普遍效力。由于是神意的表示,以此為審判依據的判決與人民心中的信仰產生共鳴,他們不能懷疑至高無上的神的旨令,自然也就不能與審判官的裁決相對抗。這樣,司法權威便提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度,而當事人及其親屬乃至社會都會尊重并履行司法審判的裁決。無論多么復雜、嚴重的案件最終都會有個結果,原、被告雙方終會有一方得到制裁,另一方得到補償,事實上,即便是敗訴的一方也難以通過其它途徑進行上訴,同時他們往往也不會采取激烈的對抗行為,因為在神的面前他們是沒有任何權利的。
司法審判結果的公信力避免了諸多矛盾的激化,一切糾紛都會在這里得到公正或不公正的化解。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人們更加誠實的遵從法律的規定。神示證據制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統治者治國的工具。這里且不論其在若干年后被世人所懷疑、攻擊、摒棄,至少在其盛行的時代里,它確實起到了“鎮定劑”的作用。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