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榮譽權性質之探析

    [ 玄朱 ]——(2005-3-27) / 已閱30608次

    1.榮譽權與幾種具體人格權的共性。由上面圖表的劃分可知各種具體人格權并不是直接的民事主體對另一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更多的是對世性的權利,即:除權利主體外,任何不特定的人都負有不得侵犯權利人對其所享有的義務。親屬法內的具體身份權: 配偶權、親權及親屬權更多的是兩主體或更多主體之間的相對的權利義務關系。榮譽權參與物質性人格權,精神性人格權之下的標表型,自由型的聯系相對較小一些。但是也比與身份權的聯系要密切一些.這里僅討論榮譽權作為尊嚴型人格權之一種與其他尊嚴型人格權之間的聯系。由于榮譽權和名譽權之特殊聯系,留待以后討論。.
    隱私權,是自然人對其隱私的控制,亦即私人生活不公開權。貞操權,是貞操不受玷污的人格權,亦即不許他人與自己實施婚外性交的權利。精神純正權,是未成年人善行、操行和作風的養成權,是在操行作風養成中不受不當教唆的人格權。信用權,是直接支配自己的信譽并享受其利益的人格權(我國立法和司法尚無法律規定)17。
    由上面的概念可知:這些權利都要求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予以尊重。如果受到任何侵權活動都會侵害主體的尊嚴。雖然要求別人尊重而主張自己的尊嚴是人格權總的要求,也可以說是一切權利的要求,但具體到人身權這一章節,名譽、榮譽、隱私、貞操、精神純正權、信用仍可抽象為以精神利益為客體的尊嚴型精神人格權。榮譽權雖然時常伴有物質方面的權利,但是該物質權取得的前提是獲得榮譽。得到尊重仍是榮譽權最主要的內容。如果視榮譽權為身份權,那么精神純正權也可以說是一種身份權,因為此權僅為具有未成年身份所特有。以上概括了榮譽權的隱私權、貞操權、精神純正權、自由權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即求得他人予以尊重的尊嚴型精神人格權。因此把榮譽權和名譽權、隱私、貞操、精神純正、信用共同概括為尊嚴型人格權是合理的。
    2.榮譽權和名譽權的相通點。名譽權歸入人格權是毫無疑問的。現在討論一下榮譽權與名譽權之間的相通點,進而論證榮譽權屬于人格權的合理性。
    從榮譽權與名譽權的客體分析。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也是相通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所認為的名譽指社會對主體的褒獎或貶損或中性的評價,該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名譽權作為權利之一種即意味著該權利是法定的,是由法律賦予權利人對于其名譽所享有的利益支配權。如果名譽包括對主體消極的評價則意思是法律保護主體對其消極評價享有的支配力和利益。換言之:消極評價即支配力和利益。這樣豈不自相矛盾,違反邏輯。因此筆者贊成:名譽一般都是一種良好的社會評價,也就是說是一種積極的社會評價,而不是指對壞名聲的評價18。最低限度是非消極的社會評價。因此名譽應指特定人所受到的有關其品行、才能、功績、職業、資歷和身份等方面的良好評價,而名譽權也相應要求他人對其名譽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榮譽與榮譽權相關的榮譽也是一種特定組織給予的正式積極評價。因此,名譽和榮譽均指積極評價,而榮譽權與名譽權相應的是以獲得和維護該積極評價及其利益為重要內容。“名譽權以人在社會上應受與其地位相當之尊敬或評價之利益為內容之權利19。”當然,該積極評價的來源不同,一是正式特定組織給予的評價,一是非正式來自社會的評價。
    從權利的主體分析。一般主張榮譽權屬于身份權的學者認為名譽權為所有民事主體享有,而榮譽權只為獲得榮譽之后的主體享有。這也是持榮譽權否定說者據以論證其觀點的依據之一。然而正如上面所說,名譽為非消極評價:該非消極評價一定為社會所有主體所必備也是值得商榷。當然即使是有壞名聲的人也享有受到客觀公正評價的權利。另外構成侵害名譽權抗辯事由的有:散布真實的事實(所散布的事實對他人隱私造成侵害的構成侵害隱私權)、正當行使權利。因此名譽權并不是人人時時處處都享有的。榮譽當然并非為人人所能具有,但是人人都應該享有通過正當途徑追求榮譽的權利,具備條件時可憑借具體規則而享受榮譽獲得權。關于榮譽獲得權,下文闡述。
    從權利的取得和消滅不同分析。認為名譽權為人所固有: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而榮譽權的產生依據獲得榮譽的事實而發生,且可依一定程序取消或剝奪。此觀點也不確切。榮譽雖然可通過一定程序而取消或剝奪,但并沒有剝奪獲得榮譽的期待權。只要承認榮譽獲得權的存在,那么榮譽權就是任何人所固有的。當然,通過正當程序也可以使榮譽獲得權受到克減,即取消獲得某項榮譽的資格。
    綜上所述,榮譽權和名譽權可以說是人格權范疇的一隊孿生兄弟,具有很多相通之處。此外,他們的侵權形態有競合、救濟方式也有共通之處。他們雖有很多相通點,但仍不是完全相同的。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因此把榮譽權和名譽權同列為人格權是合理的。
    以上通過對榮譽權的非身份權性和榮譽權的相通性的論述,筆者認為榮譽權歸于人格權更合理。除此之外,榮譽權的內容也是本觀點的論據之一。因此有必要討論之。
    三 榮譽權的內容
    榮譽權的內容包括榮譽保持權、精神利益支配權、物質利益獲得權、物質利益支配權、榮譽獲得權。其中榮譽獲得權應否為榮譽權的內容是學界爭議最大的問題。即使承認榮譽獲得權的學者對榮譽獲得權也存有一定的誤解。分述如下:
    榮譽保持權,指民事主體對獲得的榮譽保持歸己享有的權利。保持權的客體是榮譽本身,榮譽本身包括各種榮譽稱號,各種獎勵,表彰以及榮譽職銜,如名譽博士,名譽校長等。這些名譽職銜,其實并不表明被授予者的學識,能力等達到了博士水平或某種職務的要求;而是在于機關、組織授予主體的一種榮譽,使其享有名譽職銜的精神利益或一定的物質利益。
    精神利益支配權,是指榮譽權人對其獲得榮譽中精神利益的自主支配權。榮譽權的精神利益指榮譽權人因獲得榮譽而享有的尊敬、敬仰、崇拜及榮耀滿足等精神待遇和精神感受。對精神利益的支配包括對該種利益的占有、控制、利用,但不得將榮譽的精神利益予以處分,如轉讓他人享有或轉讓他人利用。
    物質利益獲得權,指權利人對附隨于榮譽的物質利益所享有的法定取得權。此權意味著權利人在獲得榮譽的情況下,有權依照領獎的章程或授予機關、組織的獎勵辦法,對應該獲得的物質利益而主張權利。
    物質利益支配權,榮譽權人對于已經獲得的物質利益享有支配權。這種支配權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完整支配權,其二是有限支配權。完整支配權指對榮譽的一般物質利益的支配權,其性質屬于財產所有權,即自物權。有限支配權指對因榮譽所生的物質利益不享有所有權的全部權能,只享有受時間限制的占有權20。
    榮譽獲得權,指主體在符合法定標準時,而組織沒有授予其榮譽,就可以向組織主張該應獲得的榮譽的權利。榮譽權內容中是否應該包括榮譽獲得權,這也是關系到榮譽權性質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加以詳細的論述。請先看案例21:
    馬隨義和另外五名村民救助落水遇難者。鎮政府舉行表彰大會,對參加救撈工作的五名村民給予表彰,但沒有對馬隨義進行表彰。鎮政府對他僅僅給予表揚。一位副鎮長以馬隨義不要擋了拍攝見義勇為者接受表彰的鏡頭為理由,將馬隨義轟下臺,使馬隨義受到了在場群眾的哄笑。村民和馬隨義都憤憤不平,都認為馬隨義在救撈過程中表現突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并且認為鎮政府說馬隨義不符合表彰條件而不予表彰是不對的。馬隨義為了討回公道,也為了挽回自己受到損害的名譽,多次找鎮政府討個說法。后來,鎮政府也認為馬隨義的行為應當給予表彰,遂給馬隨義補發了表彰的獎勵證書。
    該案中副鎮長的行為毫無疑問侵犯了馬隨義的名譽權,但是該案僅僅如此簡單嗎?筆者認為,該案鎮政府的行為確實也是行政不作為而侵害了馬隨義的榮譽獲得權。
    對于榮譽獲得權,實務界并不認可,否則該案就不會以馬隨義敗訴而告終;學術界的見解也傾向于否認說。多數學者主張:榮譽權享有的前提是主體有突出貢獻,并且要求有組織的承認并授予榮譽22,因此在授予榮譽之前是不能享有榮譽權的,即不能享有榮譽獲得權。
    另有學者主張榮譽獲得權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獲得榮譽的權利,即自然人、法人或團體對于因他們的行為而授予的榮譽有獲得的權利,任何第三人不得妨礙,阻撓其獲得,也不得侵占其應獲得的榮譽。其二,獲得因榮譽所生的利益的權利。因榮譽所生的利益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授予時頒發的物質獎勵,另一方面是授予榮譽后給被授予者帶來的物質利益。對于這兩方面的利益榮譽權人均有權獲得,任何第三人不得侵占或阻撓其獲得23。
    對于第二方面可以歸入上面所說的物質利益獲得權,在此不再討論。如果借用該學者主張的第一方面的內容能不能為馬隨義討個說法呢?該學者在第一方面中提到“不得侵占其應獲得的榮譽”。該案中馬隨義是應該受到表彰而獲得榮譽的,根據該學者的觀點,馬隨義似乎可以主張其榮譽權受到了侵害。但是該“應獲得的榮譽”是在授予之前不得侵占,還是在授予之后不得侵占,如果是指在授予之前不得侵占,那么馬隨義是可以主張其榮譽權受到了侵害,這也正是筆者所主張的榮譽獲得權;如果是指在授予之后不得侵占,那么馬隨義由于未被授予榮譽而不得主張其權利。
    分析該學者的觀點:“自然人、法人或團體對于因他們的行為而授予的榮譽”可知,其所主張的榮譽獲得權只是在授予之后才可獲得。另外,假設該學者所主張的榮譽獲得權是在授予之前可以行使,那么該權利受到的是侵害而不是侵占。侵占的客體應該是授予之后的榮譽,因此該學者所主張的榮譽獲得權只能是主體在被授予榮譽之后才取得的權利。再者,根據其把榮譽權列入身份權,可知其是不承認榮譽權可在榮譽授予之前行使的,也即不是筆者所主張的榮譽獲得權。
    綜上分析,依據該學者的觀點,馬隨義仍然無法討回他想要的說法。
    細究該案例,馬隨義確實實施了見義勇為且表現突出的行為,是為百姓有目共睹的事實。在另五人受表彰的情況下,相比較來看,可知該政府的行為是不適當的。后來“鎮政府也認為馬隨義的行為應當給予表彰,遂給馬隨義補發了表彰的獎勵證書”。政府為什么會有此行為?該鎮政府如果認為其行為是適當公正的,就不會有上面的行為。因此指控該鎮政府行政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是成立的。其根據就是侵害了馬隨義的榮譽獲得權。同時也違反了行政公開、公正的原則。另外,鎮政府此種行為有違“民眾的法律情感:權利與義務的觀念,公正審判的要求,對適用法律前后矛盾的反感,受平等對待的愿望,忠實于法律的強烈情感及其相關物,對于非法行為的痛恨,等等”24。且要求平等對待的愿望也是現代法的精神要義。我國憲法也有相關規定。因此有必要確認榮譽獲得權是榮譽權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該內容是榮譽權其他內容的先決條件,正如該案。當然,該權利也要受到一定的克減,以防主體通過非正當途徑而沽名釣譽。該獲得權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事主體所固有的,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但是需要主體通過正當途徑而且有一定的程序、規則、標準評定而享有。當然,該權利也可剝奪,如某運動員被禁賽x個月。綜上,筆者認為榮譽獲得權指主體在符合法定標準時,而組織沒有授予其榮譽,就可以向組織主張該應獲得的榮譽的權利。對符合法定獎勵要件而未依法給予獎勵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有關部門依法行使其行政獎勵權。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在其法定權益不能實現時,有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獲取保護的權利25。因此馬隨義提起狀告鎮政府的行為是行政訴訟行為,并且符合法院的受案范圍和起訴條件,所以法院應該受理該案。
    以上通過對榮譽權內容的說明,特別是對榮譽獲得權的重新認識,筆者認為把榮譽權規定在人格權名下是合理的。
    四 結語
    有學者認為榮譽權歸入人格權是因為制定民法典(草案)中沒有規定人身權編,而僅規定了人格權,為了避免遺漏迫于無奈而規定于人格權名下。通過以上對榮譽權應該歸于人格權還是應該歸于身份權的正反兩方面的探討和對榮譽權內容的重新界定,筆者認為:既然名譽權和其他具體尊嚴型精神人格權可以歸入人格權,而榮譽權與這些權利又有如此多的相通點,那么榮譽權為什么不能歸入人格權呢?另外對榮譽獲得權的重新思考,筆者認為榮譽權應該包括榮譽獲得權,這樣以來,榮譽權又具有了人格權的固有性的特征。因此筆者認為榮譽權應歸于人格權是順理成章的。




    文獻索引:
    1、 趙可星主編:《現行民法體系及其適用研究》,鄭州,鄭州大學,2003年1月,第731頁
    2、 楊立新主編:《具體侵權行為的法律界定暨實例評價》,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526頁
    3、 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672頁
    4、 張新寶主編:《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第44-46頁
    5、 趙可星主編:《現行民法體系及其適用研究》,鄭州,鄭州大學,2003年1月,第731頁
    6、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88/25/class008800008/hwz18840.htm 更新時間 2004年4月26日
    7、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訂第三版,第152頁
    8、王利明主編:《人格權新論》,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頁
    9、楊立新主編:《具體侵權行為的法律界定暨實例評價》,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531-532頁
    10、馬原主編:《中國民法教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第497頁
    11、王利明主編:《民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第512頁
    12、楊立新主編:《具體侵權行為的法律界定暨實例評價》,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495頁
    13、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訂第三版,第11頁腳注
    14、(英)梅因著《古代法》,商務印書館,第97頁
    15、史尚寬主編:《民法總論》,臺北,正大出版社,1979年,第6頁
    16、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訂第三版
    17、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訂第三版,第155-158頁
    18、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人格權與新聞侵權》,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4月,第328頁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色4setv.com|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 毛片搜索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加勒比色综合 | 中国日本高清免费视频网 |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 | 欧美黄色a | 性欧美另类老妇高清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久美女视频 | 在线观看视频99 | 九九久久国产 |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 | 看性过程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毛片免观看 | 国产美女白丝袜精品_a不卡 | 美女视频黄a全部免费专区一 | ab毛片| 美女mm131爽爽爽免费视色 | 华人色 | 亚洲欧洲一区 | 三级c欧美做人爱视频 | 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视频久久精品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寂寞午夜影院 | 亚洲欧美精品中字久久99 |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 国产美女91视频 | 性视频福利在线看 | 99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