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胤應 ]——(2005-4-19) / 已閱39469次
9、在倡導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積極注重經濟效益,達致兩者的協調一致,并用經濟效益來資助學校的辦學事業,達到“學(習)、研(究)、產(辦報)、發(展)”的辦學思路。
八、欄目策劃:
1、法治評論:相當于本報評論,主要刊登一些關于法律及法治建設的時事評論。
2、法治時政:主要刊登一些時事性的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報告、調查。
3、法治焦點:對相應的社會焦點問題,展開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從法律角度予以評析。
4、法治專題:就某一法律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刊登不同的觀點,形成一個系列性的專題。
5、一周法制:(1)、收集一周以內全國各級人大、各級政府部門頒布的各類法律、規章、條例,予以簡要總結、述評;2、收集一周之內國外刊登頒布的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法律、規章、條例、予以簡要總結、述評。
6、法學動態:提供國內外法學之研究和運行的新近信息及相關評述。
7、法律人物:(1)主要是“國內人物”即知名法學教授、專家律師、法官、檢察官的專訪及記事、對話。(2)主要是“圈外人物,這些人雖非法律圈內的人物,但卻與法律有不解之緣,或其所作所為與法律有關并在社會大范圍內引起反響,也可以對其專訪或者對話。
8、法律援助:記錄中國法律援助進程,也可以設立援助信箱,解答讀者來信,實現互動,也可以與各校援助中心聯誼,共同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
9、難忘歷史:主要回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立法變革及法學大家,以乞求能對今天法治建設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
10、海外來風:主要為學習和借鑒外國的法治建設經驗而設立,可以刊登外國著名法學案例,也可以刊登外國的立法及司法狀況等。
11、司法改革:要建設法治國家,必須得改革現有的落后的司法體制,司法改革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也在所難免;主要刊登一些司法改革的報道,旨在探究中國司法改革的發展路徑。
12、律師天地:反映中國律師發展的歷史進程,為中國律師業及律師事務所的發展貢獻力量。
13、法律書園(讀書):刊登國內外法學出版之最近信息并加以述評;刊登方家的讀后感、讀書筆記等。
14、司法考試:司法統一考試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法律職業者共同體的形成,然而,其絕對低的通過率以及因此而引發的話題仍不能不令人重視。
九、產業鏈接:
1、建立出版社:出版社在目前的市場體系運作下處于“保利”產業,同時也是朝陽產業,市場前景樂觀。
2、創辦子報刊或雜志,形成報業集團,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說明:此策劃書寫成于2003年9月20日,無奈業主沒有興趣,最終失敗。但我當時預測不久將來必將出現這樣一份報刊,果然,一年后,《法制早報》面市了,但《法制早報》辦的太讓人失望。今天傳上來,希望這份策劃書會遇到好婆家,以共同促進中國法治的建設。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