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歸正人員的人權保障問題

    [ 王亞西 ]——(2005-11-3) / 已閱22038次

    歸正人員的人權保障問題

    王亞西 中國政法大學 國際法專業2004級研究生
    曹裕 北京市通州區司法局司法助理員 電話:13810139948

    2002年10月1日《浙江省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辦法》正式生效, 沿用了幾十年的“刑滿釋放人員”和“解除勞教人員”這種特殊的稱謂,如今在浙江成了一個歷史名詞,這兩類人的稱謂被“歸正人員”所取代 。2004年我國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加入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標志著我國人權的制度化保障邁上了新的臺階。長期以來,人們在提到服過刑或被勞教過的人時往往將他們視為“另類”,對他們監控多于權利保障,防范多于引導,因此,從某種角度上看,他們剛剛回歸到到社會,加上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他們的很多權利難以得到保障。本文擬從國際人權公約對人權的保障,我國對歸正人員的人權保護等方面分析一下歸正人員的人權保障問題。

    一、 主要人權公約對人權的保障

    (一)、《世界人權宣言》的規定
    《世界人權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并不是一個人權公約,只是聯合國大會的一個決議,但在長期的實踐中已成為各國所能接受的規范性人權文件。宣言成為代表國際社會理解“人權”含義的標志,從而增加了這樣的信念:各國政府有義務保障人民享有宣言所宣布的權利 。
    《宣言》第一條首先就規定了“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每個人都有固有的尊嚴和權利,任何人不得任意剝奪,既使曾經犯過罪也是一樣。“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
    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因此,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并且平等的享有公約規定的生命權,自由權和人身安全權。“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權被承認在法律前的人格”,“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我國人民對待法律人權的通常理解,也是和國際人權的標準一致的。
    《宣言》同時還規定人人有權工作、自由選擇職業、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工作條件并享受免于失業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權利,不受任何歧視。每一個工作的人,有權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報酬,保證使他本人和家屬有一個符合人的尊嚴的生活條件,必要時并輔以其他方式的社會保障。工作權和獲得報酬權是每個人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工作和獲得報酬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權利,國家和社會應該保障人們的工作權。
    另外,《宣言》還規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的目在于充分發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受教育對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項最基本的權利,它除了能使人獲得求生之道的本領外,也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并更好的注重人權和自身的義務,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規定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三條規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擔保證男子和婦女在本公約所載一切經濟、社會及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工作權,包括人人應有機會憑其自由選擇和接受的工作來謀生的權利,并將采取適當步驟來保障這一權利。人人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條件。《公約》還規定了社會保障權,即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公約》同樣承認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
    (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規定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其第六條、第十七條和第二十六條分別規定了生命權,維護隱私和家庭生活的權利以及禁止歧視。具體包括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權,這個權利應受法律保護,不得任意剝奪任何人的生命。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非法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所有的人在法律前平等,并有權受法律的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在這方面,法律應禁止任何歧視并保證所有的人得到平等的和有效的保護,以免受基于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理由的歧視。
    以上是主要的三個關于人權的公約對人權保護的幾個方面,主要在于對生命權,生存權,平等權,工作權,受教育權和隱私權的保護的規定,也這是歸正人員最容易得不到保障的個項權利。我國是以(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國家,在維護和發展人權方面正在做出積極的努力。歸正人員做為社會的一部分,他們是少數的,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弱勢的,并且如果他們的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極有可能誘發他們再一次犯錯甚至犯罪,對其他人的合法權利造成威脅,因此他們的權利應值得我們的特別關注。

    二、 歸正人員有哪些特別值得關注的人權

    歸正人員是經過法律處罰,并且執行完畢的人員。他們在法律上享有和普通公民同等的權利。歸正人員在服刑完畢后或者解除勞動教養后,回歸到隔絕了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的社會,不但對社會感到陌生,還往往受到社會的歧視,他們以前的錯就被打上“前科”的烙印,時時刻刻跟隨著他們。在他們興奮的回到家里時,四處的異常目光會讓他們茫然無措,所以,如何讓歸正人員得到平等的對待,讓人們對他們是多一些的寬容與關懷,而少一些的猜疑和防備,是最重要也最難的一點。另外,直接關乎生存的權利也是值得關注的。
    首先就是生存權問題。歸正人員在服刑完畢或者勞動教養結束后原則上送回原籍、捕前所在地或直系親屬所在地,由社會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辦法安置,個別確實無家可歸而又自愿留下就業的,由原勞改單位收留安置 。歸正人員在回歸社會后,首先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歸正人員在被判處刑罰時或被勞動教養時常常伴有罰金,沒收財產,民事賠償等問題,家里人為了尋求法律幫助而花費也不少,因此很多歸正人員的家庭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歸正人員回歸后,一般又沒有工作,沒有其他的收入,所以其家人和本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就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其次是工作權。歸正人員回歸社會后,絕大部分面臨重新獲得工作,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比一般人更多的困難。一部分歸正人員以前就是因為沒有文化或者文化低而犯了錯,在監獄或勞教場所生活了幾年后,他們的文化水平并沒有提高很多,卻有很多人因此而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所以在這時他們去找工作是十分困難的。由于沒有文化,加上有犯罪前科,招工單位往往將他們拒之門外。雖然尋過許多家中介,問過若干家單位,但他們往往連面試的機會都爭取不到。另外一部分歸正人員既使有較好的文化,僅僅因為他們有“前科”的污點,社會同樣也拒絕給予他們工作。許多工作單位在知道應聘者曾犯過錯或有犯罪的歷史后,很多就將他們拒之門外了。我國1997年刑法典第一百條也規定 “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這里本人暫且不論此條規定是否有積極意義,至少現實生活中,用工單位在知道其工作人員有犯罪記錄時,往往會找出各種理由將他們開除掉的。此外,一些地方對有前科的人在從事某些行業時也做出了限制。比如《上海市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中新增加的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擔任娛樂場所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經營負責人,不得參與娛樂場所的經營管理活動:(一)因犯有強奸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賭博罪,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或者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曾被判處有期以上刑罰的;(二)因犯罪曾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三)因違反治安管理規定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娛樂場所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經營負責人,自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滿兩年的 。雖然某些行業對犯過某些罪行的人限制進入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個范圍的寬窄應嚴格把關,并隨時對其進行評價,一旦條件成熟時,則應放寬限度。
    再其次是歸正人員的受教育權問題。很多歸正人員在回歸社會時都已過了正常的受教育的年齡,雖然他們在服刑過程中也會接受一些基礎的教育,但畢竟是有限的。回到社會后,他們獲得正常的受教育的機會很小,在通過各種渠道求學的過程中,也常常得到像找工作一樣的待遇。
    最后歸正人員的隱私權也值得特別關注。歸正人員由于受到刑事處罰或被勞教而被記入其歷史檔案,成為一生跟隨他們的歷史污點。對此,每個歸正人員都是不愿提起的過去的傷痛,雖然通過教育和改造他們已汲取了教訓,但對自己受的的懲罰是每個人都不愿向大眾宣揚的隱私。可是由于歸正人員犯過錯,他們周圍的人很多是知道這一點的,周圍的人很多則缺乏保護隱私的意識,或者認為宣揚別人曾犯過錯并不是侵犯別人隱私的行為。由此更多的人對歸正人員投來一樣的眼光,給歸正人員的心理和生活造成巨大的負擔。
    歸正人員的平等權,生存權,工作權,受教育權和隱私權只是歸正人員的權利中最容易被侵犯的幾項權利,其最終還是來源于對歸正人員的不平等對待,對歸正人員的權利保護沒有正確的認識。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有歸正人員,絕大部分國家也都是聯合國的成員,也是《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締約國,各國有義務根據公約的要求,保護其國民的人權,當然就包括歸正人員的權利。我國不僅是聯合國成員,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我國也批準加入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批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指日可待,因此,我國在保障歸正人員的權利方面也正在做出積極的努力。

    三、 我國歸正人員人權保障的現狀

    (一)、政策體現
    1994年出臺的《監獄法》明確規定:刑滿釋放人員依法享有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2004年我國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等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 ,意見中指出充分認識做好刑釋解教人員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大意義,要求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實行扶持政策,落實刑釋解教人員的責任田和社會保障。同時,文件在提出這些一般性要求外,還提出了許多具體的量化措施,比如“在2005年年底以前,刑滿釋放人員、解除勞教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國家將給予免征3年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這就大大提高了文件的可操作性,相信會對刑釋人員的扶持和救助有相當的推動。
    另外我國早在一九八三年公安部、勞動人事部就頒發了(勞)51號文件《關于刑滿留場(廠)就業人員有關待遇問題的通知》,對刑滿留場(廠)人員權利加以保障。以后又頒了了補充通知,對其進一步完善。
    此外,從2002年起,我國逐步實行安置幫教政策。安置幫教工作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主要依靠各有關部門(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社會力量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進行的一種非強制性的引導、扶助、教育管理活動。其含義:一是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幫助教育;二是對刑釋解教人員予以就業前的過渡性安置工作,安置幫教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方面,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統籌安置、齊抓共管 。我國的安置幫教試行工作已日漸成熟,政府已在考慮這方面的立法問題。
    在地方上,各省市對歸正人員的權利保障各有不同,都在摸索道路,制定政策,積極的保障歸正人員的權利。比如最先把刑滿釋放人員和解除勞教人員更名為歸正人員的浙江省,體現了法治進步;湖南首次為即將刑滿釋放人員辦專場招聘會 ;沈陽出臺城市就業新政策,部分歸正人員可以享受低保待遇 。各地的司法行政機關也在努力做好歸正人員的安置工作。
    (二)、社會扶持
    歸正人員的權利保障不僅需要國家法律和政策的大國保障,還需要社會的關心和扶持。歸正人員最終是回歸到接納他們的社會當中,如果社會對他們不給予幫助,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政策,也難落到實處。
    2003年9月18日CCTV-12播出了一期“關注刑滿釋放人員的歸宿”的節目,節目中介紹了中途服務站這一社會機構。中途服務站最早是在1997年的時候創辦的,創辦人是警察張淑琴,到今天(2003年9月18日)為止,服務站已經先后幫助了,將近100位刑滿釋放人員,從2001年以后,服務站不再接受男性,轉為專門救助女性的刑滿釋放人員。
    2004年4月,一個名叫潘銳的歸正人員在北京市大興區工商局注冊成立了“愛心導航文化交流中心”。 中心的幫助對象:在押和在教的人員;已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有犯罪傾向的青少年;社區矯正人員;有刑事犯罪記錄的精神病患者和吸毒人員及其他弱勢群體。愛心導航成立一年多來,有文字記錄的數字統計:接聽熱線:平均每天達到20次左右,至今約有5000次;幫助個案:有前科記錄的70多人;安置就業:15人;制止犯罪:12起;此外還走進監獄勞教所,對服刑人員開展專題講座 。可見,社會也在對歸正人員的權利保障做出努力。

    四、 歸正人員人權保障的未來

    雖然我國在歸正人員的權利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社會也在尋求渠道更好的接納他們,但是對歸正人員的權利保護力度仍然不夠,目前仍有大量的歸正人員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社會上也還有很多人對他們帶有歧視和敵意,因此如何才能充分的保障歸正人員的權利,歸正人員的人權保障未來如何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首先我國有學者在探討前科消滅制度。前科消滅制度,屬刑罰執行體系。是對有前科的人,經過法定程序,宣告注銷犯罪記錄,恢復正常法律地位的一種制度 。前科消滅制度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對被判過刑罰或認定過有罪的未成年人,依法視為無刑事前科,或由法官依據一定的情況和程序宣布消除其刑事污點,視為未受過刑事處分等,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進行消滅,已形成一個世界性趨
    勢 。國外在這方面已有比較成熟的立法。比如1974年聯邦德國青少年刑法第97條規定:“如少年刑法官確信,被判處少年刑罰的少年犯用無可指責的行為證明自已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就以官方的名義,或者根據被判刑的犯罪分子的家長或法定代理人的申請,宣告取消刑事污點。根據檢察官的申請,或者在提出申請時,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尚未成年的情況下,根據少年刑事訴訟辦理機構的代表的申請,也可以取消刑事污點。” 1971年修正的《瑞士刑法》第99條,規定了對未成年人犯罪“處罰記錄之注銷”的制度。《法國刑事訴訟法典》、英國的《前科消滅法》也規定了撤銷犯罪記錄的制度 。
    前科消滅制度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由于他們在犯罪時尚未成年,因此回歸社會后年齡也并不大,這一部分的歸正人員的人權保護也尤顯重要。如果能給他們消除前科,那么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所受到的影響就幾乎為零,因此是對未成年人一個很好的保障方法。
    其次本人認為國家應該努力探索對歸正人員人權保障方面的單獨立法。雖然我國有監獄法等法律和一些法規、政策等關于歸正人員人權保障的規定,但這些規定都是比較零散的,規定得也不全面,還有一些只是比較原則性的規定,沒有細化,在實踐中難以操作。因此如果能出臺一部專門的歸正人員權利保障法,相信會是我國立法的一大進步,也會是我國在人權保障方面的一大時步。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色37pao在线观看 |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 | 成人 在线欧美亚洲 | 一级黄色录相片 | 69成人免费视频 | 午夜淫片 | 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爱久久久久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久久成人18 |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首页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99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 | 美女一级毛片视频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 | 亚洲男人网 |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天堂资源8中文最新版在线 天堂最新版 | 香港激情黄三级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毛片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热久久毛片 |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a级高清观看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福利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深夜福利视频在线看免费 |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三级伦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成人 | 亚洲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 亚州三级|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三级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普通话对白国产情侣自啪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视频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